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13. 政府當局決定,將台南的媽祖廟廢除,提供建造台南州出生戰亡者的慰靈塔。請問,這個措施是日本政府哪一政策的執行細目之一?
(A)無差別掃蕩
(B)治安警察法
(C)皇民化運動
(D)三段警備制
(A)無差別掃蕩
(B)治安警察法
(C)皇民化運動
(D)三段警備制
參考答案
答案:C[無官方正解]
難度:適中0.6
統計:A(0),B(2),C(3),D(0),E(0)
內容推薦
- 某學者研究指出:「1777年廣東梅縣客家人羅芳伯在東南亞西婆羅洲,為抵抗盜匪與西方殖民者的入侵,遂帶領華人與當地原住民,採民族平等、融合共處的方式,成立『蘭芳大總制共和國』,進而建軍、頒布法令
- 公民老師請小明等4人對我國現行之修憲程序進行報告,試問何人報告資料正確? (A)小明:修憲程序必須經由國民大會提出並議決 (B)小華:人民有修憲最後之決定權 (C)小乖:立法院須經1/3立委提議
- 有一份外國的史料提到:「這一年,拔汗那的伊赫希德與石國國王反目為仇。伊赫希德向中國國王求救。中國國王派出十萬大軍馳援,將石國國王包圍。石國國王歸順中國國王……。消息傳到阿布穆斯林那裡,他派齊亞德
- 某天電臺廣播相繼播出了「鹿港小鎮」與「媽媽請你也保重」等老歌,無論是國語的「鹿港小鎮」中唱出「臺北不是我的家,我的家鄉沒有霓虹燈。鹿港的清晨,鹿港的黃昏,徘徊在文明裡的人們。」或是「媽媽請你也
- 假設甲工廠每天可以生產15個床墊或10個衣櫃,乙工廠每天可以生產10個床墊或15個衣櫃。請問: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甲工廠在生產衣櫃方面有比較利益 (B)乙工廠在生產床墊方面有比較利益 (C)
- 一位統治者推動改革,規定:所有貴族、商人、軍人與城市居民都必須穿著日耳曼式服裝,違反法令者課以罰金。當時謠傳:我們的統治者其實是一位日耳曼理髮師冒充,所以要我們穿日耳曼式服裝。這些措施引起農民
- 歷經七次修憲,我國在國會改革部分出現重大變革。下列關於我國國會的敘述,哪些是正確的?(甲)目前的國會為立法院;(乙)國民大會與考試院曾經是我國的國會;(丙)國會有權通過憲法修正案;(丁)國會得聽
- 一位外國人前往某城市旅行,搭火車要先取得通行許可證明,才能買車票;到了目的地,看到滿城盡是腳踏車;在路邊攤買燒餅時,攤販向他要糧票。這位觀光客身處於何時何地?(A)1919年的上海
- 鄭氏治台時期,自1662~1682年共有至少七次與清廷進行談判,鄭氏政權的談判底線一直維持在「可稱臣納貢,但不薙髮」。而大清帝國也曾同意鄭氏政權可以仿照朝鮮李氏王朝前例,「稱臣納貢,但不薙髮」
- 阿德每4小時可完成1幅畫,每6小時可寫完1篇文章。美華每2小時可完成1幅畫,每4小時可寫完1篇文章。兩人分別從事何種工作,具有比較利益? (A)阿德繪畫,美華寫文章 (B)阿德寫文章,美華繪畫 (
內容推薦
- 法國混合制的政府體制,下列何者類似總統制? (A)內閣閣員不可以兼任國會議員,國會議員也不可以兼任內閣閣員 (B)國民議會可以對總理提出不信任案 (C)總統公布法令需要總理或有關部會首長的副署
- 75 右圖為細胞中的某種構造,下列相關敘述何者正確? (A)由雙層膜構成 (B)與分泌作用有關 (C)扁囊內有 DNA 分布 (D)表面的顆粒為核糖體
- 阿民與阿珍是一對夫妻,他們兩個分別可以在家漆油漆與出去外面賺錢,若阿民一天可以在家漆十面牆或在外面賺10萬元,阿珍可以在家漆一面牆或在外面賺100元,則兩個人應該如何分配工作? (A)阿民漆油漆,
- 阿明與小強是對感情非常好的麻吉,兩人合力開了一家雞排店。阿明的手腳快,小強則很外向熱情;因此阿明負責炸雞排,小強負責招呼客人。請問:這是何種經濟觀念? (A)絕對利益 (B)分工原則 (C)市場競
- 某朝代的兵制如下:家中人口多,體力好的人,21歲入役,61歲出軍,三年一檢點,相當於終身的義務兵。本人享受免稅,但要自備糧秣、短兵器、戰馬和盔甲。長兵器則由國家負擔。每年冬季由折衝都尉進行操練。
- 有關總統制的敘述,下列何者正確? (A)人民投票選出總統,再由總統任命最高行政首長 (B)總統制國家的總統,掌有國家最高行政實權 (C)總統對國會無覆議權,故一切政策均由總統決定並負全部行政責任
