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47.承上題,日人登陸台灣後,初期採行的措施,以下敘述,正確的有幾項? 甲積極同化台灣人為日本人 乙消極對待台灣人民的武裝抗日行動 丙積極推行國語政策 丁在中部興建大型發電所 戊實施調查,掌握殖民地資訊
(A)1項
(B)2項
(C)3項
(D)4項。
(A)1項
(B)2項
(C)3項
(D)4項。
參考答案
答案:A
難度:非常困難0
統計:A(0),B(1),C(0),D(1),E(0)
內容推薦
- 【題組】當被割讓的消息傳回台灣後,臺灣巡撫所做了什麼?(A)接受清廷的安排,立刻返回中國大陸 (B)與台灣人民自組臺灣民主國,抗拒日本接收 (C)私下與日本政府談判,勸阻日人接收臺灣 (D)協助
- ( )小芳將自己的座號先乘 2,再減 15,再平方,再加上 4 之後會等於 125。已知小芳的座號為 a,則下列何者正確?(A) 5<a<10 (B) 10<a<15 (C) 15<a<20
- ■題組一:1895年4月,臺灣全島瀰漫在一片驚慌與不安的氣氛中,由於祖國在去年的戰爭中慘敗於日本,已決定將臺灣割讓。消息傳來後,臺灣住民不願接受,臺灣巡撫亦需在此詭譎的局勢下,做出決定……。請問:【題
- 如果一個二次多項式可因式分解成 ,那麼此二次多項式的x2項係數為 。(A)O(B)X
- ( )若 a 為方程式 9x2-x-7=0 的一個解,b 為方程式 3x2+2x-2=0 的一個解,則(9a2-a)(3b2+2b)=?(A) 14 (B)-14 (C) 2 (D)-7 (改
- 日治時期,日人在台最高長官是 (A)總統 (B)總督 (C)警察 (D)巡撫。
- 小敏翻閱《圖說臺灣史》一書,其中有一幅原住民婦女的圖片,如附圖所示,圖片中的婦女臉上可清晰看到紋面。請問:紋面對此族群來說,代表什麼樣的意義? (A)表達對神靈的感謝之意 (B)被視為是成年禮的
- ( )某班 位同學體重(單位:公斤)的數值:60,則其眾數為何? (A) 4
- ( )若 3x2+19x+6 可因式分解成(x+a)(bx+c),其中 a、b、c 均為整數,則下列敘述何者正確?(改編自數習 3-3)(A) a=1 (B) b=c (C) c=-3 (D)
- 阿彬的歷史作業想研究日治時期的保甲制度,下列有關「保甲制度」的敘述,何者最能為阿彬所採用? (A)是總督府擴大荷蘭時期的保甲制度而來 (B)設有保正、甲長,輔助警察執行地方政務 (C)保正甲長主
內容推薦
- ■題組二:某首在日治時期所流行的臺灣歌謠:送阮夫君去起行,目屎流昧出聲 ;正手夯旗,左手牽子,我君仔做你去打拼,家內放心免探聽。為國盡忠無惜命,從軍出門好名聲;正手夯旗,左手牽子,我君仔神明有靈聖,保
- 下列敘述何者正確?(A)若∠A + ∠B = 90°,則∠A、∠B互為補角(B) 等腰三角形一定是銳角三角形(C)有兩個角∠AOC = 61°、∠COB =119°,則 A、O、B 三點一定在同
- 【題組】歌詞中,所提到的「正手夯旗」中的「旗」,最有可能是指 (A)青天白日旗 (B)五星旗 (C)藍地黃虎旗 (D)太陽旗。
- 八國聯軍時,列強軍隊攻入北京時,何國的軍隊行徑不同,反而進佔東北,引爆另一次戰爭? (A)英國 (B)俄國 (C)法國 (D)德國
- 下列敘述何者正確?甲:正方形的對稱軸恰有 4 條 乙:平行四邊形、等腰三角形都是線對稱圖形丙:箏形的兩條對角線互相垂直平分 丁:長方形的對角線同時也是長方形的對稱軸戊:正方形、菱形都是兩對角線互
- 【題組】歌詞中提到的「火車」,當時的起訖點分別為何?(A)基隆—高雄 (B)宜蘭—高雄(C)臺北—屏東 (D)臺北—臺中。
- 「五九國恥」發生的背景,是日本利用第一次大戰期間,即民國3年,派兵強佔 ,更提出無理的二十一條要求,強迫中國政府簽字同意的事件,題中 該填入 (A)山東 (B)四川 (C)東北 (D)福建
