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166. 銲接中如銲速不變而將電流適度提高,則
(A)銲道變窄
(B)滲透愈淺
(C)滲透愈深
(D)銲道高度變凸。
(A)銲道變窄
(B)滲透愈淺
(C)滲透愈深
(D)銲道高度變凸。
參考答案
答案:C
難度:簡單0.88
統計:A(0),B(1),C(22),D(0),E(0)
內容推薦
- 若鋼板太寬,欲改橫鋸方式鋸切,直柄固定式手弓鋸架應轉(A)30 度(B)60 度(C)90 度(D)120 度。
- 銼削工作中,銼刀愈長,則每分鐘銼削次數(A)愈多(B)不變(C)愈少(D)與銼刀長短無關。
- 熔接符號之副基線所用的線條是(A)細實線(B)中心線(C)粗實線(D)虛線。
- 虎鉗鉗口叉頭鐵片表面製有齒紋之目的在於(A)易於夾緊工件(B)美觀(C)耐磨蝕(D)保護工件。
- 鋸條規格「250×12×0.64×24T」中之「250」代表鋸條(A)寬度(B)長度(C)厚度(D)齒數。
- 1檢查開槽的狀態、尺寸、間隙、對準等是否正確須在(A)銲接前(B)銲接中(C)銲接完成後(D)首道完成後。
- 銲藥添加在管狀銲線中的銲法為(A)CO2 銲法(B)TIG 銲法(C)F31W 銲法(D)植釘銲法。
- 宣告陣列 A [ 10 ] [ 5 ],若陣列第一個元素佔用記憶體位址 A000 16 到 A007 16 的空間,則最後一個元素佔用記憶體空間範圍為何?(A) A03116 到 A03816(
- 手弓鋸鋸切時,眼睛應注視(A)虎鉗處(B)鋸架處(C)鋸切線處(D)握持處。
- 銼削時,在銼刀面塗上粉筆之目的是(A)省力(B)增加摩擦力(C)保護銼齒(D)銼屑容易掉落。
內容推薦
- 1μm 等於(A)0.01m(B)0.001m(C)0.0001m(D)0.000001m。
- 1半自動電銲後退銲法,平銲位置銲接 V 形槽銲道時,應採用(A)高電壓(B)高電阻(C)大電流(D)小電流。
- 1不良假銲(暫銲)可能產生(A)點銲位置龜裂(B)銲接電弧熄滅(C)填銲金屬脆化(D)電弧不穩定。
- 一般游標卡尺無法直接量測工件之(A)內徑(B)深度(C)錐度(D)階段差。17
- 1以 CO 為遮護氣體的缺點是(A)滲透力淺(B)銲速慢(C)祗能平銲位置施工(D)噴渣量多。
- 1在遮護氣體電弧銲中,作為保護用的三種主要氣體是(A)氬、氦、二氧化碳(B)氬、氫、氦(C)氧、氫、氮(D)氬、氫、氮。
- 下列量具何者可作歸零調整?(A)游標卡尺(B)鋼尺(C)分厘卡(D)角尺。
- 氧氣瓶一般外表均塗(A)黃色(B)紅色(C)藍色(D)綠色 以作為辨別顏色。
- 下列各種情形,分別屬於哪一種家庭功能的表現?請從答案選項中做正確的配對。(A)保護照顧(B)經濟(C)教育(D)生育( )(1)阿華的媽媽常常教導他要做個好人。
- 1銲渣在銲接過程作用來說(A)根本無用(B)保護熔填金屬(C)增加清除麻煩(D)影響施工。
- 在虎鉗上夾持工件銼削時,銼削面突出鉗口面幾公厘為宜?(A)10 公厘(B)30 公厘(C)50 公厘(D)70 公厘。
- 一般銲接上最常用的火焰是(A)氧化焰(B)還原焰(C)中性焰(D)碳化焰。
- 1母材靠熔化而接合的方法稱為(A)鑞銲(B)熔接(C)壓接(D)鉚接法。
- 1銲接時電流太大電弧電壓過高,發生的情形是(A)銲道平滑美觀(B)電弧穩定(C)火花較柔和(D)噴渣增加。
- 要攻 M12×5 的公制螺紋,鑽孔時應使用那一尺寸的鑽頭?(A)9mm(B)5mm(C)11mm(D)12mm。
- 一般鑽削用鑽頭之鑽刃角是幾度?(A)118°(B)12°~15°(C)20°~32°(D)136°。
- 1銲接電流與電弧電壓固定時,銲接速度愈快則(A)滲透愈深(B)銲道寬度愈寬(C)銲道寬度愈窄(D)銲道外觀優美。
- 1技能檢定半自動電銲是屬於(A)熔接法(B)鑞接法(C)壓接法(D)硬銲法。
- 1CO2銲接時,其電弧溫度最高可達攝氏(A)1000~1500(B)2000~2500(C)2500~3000(D)3500 度以上。
- 1CO2銲接為求電弧穩定(A)依銲線大小及銲接電流來設定電弧電壓(B)依鋼板厚度設定電弧電壓(C)依母材厚度設定電流(D)依銲接速度來設定電弧電壓。
- 鑽削時切邊容易崩裂,其原因可能為(A)鑽唇間隙角太小(B)鑽唇間隙角太大(C)鑽唇角太小(D)鑽唇角太大。
- 1銲接電弧的移動速度加快時則(A)電弧電壓會降低(B)電弧電壓昇高(C)銲接電流要昇高(D)電弧電壓及電流都不受影響。
- 1利用金屬毛細管作用之結合方式稱為(A)閃光銲(B)鑞銲(C)電弧銲(D)電阻銲。
- 1CO2銲接時的電弧電壓大約為(A)15~45V(B)45~60V(C)60~100V(D)100~150V。
- 1為減少銲接變形,薄板銲接宜採用(A)噴灑移行電弧(B)短路移行電弧(C)球狀移行電弧(D)盪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