問題詳情
38.有關蘇美人的敘述,何者「錯誤」?
(A)兩河流域歷史上的烏爾王朝是由蘇美人所建立的
(B)兩河流域始終以蘇美文化為主體
(C)創立的拼音系統成為歐洲各國字母的共同基礎
(D)已知乘、除法與求平、立方根。
(A)兩河流域歷史上的烏爾王朝是由蘇美人所建立的
(B)兩河流域始終以蘇美文化為主體
(C)創立的拼音系統成為歐洲各國字母的共同基礎
(D)已知乘、除法與求平、立方根。
參考答案
答案:B
難度:困難0.321429
統計:A(5),B(9),C(5),D(5),E(0)
內容推薦
- 對某一朝代的兵制有如下的說明:「其部長日孛堇,行兵則稱曰猛安、謀克,從其多寡以為號。猛安者,千夫長者;謀克者,百夫長也」請問:這是哪一個朝代的兵制? (A)遼 (B)金 (C)元 (D)清
- 某一民族的建築風格是由柱廊、方牆、半圓拱頂構成,喜歡以幾何圖形或花草植物形象的圖案裝飾,欠缺人物或動物形象。請問這是哪一民族的文化藝術? (A)印度 (B)阿拉伯 (C)羅馬 (D)馬雅。
- 下列哪一民族雖然勇猛善戰,但卻建造了最早的圖書館,收藏兩萬多的泥板文件?(A)亞述 (B)巴比倫 (C)蘇美 (D)邁錫尼。
- 此一時期,君權高張,對於大臣、高官並不尊重。官員如觸怒天子,可能當眾遭到責罰,甚至押到午門外杖刑,年紀大的官員往往死於杖下。這本不是當時法典規範的刑罰,皇帝卻藉此樹立威望,壓抑大臣。這場景應發生於
- 西夏趙元昊曾說出這樣的豪語:「毛皮裹身、放牧牛羊,是我們党項的本色,中國的綾羅綢緞要它何用?英雄應操霸王之業,不為絹衣而屈。」請問:我們應如何理解這段話? (A)他是說真的,希望回到純游牧的生活
- 某一本歷史著作有如下的敘述:「在萬曆的祖父嘉靖皇帝以前,大學士為三至六人,皇帝可能對其中的一人諮詢較為頻繁,但從名義上說,他和另外的幾位大學士仍處於平等的地位。這以後的情況發生了變化,張居正名為
- 阿良是一名大租戶,正值劉銘傳在臺推動「減四留六」政策。請問:對阿良而言,此政策實施前後有何變化? (A) 實施後,阿良必須將收取的大租分為十分,自己留六分,四分是給官府的正供 (B) 實施後,阿
- 有關中古西歐的莊園經濟型態,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A)莊園是基本經濟單位 (B)莊園是一種封閉的、自給自足的經濟體系 (C)土地的所有權屬於領主 (D)莊園是以農奴的房舍為中心,四周包括耕
- 有關非洲的敘述,下列何者正確? (A)非洲並不都是黑人,居住在撒哈拉以北的是白色人種 (B)近代非洲淪為歐洲列強的殖民地,直到一次大戰後才紛紛獨立 (C)非洲歷史上的庫施帝國,工藝技術進步,堪稱
- 有人說中國這一歷史事件,是一些知識分子聚在一起,講明聖學,闡發義理,激揚廉恥,使天下皆能尚氣節。國家滅亡後,這些知識分子,皆知捐軀效命,但求一死以求仁,可以說是「亡國有光」。但乾隆皇帝卻批評他們
內容推薦
- 以下有關腓尼基人的敘述,何者「有誤」? (A)在北非建立的殖民地迦太基,後來被波斯帝國所滅 (B)是活躍的商業民族 (C)居住在地中海東岸的敘利亞南部 (D)將二十二個符號轉變成為表音的字母。
- 顧炎武《日知錄》指出:唐代州縣政府,修築的城郭必皆寬廣,街道必皆正直,官署也多基址弘敞。而宋代以降,州縣政府所修築的城郭、街道和官署,則相對簡陋,且有越來越簡陋的趨勢。我們應該如何理解這種現象?
