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25. 變速前不需停止運轉之鑽床為
(A)無段變速式
(B)階級塔輪式
(C)齒輪式
(D)鏈輪式。
(A)無段變速式
(B)階級塔輪式
(C)齒輪式
(D)鏈輪式。
參考答案
答案:A
難度:非常簡單1
統計:A(3),B(0),C(0),D(0),E(0)
內容推薦
- 車床規格之表示,一般係為 (A)二頂心間之最長(B)橫向進刀移動(C)複式刀座移動(D)刀具溜座移動 距離。
- 通常鑽頭夾頭用於夾持直柄鑽頭,其最大夾持直徑為 (A)6㎜(B)8㎜(C)10㎜(D)13㎜。
- 若鑽孔狀況改變,何者不需改變鑽床之迴轉速度 (A)孔徑縮小1/2時(B)孔徑倍增時(C)鋁材更換為合金鋼材時(D)鑽孔深度增加5㎜時。
- 鑽頭之鑽腹由柄端沿著鑽身愈接近鑽頂 (A)愈薄(B)維持一致(C)愈厚(D)微量增厚。
- 移動式跟刀架應裝置於車床的 (A)車頭(B)尾座(C)床台(D)刀具溜座。
- 欲車削 15 米長的圓桿,宜選擇 (A)靠模車床(B)桌上車床(C)車軸車床(D)自動車床 加工。
- 免扳手式鑽頭夾頭拆卸直柄鑽頭時,應使用 (A)活動扳手(B)雙手緊握壓花處反向轉動(C)退鑽銷(D)鑽頭夾頭扳手。
- 欲於中碳鋼板上,使用高速鋼鑽頭鑽取 10 ㎜的孔徑,其主軸轉速以 (A)400(B)800(C)1200(D)1600 R.P.M.最適宜。
- 鑽孔工作時,不宜使用切削劑的材質為 (A)鑄鐵(B)低碳鋼(C)中碳鋼(D)高碳鋼。
- 活動頂心應裝置於車床的 (A)車頭(B)尾座(C)複式刀座(D)刀具溜座。
內容推薦
- 欲車削軸向連續曲線之圓桿,宜選擇 (A)靠模車床(B)立式車床(C)車軸車床(D)高速車床。
- 車刀係裝置於車床的 (A)床軌(B)複式刀座(C)床帷(D)尾座。
- 相同材質的工件鑽削數孔,若孔徑加大一倍則主軸轉數應 (A)保持一致(B)微量增加(C)微量降低(D)減為 1/2。
- 何類車床不適宜車削大型工件 (A)高速車床(B)立式車床(C)車軸車床(D)車輪車床。
- 兩頂心車削作業,車頭應裝置 (A)活頂心(B)四爪夾頭(C)三爪夾頭(D)油壓夾頭 及花盤。
- 控制外徑自動車削機構的操作桿為 (A)橫向縱向進刀桿(B)半開螺帽控制桿(C)尾座固定桿(D)刀具溜座固定桿。
- 控制端面自動車削機構的操作桿為 (A)橫向縱向進刀桿(B)半開螺帽控制桿(C)尾座固定桿(D)刀具溜座固定桿。
- 端面自動車削時,何種操作桿應保持分離狀態 (A)橫向縱向進刀桿(B)半開螺帽控制桿(C)螺紋車削、自動進刀變換桿(D)刀具溜座固定桿。
- 兩頂心間車削作業,工件的夾持宜選用 (A)雞心(B)磁性(C)三爪(D)四爪 夾頭。
- 一般車床導螺桿為每 4 牙/4 ㎜,牙標上蝸輪之齒數為 (A)12(B)16(C)20(D)24 齒。
- 搭配車床的複式刀座適用於車削 (A)大錐角長外徑(B)小錐角長內徑(C)小錐角長外徑(D)大錐角短外徑。
- 車床的床台一般材質為 (A)鑄鐵(B)鍛鋼(C)高速鋼(D)耐磨鋼。
- 車床尾座分上下二座,可移動的方向為 (A)上座上下(B)上座左右(C)下座上下(D)下座左右 移動。
- 設若欲進刀 68 ㎜,而手輪刻度每小格為 0.01 ㎜每轉一圈為 2 ㎜,則應轉一圈又多少格 (A)268(B)168(C)68(D)34。
- 搭配車床的尾座適用於車削 (A)大錐角長外徑(B)小錐角長內徑(C)小錐角長外徑(D)大錐角短外徑。
- 車床進刀齒輪系中裝有一非鐵金屬製品的齒輪,其主要目的是 (A)增加強度(B)絕緣作用(C)減輕重量(D)降低噪音。
- 車床導螺桿的螺紋為 (A)方形(B)三角形(C)梯形(D)圓形 螺紋。
- 熱處理後薄板的平面磨削,其夾持宜為 (A)磁性夾頭(B)精密虎鉗(C)磁性夾頭+擋塊+墊片(D)擋塊+磁性夾頭。
- 設若手輪刻度每小格為 0.005 ㎜,每轉一圈為 5 ㎜,若欲進刀 22 ㎜,則應轉一圈又多少格 (A)622(B)262(C)244(D)122。
- 一錐桿長 100 ㎜,其大徑為 30 ㎜小徑為 20 ㎜,則錐度值為 (A)1/20(B)1/15(C)1/10(D)1/5。
- 研磨碳鋼材料,通常採用何種切削劑 (A)柴油(B)機油(C)水溶性油(D)汽油。
- 車床以手動方式使刀具溜座移動,其傳動機構是 (A)齒輪與齒條(B)進給桿(C)蝸輪與蝸桿(D)導螺桿。
- 積屑刀口連續切削之循環過程為 (A)形成→成長→分裂→脫落(B)形成→分裂→脫落→成長(C)成長→形成→分裂→脫落(D)脫落→分裂→形成→成長。
- 平面磨床高低進給手輪每轉一圈移動 2 ㎜,若手輪圓周上之刻度共 200 格,則手輪每轉一格的移動量為多少㎜(A)0.01(B)0.02(C)0.05(D)0.1。
- 兩頂心車削作業,工件直徑尾座端較車頭端大時,主要原因為 (A)尾座偏離工作者(B)尾座偏向工作者(C)刀具高度不準(D)刀具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