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33. 乙報告中的「這座城市」應該是指下列何地?
(A)巴黎
(B)紐約
(C)柏林
(D)倫敦。
(A)巴黎
(B)紐約
(C)柏林
(D)倫敦。
參考答案
答案:C
難度:計算中-1
書單:沒有書單,新增
內容推薦
- 30 .生活在21世紀初的臺灣人,早上出門可能乘坐日本進口的汽車,中午用餐可能吃炸雞配可樂,身上穿的是韓國製造的衣服,請問這種現象是受到何種趨勢的影響? (A)復古化 (B)西化 (C)在地化 (D)
- 29 .所謂「文化」,是人類生活方式的總和,而人類生活方式會隨著時空改變而產生變化,因此文化也會隨之變化請問:「大眾文化」流行的時空背景為何? (A)20世紀,傳播媒體發達,使得文化深入社會各個角落,
- 28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出現了各種區域性組織,其中以經濟合作為起點組成共同體,進一步發行單一貨幣並曾醞釀走向政治統合的是下列哪一個組織? (A)華沙公約 (B)歐洲聯盟 (C)亞太經濟合作會議
- 27 .1991年8月,當時蘇聯副總統宣布,因為身體原因,原總統停職,由他暫代,另外成立委員會,掌握所有國家權力,進入緊急狀態,原先總統改革走向死亡。那個時候他拒不遵守命令,反而呼籲進行政治罷工,對副
- 26 .1985年,時年54歲的他獲蘇聯共產黨任命為總書記,他抱持改革決心,盼自由化改革能帶領蘇聯脫胎換骨,推行開放與改革政策。1988年,他在聯合國大會宣佈蘇聯準備減少在東歐駐軍人數,還在蘇聯共產黨
- 25 .不結盟運動是一個擁有120個成員國的鬆散國際組織。它成立於冷戰時期,其成員國奉行獨立自主外交政策,不與美蘇兩個超級大國中任何一個結盟。聯合國中有三分之二會員是該組織成員國,全球約55%人口也生
- 24 .現今台灣人所喜愛的手搖飲料,使用茶葉大都進口來自這個國家;不過之前曾瘋傳「臺灣業者引進某國的茶葉含有落葉劑(澄劑),嚴重毒害臺灣人健康」訊息,引起國人恐慌。對此政府食藥署出面澄清這只是一則聳動
- 23 .2016年3月,時任美國總統歐巴馬前往「甲國」進行歷史性訪問,這兩國在敵對半世紀後,雙方終於釋出善意,將恢復邦交。過去蘇聯曾在同為共產體制的「甲國」 建立飛彈基地,造成國際危機。後期雖然蘇聯解
- 22 .一位美國軍官洋洋得意地這樣寫道:「當1949年春天來到的時候,我們和英國同僚一起迫使空運達到了每天平均800噸的運量,這是封鎖前我們經由鐵路和水路能夠運到的數字」請問上述最與哪場事件有關??
- 21 .英國作家和小說家喬治·歐威爾於1945年10月19日在報紙上發表一篇專欄文章,文章裡針對當下局勢發表以下評論:『現在是一個活在核戰爭陰影下的世界,蘇聯和西方國家之間意識形態衝突不斷,是「沒有和
內容推薦
- 距今約五萬年前,臺灣進入舊石器時代。請問:歷史學者要研究舊石器時代的文化,必須透過何種方式得知當時人類生活的情形?(A)歷史傳說故事與想像 (B)考古遺址的發掘與研究 (C)史前人類的文字紀錄
- 附圖是 17 世紀某勢力的活動範圍,他們在這些地區進行走私貿易與劫掠。請問:上述的「某勢力」應為下列何者? (A)海商 (B)流寇 (C)葡萄牙商人 (D)聯合東印度公司。
- 西元11世紀起,十字軍東征造成的影響之一,就是使得許多城市興起。這些城市大多位於何處?(A)義大利半島 (B)希臘半島 (C)阿拉伯半島 (D)伊比利半島。
- 羅馬帝國時期某個宗教的信徒,尊崇上帝耶和華,但因拒絕膜拜皇帝的畫像而遭政府迫害。但沒想到數百年後,這個宗教卻成為羅馬帝國的國教。請問:從上述推論,應是下列哪一個宗教? (A)佛教 (B)印度教
- 明朝中期以後,政治腐敗。社會上貧富不均,百姓避役逃稅情形嚴重,政府財政日益困難,於是何人力圖改革變法? (A)王安石 (B)張居正 (C)康有為 (D)李自成。