- 伊斯蘭教徒締造出輝煌的伊斯蘭教文化,與中國文化哪一朝代的文化形成東西輝映? (A)漢代 (B)魏晉南北朝 (C)唐代 (D)明代。
- 基督教和佛教的比較,請選出正確的敘述: (A)兩者都主張一神論 (B)兩者都相信「輪迴」 (C)佛教出現的時間早於基督教 (D)兩者都主張不殺生。
- 皮膚白晳的西班牙人登陸後,被當地人們誤認為是羽蛇神的化身,恭迎西班牙人到首都。在如此的烏龍的誤會下,當地人們毫無戒心,遂被西班牙人以少數兵力一舉殲滅。請問西班牙人是登陸何地? (A)馬雅城邦
- 有關阿茲提克帝國的敘述,何者「錯誤」? (A)阿茲提克的藝術表現是高大雄偉的神殿建築 (B)阿茲提克人使用象形文字,並有少數文獻流傳下來 (C)阿茲提克國王被當作神的化身,有神權統治的特色 (D
- 中國經常以「天朝」或「上國」自居,與外族並非平等對待,但當外族之力量強大時,中國迫於形勢,也會採取對等策略。歷史上哪個時代,中國曾與外族簽定平等的條約? (A)東漢與日本 (B)唐代與天竺 (C
- 中古時代有「西方長城」之稱的是指何地? (A)君士坦丁堡 (B)巴格達 (C)羅馬城 (D)威尼斯。
- 清初皇帝為有效了解各地情況,實行密奏制度。請問此一制度的特點為何? (A)由大臣直接將奏章上陳內閣,皇帝依內閣票擬硃批後直接發還 (B)大臣直接撰寫報告上陳宮中,皇帝親自硃批後發還,不透過他人 (
- 中國歷史上,長城一向是防範游牧民族南侵的屏障,但某位皇帝認為長城已失去防禦功能,決定此後不再維修,終其統治期間,與蒙古各部結盟。這是哪位皇帝的作法? (A)宋太祖 (B)遼太宗 (C)明成祖 (D
- 西歐的封建制度是從何處開始向外盛行? (A)神聖羅馬帝國 (B)法蘭克王國 (C)拜占庭帝國 (D)英格蘭王國。
- 王安石變法失敗後,宋代的黨爭愈為劇烈,對當時政治影響至鉅。請問:黨爭的起因與下列何者無關? (A)言官權大,輒與執政者對立 (B)士大夫好為議論,易生爭執 (C)宦官勢盛,部分士大夫依附之,以對抗
- 有關中國歷代以來邊疆民族與漢文化間的關係,下列哪一項敘述是正確的? (A)北魏孝文帝推動漢化政策後,促使胡漢界線的消弭 (B)魏晉南北朝時期,不但胡人漢化,漢人也感染胡風,直到唐朝,社會上胡風仍
- 伊斯蘭勢力能夠在短期內迅速擴張,與哪一因素無關? (A)宗教狂熱 (B)經濟利益 (C)強悍善戰的民族性 (D)交通方便,有四通八達的郵驛制度。
- 兩位士族出身的文人,回憶了時代和家族出路。甲文人雖然看到戰亂使其家族前途未卜,但他相信,如果他的子弟想要出仕為官,應該不會有什麼問題。乙文人對於士人家族的前途同樣感到渺茫,但他所處的時代,官員們
- 以下有關古印度哈拉帕、摩亨‧卓達羅等遺址文化的敘述,何者合於史實? (A)遺址位於恆河流域,是由達羅毗荼人所創造 (B)已進入青銅器時代,但人們還不會書寫文字 (C)以商業為經濟基礎,對外貿易
- 明朝末年,內有盜寇流竄,外有強敵壓境,賦役繁急,百姓負擔沉重。大臣上奏指出:「官員不宜隨便保舉邊地的將才,監察官員也不宜一下子就派任為巡撫。」又如:「邊地官員的升遷,應該在任滿之後,看他的表現再
- 人稱「三寶太監」的鄭和,曾經為明代帶來一段蓬勃發展的海上旅程,其中最重要的影響要屬哪一項? (A)使明代在南洋建立更多殖民地 (B)有效掌握明惠帝蹤跡,杜絕宗室叛變 (C)拓展明朝聲威,海外各國
- 在江南修築大規模的圩田及河塘,自占城引進早熟稻。這是描寫哪一時代的農業技術情況? (A)南北朝 (B)唐代 (C)宋代 (D)明代
- 近代以來華南虎瀕臨滅絕,但學者研究指出:長江以南地區,宋代以後虎患漸趨頻繁,至明清尤盛,且較集中發生在閩、贛、粵等省交界處的山區。明清時期,上述地區虎患盛行的可能原因是 (A)氣候變遷導致老虎出
- 有關明代「朝貢貿易」的說法,何者正確? (A)將政治上的「朝貢」,與經濟上的「互市」結合為一 (B)擴展海上貿易,將貿易國家的範圍擴大 (C)鄭和下西洋的重要成就便是發揚朝貢貿易,對於擴展海上貿
- 唐代曾有「錢荒」現象,即銅錢欠缺,民間在進行商業交易時沒有銅幣可以使用。下列哪一項是為了因應這種情況而產生的? (A)寶鈔 (B)交子 (C)會子 (D)飛錢
- 下列有關史前時代臺灣的敘述,何者較為適當? (A) 臺灣的舊石器時代文化與新石器時代文化,都是從東亞大陸經由相連的陸路傳進來的 (B) 冰河時期東亞大陸雖然與臺灣相連,但當時大陸並無人類活動,臺灣
- 有一本書表列了某地居民的職業結構如附表,這種職業結構最可能出現在何時何地? (A)漢代江南地區 (B)唐代關中地區 (C)宋代關中地區 (D)明代江南地區。
- 某一作物在明萬曆年間傳入中國,「一畝之收,可敵四十畝。至明末,全國各地到處種植。老壯童稚,婦人女子,無不食用,風俗頓壞。」此作物是 (A)甘薯 (B)菸草 (C)甘蔗 (D)鴉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