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10. 西元1931年,中國東北爆發「九一八事變」,國民政府希望國際聯盟能主持公道,迫使日本退出東北。國聯起初主張中日應自行交涉解決,後來列強感到日本侵犯其在華利益,才同意將兩國爭端提交國際聯盟大會處理。隨後國聯派調查團前往中國東北,並拒絕承認滿洲國。針對國聯的作為,日本選擇退出國聯。請問:為何國際聯盟無法有效維持東亞秩序?
(A)日本以山東利益換取國聯的妥協
(B)日本獲得英國、法國的支持
(C)國聯缺乏武力,且美國未能加入
(D)國聯刻意忽視中國的地位
(A)日本以山東利益換取國聯的妥協
(B)日本獲得英國、法國的支持
(C)國聯缺乏武力,且美國未能加入
(D)國聯刻意忽視中國的地位
參考答案
答案:C
難度:適中0.5
統計:A(0),B(0),C(0),D(0),E(0)
內容推薦
- 填充題 (每格3分,共60分) 若以函數g表示下列計算的流程,輸入的數用x表示,輸出的數用y表示,則:輸入減去2乘以5加以7輸出【題組】 (1)g(x)的式子為 (1) 。
- ( )請判別下列哪一個選項是正確的?(A)72×73=72×3=76(B)72+73=72+3=75(C)(72)3=72×3=76(D)75-73=75-3=72
- ( )大約從五萬年前開始,在臺灣的東部與西部都發現舊石器時代人類生活的蹤跡。請問:臺灣目前發現最古老的舊石器文化代表為下列何者? (A)長濱文化 (B)卑南文化 (C)圓山文化 (D)大坌坑文
- 荃勝準備段考時發現:清末的自強運動與日本的明治維新都是國家受到外力衝擊後的改革運動。請問下列何者敘述正確? (A)皆在19世紀末 (B)光緒皇帝主導自強運動,明治天皇主導明治維新 (C)皆主張君
- ( )荷蘭人統治臺灣,引進不少新作物。請問:下列哪些作物是荷蘭人引進臺灣的?(甲)豌豆(乙)番茄(丙)馬鈴薯(丁)番薯(戊)釋迦。(A)甲乙丙 (B)甲乙戊 (C)乙丙丁 (D)丙丁戊。
- 【題組】( )軒軒在澎湖島的行程中,希望除了在享受海洋景觀之外,亦有一些十七世紀中外戰爭的遺物,那麼他應該帶大家參觀何人英勇戰事的碑文? (A)沈有容 (B)郭懷一 (C)顏思齊 (D)鄭成功
- ( )判別下列乘積中,何者為負數?(A)(-24)×(-3)3(B)(-13)×(-1)4×(-1)5(C)(-1)×(-2)×(-3)4×(-4)3×(-8+8)(D)(-25)×16×32×
- ( )荷蘭人在探知西班牙人裁減臺灣北部的駐兵後,於西元1642年出兵,將西班牙人逐出臺灣,獨占全臺。當時西班牙人大量減少駐臺守軍的原因為何? (A)西班牙本國遭外患入侵 (B)日本實行鎖國政策
- 北韓近年來頻頻試射飛彈,引發國際社會的不安,更導致周邊國家的緊張,因此,聯合國開始召開緊急會議,試圖針對「北韓試射飛彈的問題」進行討論。請問:聯合國中的哪個組織將負責討論此議題? (A)大會 (
- ( )思涵規畫在暑假時前往臺灣花東地區旅遊,除了欣賞美麗風景,也安排史前文化的實地體驗活動,下列哪些文化遺址是參觀的重點? (甲)圓山 (乙)十三行 (丙)長濱 (丁)卑南 (A)甲乙 (B)
內容推薦
- 西元1904年,位於中美洲的多明尼加遭到法國、義大利、德國等債權國的武力討債,當時美國總統老羅斯福發表聲明,反對這些國家對多明尼加的武力恫嚇,並派遣海軍進入多明尼加的領海協防。請問老羅斯福所發表
- (三)西元1624年,荷蘭被逐出澎湖後,轉移目標到臺南,在此地營建城堡,初名奧倫治城,後改名熱蘭遮城,荷蘭人在此城裡發號施令,統治臺灣,也使臺灣第一次有了類似「政府」的行政組織。請問:【題組】
- ( )安安和家人參加臺灣離島旅遊活動,在當地的天后宮看到一塊石碑,上面有「沈有容諭退紅毛番韋麻郎等」幾個字。有關此事的敘述,下列何者正確? (A)紅毛番指的是西班牙人 (B)離島指的是金門 (
- 一戰後,世界各地掀起民族復興的風潮,某國推動西化改革、取消一夫多妻制、改變女子蒙面的習俗,並允許女性獲得投票權與參與公職的權利,成為現代化國家。請問上述國家是下列何者?(A)土耳其 (B)印度
- 二、選擇題:20分(每題2分) ( )在臺灣原住民的族群中,達悟族文化擁有濃厚的海洋文化氣息,尤其擁有獨特優美線條的拼板船,以及七月飛魚祭中婦女甩髮的舞蹈,都令人讚嘆。如果我們想了解達悟族的文
