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二、題組題不丹於2008年3月24日首次舉行民主選舉,成為全球最新的民主國家。但這場大選,47個議席中有44席被同一黨拿下,形成壟斷局面。掌握絕對權力的執政黨不但有權修憲,甚至可廢除王室,原本對民主制度已無好感的不丹民眾十分憂心,寧願請國王回鍋治國。1907年起治理不丹的汪曲克王朝備受百姓愛戴,2006年12月退位交棒給兒子基沙爾的老王辛傑,在位時主張國民幸福至上,並刻意引進民主制度。改制後,國王基沙爾將成為虛位元首。然而,不丹民眾目睹印度、巴基斯坦等鄰國實施民主,導致政治亂象和動盪不安,乃對國王讓出統治權仍抗拒不已。
2008年3月24日首次大選後的不丹,將成為哪一種體制的國家?
(A)君主專制國
(B)君主立憲國
(C)民主共和國
(D)專制共和國。
2008年3月24日首次大選後的不丹,將成為哪一種體制的國家?
(A)君主專制國
(B)君主立憲國
(C)民主共和國
(D)專制共和國。
參考答案
答案:B
難度:適中0.695652
統計:A(0),B(16),C(3),D(2),E(0)
內容推薦
- 關於「臺灣海峽中立化」政策形成的原因,主要是何項歷史事件所造成的? (A)民國 39 年韓戰的爆發 (B)民國 62 年越南停戰協議的生效 (C)民國 85 年首次總統民選時提出 (D)民國
- 民國 60 年聯合國允許中共入會之原因為 (A)中共實行四個現代化,經濟有所改善 (B)我未遵守〈聯合國憲章〉 (C)美國企圖拉攏中共以制衡蘇聯 (D)中共提供廣大的貿易市場。
- 有一作曲家因反對一味崇尚西洋音樂而致力於鄉土音樂創作,留下〈望春風〉、〈雨夜花〉等許多膾炙人口的歌謠,也反映時代心聲。請問該作曲家是何人? (A)江文也 (B)鄧雨賢 (C)羅文聰 (D)李臨
- 歷經七次修憲,我國中央政府體制已產生重大變化,就目前運行的憲政體制而言,我國的政體究竟是傾向「總統制」或「內閣制」,下列討論,何者較為適當? (A)行政院長由立法院同意產生,所以偏向「內閣制」
- 「我連署,因為我支持!」從第七次「請願」開始,連署書改為一人一張、單獨簽名的格式,以擴大連署人數,爭取各階層民眾的支持;請問這樣的行動出現於下列哪一個時段? (A) 1895 ~ 1910年代
- 某位美國總統曾發表聲明:「……臺灣若落入共產主義者手中,將直接影響到太平洋地區的安全。……臺灣將來的地位,必須等到太平洋的安全恢復,及對日本的和平條約成立後,或者聯合國予以考慮,才能確定。」請
- 下列何事之後,「組黨」成為臺灣政壇的禁忌? (A)雷震案 (B)中壢事件 (C)美麗島事件 (D)二二八事件。
- 民國 70 年代開始出現「新電影」,年輕導演們創作出《兒子的大玩偶》、《風櫃來的人》等新風格的影片,它們彰顯出 (A)對祖國大陸的眷戀情懷 (B)健康寫實道德教化的價值內涵 (C)本土人文的關
- 請從下列針對『內閣制:總統制:雙首長制』的類比敘述,選出「不正確」的組合選項: (A)國會主治:總統主治:雙元首長 (B)虛位元首:實權元首:元首民選 (C)由多數黨組閣:總統任命官員,官員向總
- 日治時期體制內的政治抗爭於何時落幕? (A)歐戰後,同化政策推動之時 (B)中日戰爭爆發後,地方自治聯盟解散 (C) 1927 年臺灣文化協會分裂時 (D) 1931 年臺灣民眾黨被禁時。
內容推薦
- 前英國首相柴契爾夫人曾與中共前領導人鄧小平會晤,當時在這一次的對話中,鄧第一次提出的名詞,而這個名詞影響日後兩岸的關係,請問這個名詞為何? (A)「結束敵對狀態」 (B)「一國兩制」 (C)「
- 下列何者應是 1951 年〈舊金山和約〉的主要內容? (A)日本應將臺灣、澎湖交還中華民國政府(B)日本放棄在臺灣的權利、權限及請求權 (C)臺灣人民有獨立自主的主權 (D)臺灣應交由國際託管
- 行憲後第一屆中央民意代表於民國 36 年年底選出後,至何時才結束最後一年的任期,而使臺灣中央民意代表邁向定期改選的新紀元? (A)民國 61 年 (B)民國 68 年 (C)民國 75 年 (D
