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14. 從十九世紀的義大利統一運動,到法西斯政權的出現,都曾提出哪一項口號以煽動國內民族主義的情緒?
(A)撕毀《凡爾賽條約》
(B)恢復古羅馬光榮
(C)內爭主權,外除國賊
(D)和平、土地、麵包。
(A)撕毀《凡爾賽條約》
(B)恢復古羅馬光榮
(C)內爭主權,外除國賊
(D)和平、土地、麵包。
參考答案
答案:B
難度:適中0.5
統計:A(0),B(0),C(0),D(0),E(0)
內容推薦
- 十九世紀某位思想家聲稱:「解放工人階級的工作,必須由工人階級自己來克服。」「除了鐐銬之外,勞動階級沒有什麼好損失的。……全世界的工人,團結起來吧!」此思想與下列哪一事件的發生關係最密切? (A)
- 清華大學,是運用美國退還的「庚子賠款」設立的,請問「庚子賠款」是依據哪項下列條約的規定? (A)《南京條約》 (B) 《北京條約》 (C) 《馬關條約》 (D) 《辛丑和約》。
- 君穎正想寫一篇有關列寧的文章,她到圖書館找尋相關資料。下列哪個敘述最適合作為參考資料? (A)他撕毀《凡爾賽條約》,並剝奪猶太人的人權 (B)他建立專制統治,締造世界上第一個共產政權 (C)他力
- 西元1923年某人在獄中寫了《我的奮鬥》一書,作為日後行動的依據。書中內容包括「建立一個包含所有日耳曼血統的大德意志國家,撕毀《凡爾賽條約》並收復失地……。」請問: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A)某
- 民國 8 年「五四運動」中,學生提出「外爭主權,內除國賊」的口號,請問:學生所要爭取的是哪裡的主權?(A)東北(B)山東(C)四川(D)外蒙古。
- 光緒年間,有個團體因獲得執政者的默許,進入京城後,包圍外國使館區,殺害外國使節、傳教士,並焚毀教堂等,引起列強的不滿。關於此團體引發的事件,下列何者敘述正確? (A)促使各國軍隊進駐首都使館區 (
- 在清末哪一場列強侵略戰爭中,出現了中央宣戰,地方卻保持中立的怪現象?(A)日俄戰爭(B)八國聯軍(C)甲午戰爭(D)英法聯軍。
- 俄國參與一次大戰之後,除了戰事失利,國內經濟亦遭受嚴重傷害,使得原本落後的經濟環境更趨惡劣,因而於西元1917年爆發「二月革命」,推翻君主專制體制。請問:遭到推翻的俄國沙皇為何? (A)尼古拉二
- 「1930年代,美國遭逢經濟危機,當時羅斯福政府受經濟學者凱因斯的理論影響,推動相關方案,以紓緩國內困境。」上述方案最可能是下列何者? (A)提高關稅,以保護本國產業 (B)擴張殖民地,取得重
- 關於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開啟,有些人認為應該從盧溝橋事變開始算起,有些人卻認為應該以西元1939年的哪個事件作為二次大戰爆發的起點? (A)慕尼黑會議 (B)德國併吞捷克 (C)德國侵略波蘭 (
內容推薦
- 「光緒 32 年,清廷下詔預備仿行憲政,並在次年八月宣布預備立憲的期限,並頒布《欽定憲法大綱》。」上述事蹟應是受到當時哪個國家戰勝的影響,而效法其國體的憲政改革? (A)日本 (B)英國 (C)
- 某書的簡介如下:「書中描寫一場革命結束了長達三百多年的沙皇專制統治,成立臨時政府,但在八個月之後,布爾什維克革命又推翻了曇花一現的臨時政府。」此書最可能是下列何者? (A)《1789年法蘭西的革
- 民國初年的《新青年》雜誌,這本雜誌是民初新知識分子發表看法與言論的重要刊物。請問:在這本刊物中應該不會刊載何種主張? (A) 介紹西方的民主發展 (B)發揚儒家孔孟思想 (C) 介紹西方新學說
- 北韓領導人金正恩的哥哥在馬來西亞機場被暗殺,引起全球矚目,讓我們聯想到民國初年,國民黨領袖宋教仁被暗殺,所以促成了下列哪個行動? (A) 二次革命 (B) 五九國恥 (C) 護國軍之役 (D)
- 一九三○年代,美國羅斯福總統大力推行「新政」,推動社會福利,調整外交策略,穩定了經濟局勢。當時推行此政策的主要背景為何? (A)希特勒積極對外擴張 (B)美、蘇陷入長期冷戰局面 (C)一戰後經濟
- 關於義和團之亂的敘述,下列何者「不是事實」? (A)有宗教色彩 (B)高唱扶清滅洋 (C)得到清廷支持 (D)興起於東北。
