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學者駱明慶曾發表論文指出,1997~2000 年間,82%的台大學生來自全國前 20 所明星高中。該時期台大學生裡,來自於台北縣市占 57.6%,而苗栗縣、嘉義縣、花蓮縣、新竹縣、台東縣等各縣市則低於 1%。文章指出台北市的高中生成為台大學生的機率,比台東縣高出 16 倍、而台北市大安區的高中生成為台大學生的機率更高於台東縣 31 倍。再以台大法學院為例,法學院的學生,父親是大學畢業高達 42%、母親是大學畢業為 27%,而其他大學生之家長學歷,大學畢業所占比率為 17%與 7.5%。因此要成為台大學生,家庭背景有正相關,包含父母學歷與其所住區域等。學歷愈高、工作所得愈高;愈接近大城市,刺激與可用資源多,成為台大學生機會愈高。駱明慶表示,公立大學每位學生接受每年政府補助將近20 萬元,四年下來數目可觀;而私立大學補助有限,因此反映在學費上。出身教師家庭、自身亦為台大教授,感慨表示:「今天我們可以站在這裡,其實占了許多人便宜,不要以為自己很優秀。」(改寫自「一個台灣,兩個世界」,〈誰是臺大學生?〉)
49. 根據上文,作者認為台灣教育發生了什麼現象?
(A) 能進台大未必是個人努力
(B) 應該是促進垂直社會流動的教育,台灣現在已經逐漸停滯,富者愈富、貧者愈貧
(C) 家長與子女的學歷正相關,造成階級複製
(D)水平流動存在於公立與私立大學。

參考答案

答案:C
難度:非常困難0
統計:A(0),B(0),C(0),D(0),E(0)

內容推薦

內容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