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1 我國稅制結構中,有些稅目採從價稅,有些採從量稅,下列相關敘述何者錯誤?
(A)關稅採從價或從量課稅
(B)契稅採從價課稅
(C)菸酒稅採從量稅
(D)貨物稅只採從價稅
(A)關稅採從價或從量課稅
(B)契稅採從價課稅
(C)菸酒稅採從量稅
(D)貨物稅只採從價稅
參考答案
答案:D
難度:簡單0.87931
統計:A(6),B(1),C(7),D(153),E(0)
內容推薦
- 自隋代行科舉以來,考試成為中國讀書人入仕的主要途徑。下列是四段有關科舉制度的資料:甲、在考試的內容方面,朱子的《四書集注》開始受到重視。乙、一位皇帝說︰「有不少參加考試的人,對把考卷上的姓名籍貫密封起
- 在近世歐洲,音樂家經常需要貴族的支持,才能安心創作。樂聖貝多芬(Beethoven, 1770-1827)就經常得到魯道夫(Rudolf)公爵的資助,因而建立起友誼。他創作鋼琴奏鳴曲「告別」,就是為了
- 機關委託廠商辦理專案管理,得視工程性質及實際需要,將下列何者一併委託辦理:(A)工程施工;(B)施工監造;(C)統包;(D)細部設計。
- 西漢中央政府推行的「推恩眾建」政策,其主要內容為何?(A)朝廷為優待諸侯子孫而設,凡諸侯之眾子皆可承襲爵位,朝廷並予更多的封地(B)中央政府為削弱諸侯國,允許諸侯眾子承襲爵位,分得土地,使諸侯國土縮小
- 博物館的解說員對一群參觀商朝文物的遊客說:「這些是殷墟出土的龜甲,我們可自其中獲得許多有關商代歷史的知識。」他指的知識包括那些?(A)商人當時使用的文字已經發展成熟 (B)史書中有關商代世系記載大體可
- 一位農家出身的政治人物,因工作努力,獲得拔擢,逐漸主導政治發展。他主張改革與開放,對內推行民主,對外主張和平。但因國內經濟惡化,人民對他產生懷疑,保守派乘機發動政變,迫使他去職。這位政治人物是誰?(A
- 有關中國歷史上賦役制度的演變,下列敘述何者正確?(A)從繳納實物為主,轉變為繳納錢幣為主;力役逐漸折價為錢,最後併入田賦中,田賦逐漸成為人民主要的賦稅負擔(B)從繳納錢幣為主,轉變為繳納實物為主;力役
- 鴉片戰爭並非中英第一次外交衝突。歷史學家記載英國商人在明朝末年來華貿易的經過︰「威得爾上尉率領四大船二小船來華,直向虎門駛進,對中國官吏的反對,置之不理,雙方於是備戰。」戰爭結果是︰「兵丁儘逃,英兵上
- 張三在構思一部電影劇本,故事是描寫近代以來中國工業遭洋人控制的情況。劇中,一位鄉下青年到大城市謀生,看到洋人的工廠林立,中國人的工廠日減,最後,他進入一家洋人開設的工廠工作。這個故事的場景應該安排在何
- 傳統中國為一農業社會,人民依賴土地生活,與土地關係密切。在中國歷史上,土地所有權與土地利用經歷多次變化,對各時代的農民生活影響甚大。下列敘述那些正確?(A)西周時代土地為貴族所有,農民耕種所得交給貴族
內容推薦
- 上課時,老師提到1878年德意志帝國在首都柏林召集列強會議,對後來數十年的歐洲安全,有重大影響。幾位同學討論這個會議召開的原因時,各人有不同的見解,何者正確?(A)這是因為俾斯麥打算仿效拿破崙,對英國
- 以下四句文字討論到中國五代至宋初軍事武力發展的狀況:甲、國君整頓禁軍,汰弱留強,消除驕氣,打敗北方外族乙、招募全國精壯充任禁兵,駐守京師,並輪戍地方丙、原來是一個節度使的武力,控有開封,取得魏博,建立
- 南宋時期,許多江浙商人到福建泉州做生意。他們可能從事那些貿易?(A)將江浙的食米運銷到泉州米行(B)將江浙的棉布銷售給泉州布商(C)將江浙的綢絹賣給泉州的海商(D)將福建生產的瓷器運銷到江浙(E)將福
- 太湖流域的南潯鎮以絲織業聞名,鎮上有專業的絲織工廠,稱作「車坊」,紡織機稱作「繅車」。附近農民將生產的繭送到鎮上的車坊,由繅車加工成絲織品。這一類工商業市鎮在何時最普遍?(A)三國時代 (B)唐代 (
- 中國歷史上有種賦稅制度,農民繳納的賦稅與他擁有的財產沒有必然關係,而是有一定的數額。原先,農民是分到多少田,繳多少賦稅,後來他們已經分不到田,或分田很少,但仍要繳同樣的賦稅。如此一來,這個制度就很難再
- 小明在倫敦旅遊時,看到一座「納爾遜記功碑(Nelson's Pillar)」,附近還有一個「特拉法加(Trafalgar)」廣場,據說是為了紀念1805年的一場海戰而命名的。小明查出納爾遜是
- 「周鄭交質」、齊桓公「尊王攘夷」、魯國「三桓」、晉國「三家分晉」,這些都是春秋時期發生的歷史事件。這些事件反映何種歷史變化?(A)諸侯的權力上升,權力凌駕周天子,並在國內鎮壓卿、大夫等貴族(B)諸侯的