- 口蹄疫發生時,造成豬肉無人購買,而人人皆去購買牛肉的現象。請問:這是因為豬肉和牛肉之間的關係為何? (A)互補品 (B)劣等財 (C)替代品 (D)奢侈品。
- 右圖為歐洲地圖,觀察箭頭的傳播方向,這張圖片可以用來說明什麼趨勢?(A) 14世紀末,黑死病的傳播方向(B) 16世紀,宗教改革的推展方向(C) 17世紀,科學革命的流行方向(D) 18世紀,
- 令豪是大學數學系教授,有著專業的數學能力。但為何他選擇將高中女兒送去補習班加強數學,而自己專注於學術論文的研究? (A)因為高中數學對令豪而言很難 (B)令豪自命清高,不屑解高中數學題目 (C)親
- 某日歷史老師引用《臺灣縣志》中的一段話:「邑境窄狹,開墾年久而地磽,每歲不能再熟。民非土著,大抵漳、泉、惠、潮之人居多;故習尚與內地無甚異。五穀悉運自南北諸港,百貨皆取資於內地。男有耕而女無織,
- 以下資料是某國家的憲法條文規定,從資料中判讀此國家可能為何種政府體制?資料一:總統由全民直接投票選舉產生資料二:總統親自主持部長會議資料三:政府制訂並執行國家政策,政府對國會負責資料四:總統所簽
- 下為小品上課時的筆記,只是忘記寫國家名稱。請問:甲國最有可能是哪一個國家? (A)美國 (B)德國 (C)臺灣 (D)芬蘭。
- 雕塑家羅丹參觀博物館,面對一些人物塑像時,曾有感而發說:「瞧!伏爾泰對面的盧梭,目光中含有無限精微的氣息,那是十八世紀諸人物的共同性格。他們都是懷疑者,他們批評從古代以來認為天經地義的『道理』
- 經濟學的產生主因就是相對於人們無窮的慾望,資源顯得非常有限,具有「稀少性」。下列各項敘述中,何者為「稀少性」的正確概念? (A)今年暑假平均溫度降低 (B)臺灣人較不重視足球運動 (C)晴天時雨傘
- 右圖為臺灣轉口貿易的示意圖,請問當時中國應該正值哪個政權?而X國又是哪國?(A)明朝,荷蘭(B)明朝,西班牙(C)清朝,荷蘭(D)清朝,英國
- 對於市場的供需現象,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芒果價格下降,使芒果供給減少 (B)汽油價格上漲,使大型車的需求量減少,所以大型車的價格下跌 (C)麵粉價格上漲,使麵包生產成本提高,致使麵包供給量
- 阿爸是臺北A公司的員工,每天薪水2,000元。A公司規定每月全勤再加3,000元獎金。而3月31日是在高雄的阿弟的學校運動會,而高鐵票單程1,500元,且阿爸3月1日至3月30日均無請假。請問:阿
- 涂小捷在環島旅行的過程中,曾搭乘照片2所示的四路公車。各車的行車標示分別是:甲車:恆春─鵬園; 乙車:南寮─竹科;丙車:台中─水里; 丁車:花蓮火車站─梨山。請問:小捷欲前往探究牡丹社事件發生
- 一位學者擔心:國家因為民族多元,許多人受到當時流行的民族主義影響,希望獨立、建國,最終可能導致國家分崩離析。他呼籲大家珍惜共同擁有的歷史經驗,以「命運共同體」的觀念整合國家。這位學者最可能生活
- 經濟學家說的「一隻看不見的手」指的是什麼? (A)價格機能 (B)企業家精神 (C)勞工 (D)政府。
- 下列關於需求曲線的敘述,何者正確? (A)當所得減少時,需求線會向右移動 (B)當汽車銷售量增加時,對汽油的需求線會向右移動 (C)當汽車的價格下跌時,對汽車的需求線會向左移動 (D)當計程車的
- 基督教會自「某個事件」開始,經常以宗教審判和贖罪券兩種方式強化教會的領導地位。宗教審判用以處罰危害教會的異端;贖罪券則用於酬謝參與打擊異教徒者,可免除死後審判。上述所說的「某個事件」是:(A)
- 上述資料中的「農業問題」,與下列哪一政策有關? (A)實施土地改革 (B)推行人民公社 (C)推動鄉村教育 (D)推行包產到戶制
- 下列敘述何者違反需求法則? (A)大雄看到報紙隨頁附贈折扣優待券,於是狠下心買了心儀已久的名牌休閒鞋 (B)近來民生物資紛紛調漲售價,尤其泡麵更是調漲20%,王媽媽因此少買泡麵 (C)宜靜在大學
- 曾任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的江澤民,於1995年以為促進祖國統一大業的完成而繼續奮鬥為名進行講話,時任中華民國總統的李登輝旋即發表了相關談話。依當時情況判斷,以下何者為當時李登輝的談話內容?(A)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