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閱讀二:         巴金森氏症是一種常見的神經退化性疾病,65 歲以上的人約有 1%有此疾病。巴金森氏症的致病因子除了環境因素外,近年來的研究顯示,粒線體功能正常與否,和此疾病的發生密切相關。家族性巴金森氏症患者的基因研究顯示,眾多的巴金森氏症致病基因中,PINK1 基因的產物為一種位在粒線體上具有磷酸酶活性的酵素。在正常情況下,粒線體的內膜兩側氫離子分布不均,形成電位差,將 PINK1 酵素運送至內膜而快速分解。但當粒線體膜電位受到破壞時,PINK1 酵素留在粒線體外膜上,並自體磷酸化而累積,導致細胞質中的 Parkin 蛋白轉移到粒線體上,進而促使某些粒線體外膜蛋白被泛素化(ubiquitination)修飾,最終誘發受損的粒線體經由細胞自噬途徑分解。因此 PINK1 或 Parkin 基因突變失去功能時,都可能造成細胞無法有效清除受損的粒線體,使細胞失去活性走向死亡。依本文所述及相關知識,回答下列問題:
39. PINK1酵素的哪一種活性有助於Parkin蛋白轉移到粒線體上?
(A)醣化
(B)磷酸化
(C)泛素化
(D)蛋白質分解

參考答案

答案:B
難度:簡單0.731707
統計:A(1),B(30),C(6),D(2),E(0)

內容推薦

內容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