- 武昌起義直接的導火線是下列何項事件? (A)清廷的假立憲 (B) 民間反對清廷的鐵路國有政策 (C)康有為的保皇運動 (D) 清廷濫舉外債
- 民初知識分子大量引進西方思潮,使學術呈現百家爭鳴的熱烈氣氛,其中「德先生」和「賽先生」被視為救中國的良方。上文的德先生和賽先生是指以下何者?(A) 民主、自由 (B) 平等、科學 (C) 民主
- 袁世凱就任正式大總統後,進一步擴張總統職權,甚至於民國 5 年恢復帝制,此舉卻引起各方撻伐,最後被何人的起義軍推翻下台? (A)孫中山 (B)段祺瑞 (C)蔡鍔 (D)溥儀。
- 二戰期間,由於某一歷史事件的發生,使國民政府終於得到期待已久的美國援助。這是指下列哪一事件? (A)南京大屠殺 (B)珍珠港事變 (C)德國進攻蘇聯 (D)日本無條件投降。
- 清末中國在八國聯軍戰敗,與各國簽訂條約後,對中國產生何種影響?(A)喪失司法財政的自主權(B)增開沿海及內地的通商口岸,使列強勢力由海口深入內地(C)開放各國在華設廠製造,影響中國民族工業(D)
- 中華民國剛建立時,曾為了避免總統專權而制定何法 ? 採行何種政府體制? (A) 臨時約法、總統制 (B) 臨時約法、內閣制 (C)新約法、 內閣制 (D)新約法、總統制。
- 西元1944年6月6日的諾曼第登陸,對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局勢有重大影響。關於此次戰役的資料,下列何者正確? (A)此戰役主要在減輕德軍對蘇軍所造成的壓力 (B)盟軍在諾曼第的登陸行動在法軍的協助
- 民國初年,中國出現南北分裂對峙的局面,原因為何? (A) 二次革命費時太久 (B) 護法運動的展開 (C) 五九國恥的刺激 (D)五四運動南北主張不同。
- 自西元一九三○年代起,德國開始積極準備對外擴張的工作,陸續併吞了奧地利與捷克,但為了避免在戰爭的過程中腹背受敵,於是簽訂了哪個條約? (A)《凡爾賽條約》 (B)《慕尼黑協定》 (C)《德蘇
- (甲)武昌起義 (乙) 袁世凱就任為臨時大總統 (丙)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成立 (丁) 清帝退位;上列史事依其發生時間先後順序排列,何者正確? (A)甲乙丙丁 (B) 甲丁丙乙(C) 甲丙丁乙 (
- 在二戰前夕,各國因應國際局勢,採取各種不同的模式。請問:下列配對,何者正確? (A)德、義、日:侵略主義 (B)英、法:孤立主義 (C)美國:姑息主義 (D)中國:報復主義。
- 民國初年,中國出現南北分裂對峙的局面,原因為何? (A) 二次革命費時太久 (B) 護法運動的展開 (C) 五九國恥的刺激 (D)五四運動南北主張不同。【題組】承上題,當時南方政府在何
- 『青年節』的設立,是為紀念清末哪一場熱血青年拋頭顱、灑熱血的起義行動? (A)武昌起義 (B)辛亥革命 (C)廣州黃花岡之役 (D) 惠州之役。
- 關於第一次世界大戰與中國的關係,何者不符史實? (A) 日本曾因為此戰爭,向中國要求二十一條要求,當時中華民國總統 (B)黎元洪答應了,這件事情讓中國人感到憤怒,因此這個事件被稱為 (C)五九
- 西元1945年二次大戰結束前夕,以美國為首的同盟國軍隊為求早日結束戰事,因此與蘇聯展開祕密會談,以換取蘇聯對日作戰,卻也造成日後共產勢力大增的遠因。請問:這是哪一場會議? (A)雅爾達 (B)
- 民國六十年代,何人提出十大建設的政策,大規模改造了臺灣的基礎建設,提高經濟活動的效率? (A)蔣中正 (B)李登輝 (C)蔣經國 (D)陳誠。
- (三)資料一:西元 1927 年 4 月 12 日,蔣介石(即蔣中正)的軍隊以「工人內訌」為由,打傷打死三百多人,第二天許多工人與學生遭到血腥大屠殺,隨後蔣介石下令逮捕共產黨員。這就是「四一二反革命政
- 是誰讓民國「民國6年」,變成「宣統9年」,讓清朝的黃龍旗一度重新飄揚?(A) 黎元洪 (B)段祺瑞 (C) 袁世凱 (D) 張勳
- 為使經濟進一步邁向自由化與國際化,臺灣積極參與國際組織的活動,希望能發揮在國際上的影響力。下列哪些是民國八十年代起,我國所加入的國際經濟組織之簡稱? (甲)WTO (乙)APEC (丙)WH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