- 未來不丹政府體制的運作,將「不會」出現下列哪一種現象? (A)內閣由國會議員選舉中獲得過半數席次的政黨組成,並對國會負責 (B)行政權與立法權採分立制,故首相和內閣閣員不得由國會議員兼任
- 在《台灣民報》上呼籲台灣青年要「改造社會」,希望台灣青年把“陳腐頹喪的文學界洗刷一新的是(A)黃呈聰(B)張我軍(C)楊逵(D)吳新榮
- 在動員戡亂體制下,下列哪一機構的設立,是總統擴權的重要象徵? (A)國防會議 (B)國家安全會議 (C)國家總動員委員會 (D)國家建設計畫委員會。
- 16 一部小說描述:載滿美軍到臺灣休假的美國軍艦停泊在基隆港,許多人開始學習洋涇濱的英語,熱誠招待美軍,以賺取外匯。這個現象最可能是哪一個時期? (A)太平洋戰爭後期 (B)韓戰時期(C)越戰時期 (
- 經常身穿臺灣衫,以臺灣方言俚語描寫臺灣庶民社會,表現「文言一體,手口一致」鄉土文學特色的是(A)賴和(B)楊逵(C)陳進(D)張我軍
- 不丹人民對民主制度仍充滿疑慮,甚至抗拒。其實沒有一個制度是完美的,民主政治在施行上,同樣也遭遇困境與限制。有關施行民主政治的限制,包括: (甲)多數決必定造成少數被犧牲 (乙)選舉花費龐
- 35 曾對台灣本土菁英的反抗殖民運動提出『最好效法愛爾蘭之抗英』建議的是 (A)梁啟超 (B)康有為 (C)林獻堂 (D)板垣退助。
- 我國第一次總統直選是在何時? (A)民國 37 年 (B)民國 65 年 (C)民國 85 年 (D)民國 89 年
- 臺灣省議會在省政上扮演重要角色,它曾經過幾次的改組,請問下列先後順序排列何者正確? (A)臨時省議會─省議會─省參議會 (B)臨時省議會─省參議會─省議會 (C)省參議會─臨時省議會─省議會
- 日本治臺採取「內地延長主義」政策的因應時間係在何時? (A)發布「六三法」後 (B)後藤新平出任民政長官後 (C)第一次世界大戰後 (D)七七事變,全面侵華戰爭爆發後。
- 三、請寫出下列反應流程圖中主要產物(A)至(E)的結構式。(15 分)
- 《覺悟的犧牲》一詩是對何者的感發(A)乙未抗日 (B)竹林事件 (C)治警事件 (D)二林蔗農事件
- 下列臺灣民主化歷程的先後順序排列,何者正確?(1)萬年國代全面退職 (2)縣市長民選 (3)解除戒嚴 (4)總統直選 (5)民主進步黨成立 (A)(1)(2)(3)(4)(5) (B)(5)(
- 「西元 1946 年春,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以捕捉臺省漢奸為名,濫捕臺灣士紳十餘年。□□赫然在緝捕的黑名單上,幸賴祖國歸來的丘念臺幫助,才免於此難。這位在日治時代為統治當局所側目,且一度被御用輿
- 《一桿秤仔》是賴和的第二篇小說,小說描述身為佃農後代的秦得參,在製糖會社的剝奪下,租不到田地,不得不轉為菜農,只因巡警索賄不成,平時賴以維生的秤仔也被折斷,還被以違反「X」則入罪,秦得參在遭到種
- 右圖為神經細胞膜上離子通道的閘門開閉情形,此為神經衝動過程中的哪一時期? (A)靜止狀態 (B)去極化 (C)再極化 (D)過極化。
- 臺灣地區於何時已開始實施義務教育?(A)臺灣改制建省時(光緒 11 年)(B)日治時代末期 (C)臺灣光復時 (D)民國 57 年。
- 臺灣自政黨輪替後,對於「臺灣定位」問題浮上檯面。請問什麼時候或事件發生之後,臺灣人開始覺得只有「獨立」才能為臺灣人帶來幸福,進而提出「臺灣革命」及「臺灣獨立」的理念?(A)荷蘭統治臺灣 (B)
- 日治時期經濟警察制度的實施,應在(A)1920 (B)1930 (C)1910 (D)1940 年代。
- 民國 40 年代後期到 50 年代後期,臺灣畫壇盛行的藝術風格為 (A)繪畫創作不受形式主義束縛,表現抽象概念 (B)以水墨技法,呈現寫實主義風格 (C)以原住民的生活背景為主要創作題材(D)
- 流日期間受日本現代詩運動影響,並將超現實主義引進台灣的是 (A)賴和 (B)楊熾昌 (C)楊雲萍(D)郭水潭。
- 自稱“人道的社會主義者"站在勞動階層創作的是? (A)楊逵 (B)賴和 (C)呂赫若 (D)吳濁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