- 請問下列敘述何者正確?(A)慈禧太后:圓的一弦與其所對的弧所組成的圖形稱為弓形(B)康有為:直徑為 4 公分的圓,最長的弦為 8 公分(C)梁啟超:圓內任兩弦所夾的角稱為圓心角(D)李鴻章:圓內
- 民國初年,西方文化傳入的主要窗口是指 (A)通商口岸 (B)首都城市 (C)內陸商業城市 (D)軍事重地
- ( )若一元二次方程式 ax2+4x-2=0 有重根,則 ?(改編自課後練習本 4-2)(A) 1 (B) 2 (C) 3 (D) 4
- 十九世紀以來,因列強的武力強大,而清朝始終無法自強,在一敗一反省之際,效果相當有限,最終的改革,終於在新知識分子的推動下出現──新文化運動,下列的敘述,那一項不正確? (A)在清末民初推動 (B
- 圖(一)是P P2 、 . . . . . .、 P10十個點在圓上的位置圖,且此十點將圓周分成十等分。今劉銘傳連接P1P2 、 P1P10 、 P9P10 、P5P6 、 P6P7 , 判
- 「武昌起義」與「二次革命」的比較,何者敘述才是正確? (A)發生的地點都在北京 (B)前者是要推翻滿清,後者是討伐袁世凱 (C)都在同盟會時期發動 (D)結果是兩者都成功
- 「五四運動」是由學生發起的愛國運動,其運動的內涵及影響,那一敘述不正確? (A)口號是「外爭主權,內除國賊」並拒買日貨 (B)喚醒各階層的民族意識 (C)造成婦女地位的提升 (D)之後因帝國主
- 團體必須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個人所構成。(A)O(B)X
- 五四運動是由學生發起,主要抗議巴黎和會的判決不公,而要爭回「某地」的權利,請問這「某地」和下列敘述同一地點的是? (A)義和團興起的地點 (B)八國聯軍的主戰場 (C)日俄戰爭的戰場所在 (D
- ( )附圖為甲、乙兩班各抽 20 位學生參加數學競試成績統計盒狀圖,請問哪一個班級的四分位距較小?(A)甲 (B)乙 (C)一樣小 (D)無法比較
- 民國初年,出現爭奪地盤及政治領導權的軍閥,造成戰爭頻繁,及阻撓國家統一,下列各項為軍閥亂紀,引發的史事,請依發生的先後選出正確的 (甲)曹錕賄選(乙)復辟事件(丙)護法運動(丁)洪憲帝制 (A
- 孫中山死後,其遺囑中「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須努力」主要是仍有「軍閥割據」國家未能統一,「軍閥統治」的出現是始於那一事件 (A)二次革命後 (B)宋教仁被殺害後 (C)國民黨改組後 (D)袁世凱
- ( )小青、小明、小美今年參加學力測驗,若三人的百分位數分別為 10,則下列敘述何者正確?(A)三人加起來的總分是 100 分(B)小美的成績最好(C)小青、小明的總分相差 30 分
- 「人間四月天」曾是風靡一時的電視劇,主要是描述作家徐志摩在當時追求愛情,提倡自由戀愛的情節,這樣的社會變遷應出現在 (A)自強新政時期 (B)新文化運動期間 (C)戊戌變法時期 (D)八國聯軍
- 清末外患頻繁,簽了很多喪權辱國的條約,下列那一次戰爭之後簽訂的條約沒有割讓土地? (A)第二次英法聯軍 (B)甲午戰爭 (C)鴉片戰爭 (D)八國聯軍
- 民國初建,即遭野心份子的破壞,使民主統一的國體無法持續,先有袁世凱,後有段祺瑞等軍閥的破壞,此兩人在史上的所為相同點為:(甲)都想藉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以擴展自身軍力(乙)兩者都曾稱帝(丙)都
- 有關「軍閥統治」的敘述,不合史實的是那一項? (A)佔有地盤,擁有軍隊 (B)常以武力解決衝突 (C)其統治的地區,社會安定民生富庶 (D)以經濟利益換取列強的支持
- 日南國中某班同學數學成績的累積相對次數分配表如下表,則a+b+c+d=? (A)52 (B)53 (C)54 (D)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