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讀楊牧的〈下一次假如你去舊金山〉,想起了十八世紀英國小說家勞倫斯.斯特恩的《感傷遊記》。十八世紀時的「感傷」一詞,意思和現代的解釋不一樣,正如我國古代的「風流」,也不是如今的意思。《感傷遊記》是一個叫約里克的人,到法國的加利、巴黎、凡爾賽以及義大利的旅行。遊記的特色是什麼?就是一點兒也不像一般的遊記,不寫名勝古蹟,也不憑弔英雄人物,途中的景物也很少描寫,而是記一些自己的感應,披露個人的思緒。是一種心靈的旅遊。真是「反遊記」的前輩。一九三五年版的序言是英國小說家維珍尼亞.吳爾芙的手筆,評述精采,她認為斯特恩的寫法是大膽的革新,改變了人們觀察的角度。一個拿著綠緞子錢包的姑娘可能比巴黎聖母院重要得多,一匹死驢比一個活的哲學家更具有教育意義。他從一個理髮師提到他的假髮的髮鬈那番談話,而不是從法國政治家的夸夸其談中,了解法國人的性格。關於舊金山,你想知道些什麼?我並不是在找尋一本導遊書,要知道的不是舊金山,而是楊牧,或者是楊牧眼中的舊金山。在芸芸搖動的鏡頭裡,這是別出心裁剪接的鏡遊。在這篇「感傷」遊記中,他正像斯特恩那樣,速記了一系列的場景,蜻蜓點水似地,讓我們看到了健壯的黑人女司機、戴鴨舌帽的中年人、乞丐、鼓笛管樂聲訴說著一段又一段的相似的故事。(西西〈遊記〉)44 至 46 題
44 在楊牧的〈下一次假如你去舊金山〉中,西西想看到的是:
(A)美國文化的浩大
(B)平凡人生活的故事
(C)階級不平等的真相
(D)導遊書的正確與否

參考答案

答案:B
難度:簡單0.888672
統計:A(20),B(455),C(30),D(7),E(0)

內容推薦

內容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