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21. 確認國家與國家之間的主權,在國家各自統治的疆域內享有最高的管轄權,其他各國無權干涉,並且以國家為單位來處理國際事務,源自於歐洲三十年戰爭之後,所簽訂的哪一條約?
(A) 1648年《西發里亞條約》
(B) 1713年《烏特勒支條約》
(C) 1850年代克里米亞戰爭後所簽之條約
(D) 1919年《凡爾賽和約》。
(A) 1648年《西發里亞條約》
(B) 1713年《烏特勒支條約》
(C) 1850年代克里米亞戰爭後所簽之條約
(D) 1919年《凡爾賽和約》。
參考答案
答案:A
難度:適中0.5
統計:A(2),B(0),C(1),D(1),E(0)
內容推薦
- 政府基於人事精簡、機關縮編和提高效率等考量,而將垃圾清運、違建拆除、景觀綠化美化、車輛代檢、停車場收費、違規車輛拖吊等委由民間團體執行,稱之為何? (A)部分業務項目的委外 (B)特約興建營運
- 美國一代政治學者杭亭頓(Samuel Huntington,1927-2008)在〈文明的衝突?〉(the clash of civilization)一文中,主張後冷戰時期,人類社會、國際局
- 貝多芬原本非常敬重拿破崙,把他比做最偉大的羅馬執政,但是在1804年之後卻有了極大的轉變,怒責拿破崙踐踏所有的人權,而且放縱他自己的野心在所有人之上,請問究竟是什麼原因使貝多芬的態度有如此大的改
- 「沙龍」一詞和許多名詞一樣在不同時代往往有不同的含意,如果就法國大革命的背景來講,下列哪一個最足以說明「沙龍」在當時所扮演的角色? (A)貴婦人的畫室 (B)知識分子出入、發表新思想、新觀念的地
- 為解決北韓核武問題而進行之「六方會談」屬於哪一類型之外交? (A)雙邊外交 (B)多邊外交 (C)正式外交 (D)務實外交。
- 歐洲相鄰的國家有時會出現會出現相互侵略的情形,其中關於法國與西班牙這兩個鄰居曾經在歷史上有過幾次重大相互侵略事件,下列哪位法國人物在這樣的背景下「未」扮演重要角色?(A)路易十四 (B)拿破崙
- 這是一份重要的民主文獻,它論述的目的是「在於使社會全體成員時刻銘記,俾使其永遠注意其權利與責任;使立法和行政機構之行動,在任何時刻均與政治機構之目標配合,且使其更加受人尊重;使公民之要求,由此建
- 英國作家狄更斯《雙城記》中有一段話:「這是一個光明的時代,也是一個黑暗的時代;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也是一個最壞的時代,這是人類希望的春天,也是絕望的冬天。」狄氏描寫的是何時的情況? (A)獨立戰
- 有一位思想家曾被監禁,因此憎恨舊政權,他曾流亡英國,閱讀牛頓和洛克的論著,感到英國比他本國的社會自由;返國後,發表了《關於英國人的哲學信札》,向讀者介紹牛頓原理和洛克關於人性及政治自由的理論,他
- 十六世紀以後,西印度群島大量生產蔗糖,銷往歐洲各國,成為民生必需品。十九世紀初,歐陸糖價突漲,影響民生至鉅。導致當時糖價上漲的原因為何?(A)鄂圖曼土耳其帝國切斷歐亞交通,造成歐洲蔗糖短缺 (B)
內容推薦
- 所謂「經濟的問題」,即是何種問題? (A)消費的問題 (B)生產的問題 (C)政府的問題 (D)選擇的問題。
- 世界銀行總裁沃芬森曾說:「40年前,全球人口為30億人,而現在已經增加到60億人。全世界的總產值為30兆美元。全球有12億人口生活在所謂『已開發國家』之中,他們擁有全世界80%的財富,也就是2
- 中東情勢再度緊張,以色列進攻加薩走廊地區,造成數百名巴勒斯坦人死亡。據報導指出,數萬名激進派學生,支持控制加薩走廊的哈瑪斯,聲稱要替死傷的巴勒斯坦人報仇,他們甘願登記為人肉炸彈,來攻擊以色列。
- 政府取得稅收主要是根據下列哪些指標? (A)稅基與稅率 (B)所得與稅率 (C)物價與稅率 (D)所得與消費。
- 某位政治學者在國際關係的課堂上提到:「在蘇聯解體後,國際局勢進入到一極多元的架構。」如果你是學生,要如何理解這句話? (A)一極指的是蘇聯解體後的俄羅斯,多元指的是東歐解體後的各個國家 (B)