- 速食店的薯條普遍受大家的喜愛。請問:歐洲人最早能享用馬鈴薯等美洲作物,是因為下列何者的發生?(A)文藝復興 (B)海外拓殖 (C)蒙古西征 (D)英法百年戰爭。
- 1922 年,10 歲的安倍隨著做警察的爸爸由日本來臺定居。當時如果安倍要入學校就讀,應該要讀何種學校?(A)小學校 (B)公學校 (C)蕃童教育所 (D)國民學校。
- 干欄式建築為中國某史前文化遺址的建築特色,依此建築判斷,此遺址最可能位在下圖中的何處? (A)甲 (B)乙 (C)丙 (D)丁。
- 連橫《臺灣通史》:「夫臺灣之變,非民自變也,蓋有激之而變也。」請問:下列哪一項不是激發民變的原因? (A)來臺移民謀生不易而造成的治安問題 (B)腐敗官吏的不當統治 (C)清廷消極治臺,造成官
- 「他傾慕漢化,頗有大一統的思想。當時版圖已擴至淮水以北,其首都平城,距離南境過遠,且酷寒多風沙,人口稀少,又無漕運,不宜於南進的推動。因此他想遷都洛陽,又恐臣下不從,乃議大舉南征,脅眾南下,完
- 清末民初,中國社會、經濟的變遷不包括下列何者?(A)傳統士紳的崛起 (B)婦女地位的提升 (C)社會風俗的轉變 (D)工商業的發展。
- 清朝統治時期對臺灣的態度及治理政策在那一個事件後開始轉積極?(A)中法戰爭 (B)日侵台 (C)甲午戰爭 (D)八國聯軍。
- 下列各選項是中國近代發生的史實,何者不是近代日本對中國的侵略?(A)策動西安事變,製造中國內亂 (B)發動九一八事變,占領東北 (C)發動七七事變,揭開中日八年戰爭(D)攻占淞滬一帶,謀求三個
- 民國 36 年,二二八事件爆發當時,政府與民眾是在下列何處首度發生衝突?(A)高雄 (B)臺北 (C)臺中 (D)基隆。
- 1640 年,一名荷蘭軍官向某地西班牙軍隊的指揮官提出最後通牒,限期退出該地,遭西班牙軍官拒絕,雙方因而開戰。西班牙軍隊戰敗投降,許多教士也被俘,並遭遣送出境。這樣的故事最可能發生在何處?(A
- 下圖為我們日常使用的阿拉伯數字演變圖,圖中的源頭是發源於何地? (A)印度 (B)中國 (C)西亞 (D)埃及。
- 有關宋代的強幹弱枝政策,下列哪一說法最正確?(A)封建宗室為王,以鞏固王室 (B)派武將出任各州長官,有戰功則入朝廷為相 (C)有效削除藩鎮割據的禍源 (D)完全不符合宋初的國情。
- 魏晉南北朝時代的士人間盛行清談,下列哪一本書籍不是士人清談主要立論的根據?(A)《易經》 (B)《老子》 (C)《莊子》 (D)《孟子》。
- 國際政治上常遵循的一個原則就是:「國家沒有永久的敵人,也沒有永久的朋友,只有永久的利益。」依此原則,英法雖為世仇,但卻在哪一次國際戰爭中攜手合作?(A)美國獨立戰爭 (B)拿破崙戰爭 (C)鴉
- 下圖呈現日本對外的關係轉變情況,此轉變情況可能說明下列何者? (A)大化革新的推動 (B)門羅宣言的發表 (C)鎖國時期的結束 (D)珍珠港事變爆
- 西元 1773 年,波士頓居民將英國東印度公司商船運來的茶葉倒入海中,是為了抗議英國政府何種作為?(A)禁止殖民地茶農買賣黑奴 (B)拒絕採購殖民地的茶葉 (C)開放外國茶葉進口,導致殖民地茶
- 下表是二十世紀初臺灣稻米產量的統計資料。何者是造成表中「甲」時段期間稻米產量變化的主要因素之一? (A)臺灣蓬萊米培植成功 (B)「皇民化運動」的影響(C)臺灣開港,刺激稻米外銷 (D)耕者有
- 有關中國隋唐歷史,下列哪一個觀念是正確的?(A)是中國文明的起源(B)是中國重文輕武的時期(C)是中國社會繁榮開放時期(D)此時期的中國社會盛行清談玄學。
- 民國 77 年,下列哪一位總統曾提出務實外交的政策,強調兩岸是分裂分治的兩個對等政治實體,希望藉此積極參與國際事務,確立臺灣的國際地位? (A)蔣中正 (B)李登輝 (C)蔣經國 (D)陳水扁
- 明初和清初曾施行海禁政策,其實施的主要原因為何? (A)皆為防範倭寇入侵 (B)明初為防範倭寇,清初為封鎖臺灣鄭氏 (C)明初為封鎖臺灣鄭氏,清初為防範倭寇 (D)皆為防範臺灣鄭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