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26.「頭戴明朝帽,身穿清朝衣;五月稱永和,六月還康熙。」試問這是那一歷史事件的寫照?
(A)朱一貴事件
(B)林爽文事件
(C)戴潮春事件
(D)大甲西社事件
(A)朱一貴事件
(B)林爽文事件
(C)戴潮春事件
(D)大甲西社事件
參考答案
答案:A
難度:適中0.5
統計:A(0),B(0),C(0),D(0),E(0)
內容推薦
- 施琅在恭陳臺灣棄留疏中提及:「且海氛既靖,內地溢設之官兵,盡可陸續汰減,以之分防臺灣、澎湖兩處。臺灣設總兵一員……又無添兵增餉之費。其防守總兵、副、參、游等官,定以三年或二年轉陞內地,無致久任
- 關於某族群的介紹如下:「這是臺灣分布最廣的原住民族,……部落的核心為祭團,必須嚴格遵從祖先的遺訓:gaga。觸犯了gaga表示觸犯了禁忌,可能受到神靈的懲罰。他們喜好紅色,以黥面來代表女子的善
- 請問雪山山脈的氣候帶變化情況,最接近下列一簡圖?(A) (B) (C)
- 將一個 100 kgw 的衣櫃放在水平的地面上,以 70 kgw的水平力拉之,若此物體不動,則衣櫃所受的摩擦力是多少 kgw?(A) 30 (B) 70 (C) 100 (D) 130。
- 關於電解質之說法,下列哪一項是正確的? (A)銅絲可以導電,所以是電解質 (B)固體的食鹽不能導電,所以食鹽不是電解質 (C)酒精在水中溶解度很大,是強電解質 (D)鹽酸是氯化氫的水溶液,是電解
- ( ) 小茵將 100 mL、2 M 之 NaOH 溶液與100 mL、1 M 之 H2SO4 溶液混合,則下列敘述何者錯誤?(A) NaOH 與 H2SO4 之莫耳數相等(B) 混合液 pH=
- 中秋節時昂和雷姆去放煙火,雷姆點燃仙女棒,會有白色強光,則仙女棒中最有可能含有下列哪一種成分? (A)碳粉 (B)鎂粉 (C)鋅粉 (D)硫粉。
- (圖四)為臺灣近 50 年來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加率的變化圖。圖中民國 100 年之前,臺灣人口的自然增加率變化趨勢為何? (A)持續增加 (B)先減後增 (C)先增後減 (D)持續遞減。
- 下列何者為節能標章?(A) (B) (C) (D) 。
- 李奶奶今年已經八十五歲,她想起民國五十年代,為了要找工作而翻閱報紙的往事。李奶奶當初看到報紙上的徵人廣告,應該以哪種產業徵人的廣告最多? (A)高雄的加工出口區 (B)十大建設的各項工程 (C)新
內容推薦
- 清初,大陸地區的閩、粵漢人大舉來臺拓墾,逐漸侵奪原住民既有的生存空間,不斷產生糾紛與衝突。為防止漢人越界侵墾,也為防範原住民「出草」,清治臺灣初期採取那一政策? (A)開山撫番 (B)隔離政策
- 有一物體重量為 13 kgw,靜置於水平桌面上。若物體兩側分別施以同一直線上的水平作用力 20 kgw 和 15 kgw,發現物體仍靜止不動。如附圖所示,則該物體所受摩擦力的大小為下列何者?(
- 有清代文人提到臺灣社會某現象指出:「臺為五方雜處,自林逆倡亂以來,有分為閩、粵焉,有分為漳、泉焉。……同居一府,猶同室之兄弟至親也,乃以同室而操戈,更安能由親及疏,而親隔府之漳人、親隔省之粵人
- (A)平面鏡;(B)凹面鏡;(C)凸面鏡,下列各種生活用品會使用到上述何種鏡片:(以ABC代號回答)【題組】(1)汽車後視鏡:【31題】。
- 一位乾隆初年由廣東來臺的男性,可能會遇上那些事? (A)他到隸屬於淡水廳的竹塹地區與高山族進行皮貨交易 (B)他遇到戴潮春事件而身亡 (C)他可能選擇臺灣西北、南側丘陵地區定居 (D)他可能娶
