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閱讀題】古代的人們看到腐屍上、糞便裡長出了蛆蟲或是糧食放久了生出蛀蟲,便以為生物是直接由無生命物質產生出來的。中國著名的思想家荀子在勸學篇中提到:「萬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養以成」、「肉腐出蟲,魚枯生蠹」、「積水成淵,蛟龍生焉」,意味著萬物順應天理,在協調的發展下,便能促使生命誕生。而希臘哲學家亞里斯多德也曾認為:「魚由淤泥及沙礫發育而成」。後來他們的學說被歸結為「非生源說」或「自然發生說」,簡稱「自生論」。1668年,義大利一位醫生對「自生論」產生懷疑,決心測試腐肉到底是怎樣生出蛀蟲的。他把肉分為兩份,分別放進兩組容器中,其中一組容器是敞開的,另一組容器則蓋上了紗布。實驗結果,蓋了紗布容器內的肉沒有一塊是長蛆蟲的;而不蓋紗布、有蒼蠅叮過的肉,則長出蛆蟲。因此證明了:腐肉不可能自然地長出蛆蟲來,蛆蟲是由蒼蠅在腐肉上產卵後孵化而生的。   1860年,法國生物學家巴斯德決定再次做實驗,以判定微生物的來源。他發現酒和醋的釀造是因為微生物產生的發酵作用而完成,一些物質的腐敗也是微生物活動引起的發酵過程,並不是發酵或腐敗產生了微生物。最後他提出:無論結構簡單或複雜的生物都不可能由非生物物質自然地直接生成,生物只能由其親代產生,即「一切生物來自生物」的結論,稱為「生源論」。
( )義大利醫生測試腐肉到底是怎樣生出蛀蟲,他把肉分為兩份,分別放進兩組容器中,其中一組容器是敞開的,另一組容器則蓋上了紗布,『有無蓋上紗布』為此實驗之
(A)應變變因 
(B)操作變因 
(C)控制變因 
(D)實驗變因

參考答案

答案:B
難度:非常困難0
統計:A(0),B(0),C(1),D(0),E(0)

內容推薦

內容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