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三、 題組 (一) 所謂「土石流」係指在溪谷中,突然之間大量土、砂、石、礫、岩塊夾雜於泥水中,而以排山倒海之勢,並發出震耳欲聾之聲流下,而且在流動之中甚至可感覺到地面在震動;同時,此等土砂石流動通過時,可將溪床中許多大小石塊或是大型障礙物一起沖下;而大量土砂石流出谷口時,可吞噬構造物、沖失車輛、掩埋道路、房舍、田園等;當這些土砂石之流動停止下來之後,會形3成大範圍之沖積扇堆積在谷口。類似此等大量土砂石之流動形態,稱之為土石流。自 1996 年賀伯颱風造成臺灣地區 200 億元之損失,及南投縣陳有蘭溪全面之土石流災害,總算喚起國人對土石流之危機意識,並警覺到土石流隨處均有可能發生,而急欲對土石流有更多之認識。臺灣土石流災害最早可查到之記載,應始於 1982 年西仕颱風在林口、泰山一帶造成高速公路為土石流之大量土砂所阻礙。土石流發生的基本條件歸納如下:(a)充足的水:一般情形累積有效雨量達 360mm 以上;降雨強度 30~40 mm/hr 以上,持續 3~6 小時;30~40 mm/hr 以下,持續 3~6 小時,累積有效雨量達 150~200 mm;(b)足夠的堆積物:邊坡裸露、破碎、岩屑堆積等豐富而鬆散的土石;(c)有效的溪床坡度:土石流發生區之坡度大約在 15° 至 30° 之間,流動區之坡度大約在 6° 至15° 之間,堆積區之坡度大約在 3° 至 6° 之間;(d)各種地質材料的穩定性等。請閱讀上述文章後,回答下列各問題:
21. 根據上述文章內容,請問下列哪個地點最容易發生土石流? 

參考答案

答案:[無官方正解]
難度:非常困難0
統計:A(0),B(0),C(0),D(0),E(0)

內容推薦

內容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