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11~12 為題組:閱讀下列文字,並回答 11~12 題︰〈十思疏〉最後的「無為之大道」,所有的教科書註解都引用《老子》第三十二章「道常無為而無不為」來說明「無為」之意,大概是因為魏徵曾經當過道士的緣故;但是,現在我們必須從前面所獲得的理解,肯定這個「無為」不是道家的「無為而無不為」,而應該是儒家所說的「堯舜之道」。考察《論語》裡對堯舜的稱揚,就可以看到魏徵的思想根源。《論語.泰伯》篇說子曰:「大哉!堯之為君也!巍巍乎!唯天為大,唯堯則之!蕩蕩乎,民無能名焉!巍巍乎!其有成功也!煥乎!其有文章。」《論語.衛靈公》篇也說:子曰:「無為而治者,其舜也與!夫何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人民之所以對唐堯無能名,是因為帝堯「則天」而不作,傳說中的「擊壤歌」所說的「帝力於我何有哉」,就是最好的形容;至於虞舜,《論語》就直接說「無為而治」,因為舜「恭己南面」而已。這才是魏徵所說的「無為之大道」。朱熹就曾經談論到這個觀念。《朱子語類》裡記載說:問:「『為政以德』,老子言『無為』之意,莫是如此否﹖」曰:「不必老子之言『無為』。孔子嘗言:『無為而治者,其舜也與!夫何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老子所謂『無為』,便是全不事事。聖人所謂『無為』者,未嘗不為,依舊是『恭己正南面而已矣』;是『己正而物正』,『篤恭而天下平』也。後世天下不治者,皆是不能篤恭盡敬。若能盡其恭敬,則視必明,聽必聰,而天下之事豈有不理!」 (節錄自 高師大蔡根祥副教授:「魏徵〈諫太宗十思疏〉中「九德」辨義及其文中典出《尚書》語詞之研究」)
11. 依據此篇論文研究而言,下列敘述正確的選項是:
(A) 「則天而不作」是聖人舜的「無為而治」的最佳註解  
(B)「恭己正南面而已矣」是聖人堯的「無為而治」的最佳註解 
(C) 〈諫太宗十思疏〉的「無為之大道」,應該屬於齊物派思想
(D)  作者認為教科書註解採用《老子》思想來說明「無為」之意,是因魏徵曾經當過道士的緣故

參考答案

答案:D
難度:適中0.6
統計:A(2),B(0),C(0),D(3),E(0)

內容推薦

內容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