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19.所謂「十年寒窗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臺灣自鄭氏時期已開始舉行科舉。請問:在清領前期,一位淡水魔的秀才希望能前往省城考舉人,他感前往當時何處才能應試?
(A)江西省
(B)臺南市
(C)廣束省
(D)福建省
(A)江西省
(B)臺南市
(C)廣束省
(D)福建省
參考答案
答案:D
難度:計算中-1
書單:沒有書單,新增
內容推薦
- 小鈞在複習清領時期的宗族組織時,繪製了階層國以加深印象(如附)。請問:題中所整理的内容何者有誤? (A)甲(B)乙(C)丙 (D)丁
- 南投縣竹山鎮有三十五名祖籍漳州的陳姓移民,於乾隆46年共同出資,供奉漳州的祖先陳五八,每年分春、秋兩季祭祖聚餐聯誼。這應是屬於下列何種祭祀組織?(A)開臺祖(B)唐山祖(C)郊(D)原鄉信仰。
- 清領初期,臺灣民變送起,動乱頻仍學者估計,大大小小的抗官民變事件共計有116次之多。附圖為乾隆年間規模較大的某次民變,這是指哪一事件? (A)郭懷一事件(B)朱一貴事件 (C)林爽文事件(D)戴
- 《彰化縣志》記載:「自乾隆47年,及嘉慶14兩年,漳、泉械門三次,難民逃避紛集,男女以千計,玉音悉納不拒乏食者給米濟之,全活甚眾。道光6年,聞、粤分類玉音散千金以敦難民。」上述歷史黄料中所
- 上歷史課時,老師請同學針對「清領時期臺灣的械鬥」發表意見如下其中扇於正確論述的為何?甲生:可以反映政府公權力不彰的一面。乙生:大多由知識分子帶頭發動。丙生:移民群體間的利益沖突如争奪墾地、灌溉用
- 臺灣為移民社會,早期由於政治、軍紀不良及社會不安時常會出現武力的街突,若以清朝「朱一貴事件」和「林灾文事件」為例,他們的衝突是屬於下列何種性質?(A)官過民反(B)軍人叛變(C)宗教衝突(D)
- 動畫公司設計一部名為「百步蛇與太陽旗的戰争」的短片,若影片內容須合乎歷史發展脈絡,則附圖中「丙場景」應為下列何者? (A)淡水、基隆為主要戰場,兩軍死傷無數(B)原住民在南投山區抗日,日軍傷亡
- 「1872年4月6日口在淡水獨自展開布道工作他首先遇到的問題是語言清末北臺灣的傳教發展,當以口為代表人物;有一天口在山上看見一群小孩在放牛,於是便以掛錶吸引他們,每天用5〜6個小時與他們一起玩、
- 下列為臺灣在各時期的行政區劃圖,其中何者是劉銘傳來臺後所調整的行政區劃?(A) (B) (C) (D)
- 《渡臺悲歌)中寫到:「勸君切莫過臺灣,臺灣恰似鬼門關,千個人去無人轉,知生知死都是難。就是窖場(墳場)也敢去,臺灣所在滅人山(必死無疑)」上文描述中國漢人渡海來臺的艱辛。請問:中國來壹移民以下列哪
內容推薦
- 「務實學,求明连用,養成深厚疑重氣質母徒以粘括為之崇經史,強調六經為學問根源」上述資料為清領時期臺灣人才養成教育的主要機構,可補儒學之不足,學風较自由。請問:其機構是指下列何者?(A)府學(B)
- 資料記載:「某人,自幼聰慈不凡二十三歲考中秀才,三十歲中舉人,三十七歲中進士。他也是臺灣第一位以臺灣本籍赴京考中的進士,所以大家又稱他為開壹進士」上文描述的人應為何?(A)郭懷一(B)戴潮春(C
- 小如與同學聊天時發現同一個字或詞會有不同的讀法,例如「筷子」在福佬(閩南)話可念成「ㄉ一」或「ㄉㄨ」等,客家話的其中一種則念成「ㄓㄨˋ」。上述多種讀音並存的現象,與下列何者的發展最有關係?(A)
- 小雅參觀文物展時,看到一塊解說牌,部分內容如附圖。這段文字應是描述下列哪一位人物的建設成果? (A)唐景崧(B)鄭成功(C)劉銘傳(D)陳永華
- 附表是清末自西元1868年至1894年壹灣進出口值統計表請問:表中哪一期間開始反映出臺灣對外貿易由入超轉變為出超? (A)1868~1869 (B)1870~1874 (C)1875~1879
- 附表是西元1868~1895年間臺灣的出貨物及總值比例表請問:表中甲、乙、丙各代表何種物産? (A)糖、茶、樟腦(B)茶、糖、樟腦(C)糖、樟腦、茶(D)茶、樟腦、糖。