- 共和」通常是指一種沒有君主的政治體制。關於「共和」,下列敘述何者正確?(A)英國的光榮革命推翻了舊王朝,其建立的新政權,就是一種共和(B)光榮革命並未建立共和,克倫威爾推翻國王,建立的政權才是共和(C
- 在中國歷史上的一次社會動亂中,有人作《無向遼東浪死歌》,內容是呼籲人民不要平白無故赴遼東而死。這首歌反映了人民痛恨統治者為了戰爭而強徵民力的虐政。試問這次動亂發生於何時?(A)秦末 (B)隋末 (C)
- 有一個時期,許多地方志都提及「民務農賈」、「民務耕商」、「民多商賈」、「富者皆棄本(農)逐末(商)」之類的記述。當時的學者在著作中也有「富室之稱雄者,江南則推新安,江北則推山右」,和「新都勤儉甲天下,
- 洛克(John Locke)是一位政治理論家,主張「天賦人權」,認為政府的目的在保障人民身家財產,如果不能達成這個目標,人民有權以革命的手段來改變政府。他積極參與政治,幾度被迫逃往國外,但終於看到篤信
- 有一則寓言描述一棟古厝及其居民的情況。這棟古厝屋頂毀壞、樑木腐朽,一旦風雨猝集,必然要傾倒。古厝居民有的毫無知覺,仍然整天嬉戲,有的雖然知道危急,卻只有痛哭流涕,束手待斃。有人雖知道修修補補,卻只求解
- 秋當、周赳二人曾任中書舍人。在當時,此一職位多由皇帝的親信出任,權力極大。有一次,秋當、周赳一同去拜訪同事中書郎張敷。張敷自認出身尊貴,看不起秋當等人的社會地位,不願意與他們坐得太近,就命令隨從:「移
- 民國三十八年,政府播遷台北。遷台的頭十年,政局並不安定,有許多重大事件發生,影響到台灣的生存,如:甲、八二三炮戰發生,國軍予敵人以嚴重的打擊乙、韓戰爆發,美國為了太平洋安全,派艦隊協防台灣丙、蔣中正重
- 由於人類對電的知識增加,許多與電有關的發明豐富了人們的生活。真空管的發明更可將聲音藉由電波傳送到遠方。下面這些文字描述的是1890年歐洲某城市居民的生活情況,請將當時可能發生的情況挑出來:(A)約翰被
- 二十世紀末,中國收回了兩塊先後為外國統治的土地,這兩塊土地被佔領的時間大約相距多少年?(A)80多年 (B)180多年 (C)280多年 (D)380多年
- 曾任江西督軍的李烈鈞發一電報,指責某人說:「父仇未報,更釀內亂,何以為子?以怨報德,威劫主帥,何以為將?」這封電報的收件人是:(A)袁世凱 (B)馮玉祥 (C)張學良 (D)毛澤東
- 歷史知識中,「事實」和「解釋」並不相同。學習歷史就要知道如何分辨兩者的區別。以下關於春秋戰國的敘述中,請將屬於「解釋」者選出來:(A)齊桓公以管仲為相,大會中原諸侯,相約尊王(B)孔子說:「微管仲,吾
- 照相術已經有一百多年的歷史,透過相片可以讓人看到前人的真實生活。有一張相片顯示彰化公學校週會時,一群學生彎腰鞠躬,向「神社」敬禮。另一張則是學生運動會「相撲」比賽的情況,希望培養學生的「皇國精神」。這
- 下列是唐人論及同一事的三段資料資料一:盡道隋亡為此河,至今千里賴通波。若無水殿龍舟事,共禹論功不較多。資料二:公家運漕,私行商旅,舳艫相繼。隋氏作之雖勞,後代實受其利焉。資料三:在隋之民,不勝其害也;
- 幾位同學在一起討論豆腐的起源,意見紛云。那一種說法比較可信?(A)明代李時珍認為豆腐始於西漢。雖然他沒有提出證據,但他是一位科學家,又生於古代,所以他的說法應該可信(B)如果要講古代,宋代朱熹已說「世
- 沈括《夢溪筆談》說:北宋中期,政府收入是漢時的十倍,唐時的五倍。他又說:唐代鹽專賣收入最多時只有六百萬緡,宋代往往達到二千萬緡;茶的專賣收入,唐代最多八十萬緡,宋代則超過二百萬緡。這些資料提供怎樣的歷
- 蒙古帝國的發展方向困擾著蒙古貴族。繼續過草原遊牧生活,蒙古人才能維持共同的生活方式和固有的價值觀念;但是對統治階層而言,定居社會的舒適生活及滾滾的財稅,卻是莫大的誘惑。蒙古帝國內部因而發生了維持遊牧傳
- 人口的成長與糧食供應增加、衛生條件改善、政治環境安定等因素有密切關係。表一是1850年到1950年間幾個地區人口總數及所佔全球比率。請你指出丁是那一個地區? (A)亞洲 (B)非洲(C)歐洲 (D)
- 對日抗戰初期,有位重要人物說:「抵抗侵略與不拒和平,並非矛盾,和平條件如無害於中國獨立生存,何必拒絕。」又說:「侵略國家破壞和平,被侵略國家保障和平。」這些話語出自何人之口?反映怎樣的情勢?(A)出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