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農產公司自 1990 年代中開始推廣基因改造種子,向農人保證可降低農藥的用量。如今,大部分基改作物都含有抗害蟲或耐除草劑的基因。植入抗害蟲基因的作物會自行製造殺蟲劑,因此可以減少化學藥劑的噴灑;耐除草劑的基改作物則可耐受一般的除草劑,因此可以摒棄針對特定雜草且毒性較強的化學藥劑。基改作物之所以吸引人,主要是因為簡化了勞作手續(降低農藥施用的頻率及複雜程度)。但根據美國農業部統計,栽種耐除草劑的作物,不見得會降低農藥的噴灑量——農人只不過是使用較溫和的混合藥劑,例如,栽種了耐除草劑的大豆,就不必使用最毒的除草劑,而改用毒性弱、分解快的除草劑。目前,基改作物的抗害蟲特性是取自土壤中桿菌「蘇力菌」的一個基因。這個基因會促使細胞製造一種晶體狀蛋白質,對某些昆蟲來說是毒藥——尤其是啃食作物的毛毛蟲和甲蟲,卻不會傷害其他生物。不同的蘇力菌株,具有不同的毒基因,影響的昆蟲也不同。所以,農產公司可以針對特定的作物,選用最適合的抗蟲基因。要確認基改作物對環境的害處,似乎比評估其益處更為困難。由於消費者的疑慮排山倒海而來,科學家正努力研究加入蘇力菌基因改造而成的作物,是否對環境造成負面影響。他們想要知道的有:這類基改作物是否會影響「非目標」生物?例如無害的甲蟲、鳥兒、蠕蟲或者其他恰巧路過的生物?這類基改作物是否會授粉給周遭的植物,使抗蟲基因流入野地,創造出不受控制的超級野草?1998 年瑞士的一份研究報告指出:這些基改作物可能會在無意中傷害運氣不好的生物。研究是在實驗室中進行的,科學家以玉米螟幼蟲餵食蚜獅幼蟲,發現吃基改玉米長大的玉米螟會使蚜獅死亡,但吃普通玉米的則否。一年後,美國康乃爾大學的昆蟲學者洛西等人提出另一份報告,他們以沾有基改玉米花粉粒的馬利筋葉餵食大樺斑蝶幼蟲,結果那些幼蟲都死了。(改寫自《科學人雜誌》,〈基因改造食物安全嗎〉)
29. 文中「1998 年瑞士的一份研究報告」證實了哪件事?
(A) 具抗害蟲基因的基改作物對人類會造成危害
(B) 具耐除草劑基因的基改作物對人類會造成危害
(C) 具抗害蟲基因的基改作物對「非目標」生物有影響
(D) 具耐除草劑基因的基改作物對「非目標」生物有影響

參考答案

無參考答案

內容推薦

內容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