- 鹿港成為正港後,因交通便捷,商船雲集,商務發達,迅速成為中部第一大港。鹿港可以直接進入臺灣海峽,距離大陸的距離也比臺灣其他港口近,故商業繁榮不在話下。但是後來鹿港在嘉慶中葉後逐漸沒落,請問其沒
- 一位荷蘭東印度公司總督曾說:「臺灣真是公司的一頭好乳牛!」請問荷蘭人在臺灣以下列那兩者獲利最為可觀? (A)轉口貿易 (B)米糖外銷 (C)贌社收入 (D)港口關稅 (E)各項稅收
- 1670年洋船班丹號與珍珠號駛抵東寧臺灣安平港。這是自從荷蘭人被驅離後,首次有歐洲人來臺灣,三日後洋人克利斯布(Ellis Crisp)向東寧國王鄭經遞呈文書。書中說明是接到鄭經之邀請函後而來
- 【題組】(2)汽車的車頭燈:【32題】。
- 文獻記載:哆囉美遠、里腦、猴猴三社與噶瑪蘭族不相統屬,前二者屬於「馬賽族」的支族,或為廣義「凱達格蘭族」的一支;而猴猴社,一般看法皆傾向於其系統不明。根據新近的研究顯示,噶瑪蘭族分布在今宜蘭、羅
- 非洲的雨林與莽原氣候占地廣闊,景觀如下圖,造成景觀差異的主因是下列何者?(A) 氣溫的高低(B) 風向的變化(C) 雨季的長短(D) 溫差的大小
- 資料一:郁永河在其土番竹枝詞描述:「老翁似女女如男,男女無分總一般;口角有髭皆拔盡,鬚眉都作婦人顏。男兒待字早離娘,有子成童任遠颺;不重生男重生女,家園原不與兒郎。」資料二:陳第東番記描述:「
- 雍正五年,曾有臺灣官員向朝廷建議:「宜令大社留給水旱地五百甲,中社四百甲,小社三百甲,號為社田,以為社番耕種狩獵之所。」請問提出此項建議的原因為何? (A)為了保障臺灣平埔族最起碼的生存空間
- 【題組】(3)道路轉彎處所設的鏡子:【33題】。
- 【題組】承上題,漢人入墾蘭陽平原之領袖人物為 (A)吳鳳 (B)吳沙 (C)顏思齊 (D)鄭芝龍
- 根據現代人類學的研究,居住在紐西蘭的毛利人與臺灣原住民可能有所關連,請問下列何者應為這項研究的主要論據? (A)相關的歷史文獻記載(B) 具有相同的神話傳說 (C)社會組織與型態皆屬於部落階級
- 臺灣通史記載:「設耶穌教堂,入教者已二千餘人。各社設小學,每學三十人,牧師嘉濟宇士又以番語譯耶教問答及摩西十誡授番童,拔其畢業者為教習。於是番人多習羅馬字,能作書。削鵝管略尖斜,注墨於中,揮寫
- 清代臺灣某地方志記錄南部平埔族社會,將「某個現象」的出現視為平埔族公有制社會解體的跡象。此處「某個現象」最可能是以下何者? (A)乞丐的出現 (B)保甲的設置 (C)頭目的選舉 (D)各社間的
- 【題組】(4)手電筒:【34題】。
- 歷史課堂上,老師引用一段史料:「蓋內山一帶,舊設土牛紅線為界,年久湮沒無踨,土人越墾日深。野番遁入深山,蠢悍嗜殺,每每乘間出而戕人。」【題組】所謂「土牛紅線」應是劃定於何時? (A)荷治時
- 彰化縣志記載以下一段資料:「在吳厝莊東畔,水田一處、三段,共五甲七分,又帶莊內房屋一所,其田年納業戶大租粟四十四石,又配納正供粟六斗一升七合,耗銀三分一釐。」請問這段資料可以反映出 (A)一田
- 在鄭成功以臺灣作為反清復明的基地之前,曾有那些勢力到臺灣發展? (A)顏思齊、鄭芝龍等海盜集團曾在臺灣居留 (B)西班牙較荷蘭早入據臺灣,在基隆、淡水等地建立據點 (C)荷蘭在臺灣南部進行殖民
- 以下為道光年間的一則記錄:「此次臺灣人民械鬥,粵(廣東)人中即有勾串番割率領生番出山助鬥。經孫爾準派委將領入山搜捕,該匪等竄至後山……。」試問此記錄呈現出的事實最接近下列何者? (A)廣東人與
- 【題組】(5)學校廁所裡的鏡子:【35題】。
- 【題組】下列說明何者符合該史料的記載? (A)土牛紅線成功地區隔了漢人和原住民 (B)漢人不斷越界,引起原住民的不滿 (C)土牛紅線的設立迫使原住民只能移往山中居住 (D)「土人」指的是熟番,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