- 義大利半島在十九世紀初期曾經被拿破崙征服成為附庸,但維也納會議之後,又再度分裂,而當此分裂之際,義大利是受哪些列強所控制? (A)法、奧 (B)法、普 (C)英、法 (D)奧、德
- 【題組】( )荷蘭人為教育原住民,除了建教堂、設學校,並以哪一種文字教導宗教教義及禮儀? (A)荷蘭文 (B)漢文 (C)新港文 (D)英文。
- 三、題組:20分(每題2分) (一)宜靜、大雄、小夫、胖虎搭乘時光機器,到史前時代遊覽,分別來到:(甲)舊石器時代晚期 (乙)新石器時代早期 (丙)新石器時代晚期 (丁)金屬器時代。回到現代後,各自將
- 下列哪一個二次函數,其圖形與 x 軸有兩個交點?(A) y=-x2+2x-5(B) y=-2x2-8x-11(C) y=3x2-6x+1(D) y=4x2+24
- ( )由〈番社采風圖〉中描繪的平埔族狩獵情形,可以得知哪種動物是當時平埔族的主要獵物? (A)臺灣黑熊 (B)梅花鹿 (C)臺灣彌猴 (D)雲豹。
- 「希特勒是我們的英雄,只有投票給希特勒,才能將德國從枷鎖中解放出來。」上述是西元1933年在德國街頭發放的海報標語。請問標語中所指的「枷鎖」,不包括下列何者? (A)經濟大恐慌的襲擊 (B)《凡
- 【題組】( )荷蘭人除了統治原住民,對當時移民來臺漢人也多有限制,終於爆發何人的反抗事件? (A)沈有容 (B)韋麻郎 (C)郭懷一 (D)鄭成功。
- 【題組】( )大雄:「我看到人們使用相當粗糙的石器在捕獵動物,他們大部分居住在岩蔭或洞穴中。」 (A)甲 (B)乙 (C)丙 (D)丁。
- 愛莎將一張畫有拋物線的透明片擺到坐標平面上,將拋物線頂點與點(2 , 3)重合,開口向上時,此拋物線為二次函數 y=2(x-2)2+3 的圖形,如圖(一)。若她將透明片反轉,使得開口向下且頂點的
- ( )臺灣原住民中,部落財產由貴族掌控,平民須向貴族繳稅與服勞役的是哪一族? (A)魯凱族 (B)賽夏族 (C)卑南族 (D)達悟族。
- 明達在歷史刊物看到:「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由於意識形態不同,衝突依然不斷發生。這些衝突名為『冷戰』,即共產國家對抗資本國家的鬥爭,雙方進行軍事、科技……的競爭,互不相讓,直到1991年。」請問下列
- 使用「垂直平分線作圖」在 取一點 D,使 : =12:4,至少需作幾次垂直平分線作圖?(A)2(B)3 (C)4 (D)16
- 【題組】( )小夫:「我看到有人配戴雕刻精美的玉器,有人則將屍體放入石板棺中埋葬,並擺設許多陪葬品。」 (A)甲 (B)乙 (C)丙 (D)丁。
- ( )下列關於臺灣原住民名稱演變的敘述,何者正確? (A)鄭氏時期即有「生番」、「熟番」的區別及稱號 (B)日治時期為了便於管理,將「平埔族」劃分為九族 (C)平埔族在清領時期被稱為「山胞」
- ( )十六世紀之後,歐洲人紛紛來到東亞與中國建立貿易。請問:當時西班牙與中國的貿易根據地為何處? (A)菲律賓馬尼拉 (B)澳門 (C)新加坡 (D)印尼。
- 孫文的革命屢次受挫,他決心尋求外援幫助。民國13年,他終於盼來期待已久的武器與經費。這是指哪個國家援助孫文的革命活動? (A)美國 (B)蘇聯 (C)英國 (D)西班牙。
- 【題組】( )胖虎:「我看到一些表面用粗繩紋拍印的陶罐和陶缽,還有人正在磨製石器,以及進行根莖作物的農耕。」 (A)甲 (B)乙 (C)丙 (D)丁。
- ( )有一位大學生到淡水從事臺灣歷史的考察研究,他看到了紅毛城,同時也在附近看到相關的遺跡,他決定以這座早期的建築物做一份研究報告。他的主題應該與下列何者最有關? (A)葡萄牙稱臺灣為福爾摩沙
- ( )金屬器時代在臺灣各地出現各具特色的文化,但其共同的特色除了繼續使用石器和陶器外,也已經使用銅器、鐵器等金屬器。除了部分仍以狩獵為主的地區,其他大多數居民已經過著種植旱稻等作物為主的農耕生
- 諷刺漫畫往往能將事件的狀況加以凸顯出來。請問右圖所表示的國際局勢為何? (A)列強譴責德意志帝國的建立 (B)一戰後,列強以極為嚴苛的條約打壓德國 (C)二戰前,列強對德國侵略奧國、捷克的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