- 附圖是日本曾經在臺灣發布的公告,此公告應與下列何者關係最密切? (A)朱一貴事件的平定(B)聯合東印度公司的成立(C)牡丹社事件的發生(D)英法聯軍的影響。
- 「康熙34年,壹灣知府創立口口於府治所在地(今臺南),由此開始逐漸普及南北路平埔族村社·口口皆聘請漢人通書者為老師教授兒壹,教材為儒家經典,籍以提高原住民知識,對提升原住民教育水準有相當大的貢献
- 阿嬌是一位清領後期住在淡水的年輕女性,從你所學歷史知識來看,她的生活應該不金出現下列哪一遭遇?(A)進入淡水的女子學校就請(B)服用西方傳教士開的西藥(C)因幫忙家計成為採茶女工(D)加入馬雅各
- 小筆為了做鄉野調查,拍構村子內一座廟字,如圖據說這座是在清代時與建,歷史悠久,為此地居民的信仰中心。由此可知,小葉拍攝的村子有何特色? (A)該地過去為客家人聚居之處(B)械門頻繁,建此廟宇祭祀
- 歷史老師在課堂上介紹某位歷史人物如附國所示。請問:老師介紹的感該是下列何人? (A)馬偕(B)韋麻郎(C)馬雅各(D)鄭芝龍。
- 清領時期,在臺灣建省前曾造到哪些戰火的襲撃?(A)英法聯軍、中法戰争(B)英法聯軍、甲午戰争(C)英法聯軍、牡丹社事件(D)牡丹社事件、中法戰争。
- 承恩畢業旅行前往臺南億載金城遊玩看到城內有一座半身銅像(如附圖所示)座上文字說明此人與億載金城的建造有很大的關餘請問:此銅像應為下列哪一位人物? (A)施琅(B)沈有容(C)沈葆禎(D)丁日昌
- 圖(一)及圖(二)是清末兩個時期開放通商口岸的地國請問:由國(一)演變成圖(二)的開鍵為何? (A)英法聯軍(B)牡丹社事件(C)中法戰争(D)台灣設省。
- 以下哪一位官員以福建巡撫的身分來臺巡查,並架設臺灣府城至安平、旗後兩地的電報線,是壹灣最早的電報線? (A)沈葆禎(B)丁日昌(C)劉銘傳(D)邵友濂。
- 在壹北大龍峒地區有一座廟宇,其供奉的主神是俗稱「大道公」或「吳真人」的醫神,也是福建泉州同安人的守護神。請問:這座廟宇的名稱應是下列何者?(A)義民廟(B)三山國王廟(C)孔廟(D)保安宫。
- 比較沈葆禎、劉銘傅兩人在壹推行的新政,可發現兩人的共通點為下列何者?(A)皆首重「澄清吏治」之改革(B)皆重視交通建設,而且皆有具體成果(C)皆聘請外國工程師前來,設計並打造戰艦(D)皆曾大規模
- 老師在黑板上掛上如附圖的地圖,要請學生來講解。哪一位同學的說法正確? (A)曉偉:「此為劉銘傳治台時期的地圖。」(B)婷雅:「這是牡丹社事件後,沈葆禎增設行政區域後的地圖」(C)家凱:「壹北設府
- 1874年,日本藉口出兵臺灣事後,中日雙方在北京議和清廷須付賠償費,且承認日本出兵為「保民義舉」。下列相關敘述何者正確?(A)巨額的賠款造成中國財政負擔(B)問接承認琉球為日本領土(C)讓其他藩
- 小明是生活在19世紀末期的臺北人請問:下列哪一項是他可能不會遇到的狀況?(A)坐火車到基隆去探親(B)到郵局去寄信(C)打電報給住在福州的親戚(D)在家裡聽廣播作體操。
- A: _____ you studied math _____ an hour? B: No, not yet. (A) Did; for (B) Have; for(C) Have; si
- 就法律述語而言,依據我國民法規定,一對男女因婚姻結成夫妻,夫妻之間互稱為何?(A)配偶 (B)老公與老婆(C)先生與太太 (D)頭家與伙計。
- 依親屬關係,我們應該如何稱呼姑姑的兒子?(A)表哥(弟) (B)堂哥(弟) (C)侄子 (D)外甥。
- 我國《民法》規定:「己身所從出,或從己身所出」的親屬關係,是指出於同一祖先且由自然血緣關係形成,彼此之間有出生的直接關係。上述「己身所從出,或從己身所出的親屬關係是指下列何者? (A)配偶 (B
- 原非自己子女,經由一定法律程序,將他人子女變更身分為自己子女,產生擬制血親的親子關係,此程序稱為下列何者? (A)扶養 (B)收養 (C)姻親 (D)血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