- 所謂「機會成本」(opportunity cost)指的是什麼? (A)為獲得就業機會所必須付出的代價 (B)在生產過程中隨機產生的不可預知成本 (C)當人們做選擇時,所放棄的其他選擇當中價值最
- 經濟學的生產可能曲線可以反映出下列何者? (A)產品品質 (B)取捨與選擇 (C)消費者數量 (D)廠商價格。
- 政府的財政支出中,直接提供金錢給中低收入戶、失業人口的項目,我們稱之為何? (A)公共財 (B)移轉性支付 (C)補貼 (D)統籌分配款。
- 伊斯蘭基本教義派(Islamic Fundamentalism),主要是以何者構成其意識形態的核心? (A)宗教 (B)種族 (C)國家 (D)社會。
- ( )請根據以下兩則十六世紀初的資料回答問題:資料一:「羅馬是世界上空前絕後的竊賊與強盜……我們是可憐的日耳曼人……我們應該生為主人翁,但卻被迫屈服於我們暴虐壓制者的羈絆之下。……現在應該是光
- 有關經濟學最佳的解釋為何? (A)研究如何從股市中獲得最高的利潤 (B)研究如何對具有稀少性的資源做最有效率的分配 (C)研究政府政策對整體社會的影響 (D)研究如何讓產量達到極大。
- 一國政府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是向人民徵稅,而政府在賦稅制度設計上會有幾種考量指標,其中所謂稅基(tax base)的意義是指下列何者? (A)最低稅率 (B)租稅課徵時的衡量基礎 (C)租稅稅率
- 生產可能曲線的定義為何? (A)其他條件不變下(技術及要素供給),消費 X 與 Y 產品的最大組合 (B)其他條件不變下(技術及要素供給),進口 X 與 Y 產品的最大組合 (C)其他條件不變下
- 企圖調和左右兩派政治思想,而提出「第三條路」(Third Way)的政治思想家是以下何者? (A)凱恩斯 (B)恩格斯 (C)馬克思 (D)紀登斯。
- ( )馬丁.路德和喀爾文一再宣揚信徒應以個人的信仰為重,方求擺脫不必要的權威、儀式而直接與上帝溝通。這種以「個人」為主體的觀念是根源於 (A)啟蒙運動 (B)科學革命 (C)地理大發現 (D)
- ( )馬基維利說:「命運主宰了我們一半的行動,另一半則留給我們自己作主。」米開朗基羅在「創世紀」的天花板壁畫中將人與上帝並列。他們的作為所展現的最大意義為何? (A)他們兩人勇於背叛自己的信仰,
- 下列敘述,何者符合「絕對利益」的概念? (A)某種活動上,某人所獲得的利益優於另外一人 (B)某種活動上,某人的生產力優於另外一人 (C)某種活動上,某人的消費優於另外一人 (D)某種活動上,某
- ( )有一本歷史著作,將世界歷史的發展分為三個階段:(甲)前基督教時期(乙)基督教時期(丙)不列顛的時代。作者將其個人主觀的世界觀與歷史結合,才有此書寫架構。請判斷作者身分為何? (A)古羅馬時
- 有一群人相信:教育、文化、軍警等機構,都要為國家服務,也認為自己的種族比其他種族優越,並反對共產主義。這最接近哪種信念? (A)社會主義 (B)烏托邦思想 (C)自由主義 (D)法西斯主義。
- ( )十七世紀歐洲專制政治發展到最高峰,而何國卻一直發表限制王權的文獻? (A)美國 (B)英國 (C)法國 (D)荷蘭。
- 邱教授在行政工作與文書處理方面皆比姜祕書擅長,但他一般的文書處理工作皆交給姜祕書處理,自己則專心處理學校的行政工作,這樣的工作分配是根據什麼? (A)比較利益 (B)供給法則 (C)需求法則
- 下列何種不是間接稅? (A)香菸稅 (B)營利事業所得稅 (C)酒稅 (D)關稅。
- ( )歐洲各國確立獨立的外交權,並促使外交制度形成與國際法發展,是在哪一史事發生之後? (A)三十年戰爭 (B)英法百年戰爭 (C)法國大革命 (D)美國獨立。
- 《國富論》為下列何者的著作? (A)凱恩斯 (B)佛利曼 (C)熊彼得 (D)亞當斯密。
- ( )十五世紀以後,歐洲興起許多民族國家,王權日益提升,促使歐洲專制政治在十七世紀達到最高峰,其中最著名的代表人物是 (A)亨利八世 (B)路易十四 (C)查理五世 (D)詹姆士六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