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5. 當進入管理品質的階段後,品管組織的功能就是在
(A)釐清管理品質責任
(B)設計管制
(C)產品檢驗
(D)監督工程
(A)釐清管理品質責任
(B)設計管制
(C)產品檢驗
(D)監督工程
參考答案
答案:A
難度:適中0.571429
統計:A(348),B(27),C(100),D(127),E(0)
內容推薦
- 樣本很小時,宜採用何種抽樣(A)簡單隨機抽樣(B)分層抽樣(C)系統抽樣(D)立意抽樣
- 施工過程中為有效確認階段性之成果品質應實施(A)檢驗與試驗(B)檢驗、量測及試驗設備之管制(C)矯正與預防措施(D)不合格品之管制
- 從管理品質的角度,達成外部品質需求(契約規定)之先決條件,是必須有一健全的(A)檢驗制度(B)內部供需鍊(C)計畫管制(D)設計品保
- 下 列 反 應 哪 些 可 產 生 氫 氣 ?(A)鋅 與 稀 鹽 酸 反 應(B)碳 酸 鈉 與 鹽 酸 反 應(C)電 解 稀 硫 酸 水 溶 液(D)大 理 石 和 稀 鹽 酸 反 應(
- 施工品質管理標準可視為(A)分項施工計畫(B)整體作業程序(C)公司行政管理(D)監造單位工務作業管理 中重要品質管理文件
- 品管組織的功能被擴大至技術層次的原因是品質在(A)施工(B)檢驗(C)安裝(D)設計 時已受到影響。
- 今 年( 西 元 2011 年 3 月 11 日 )在 日 本 東 北 地 區 發 生 芮 氏 規 模 0 大 地 震 , 並引 發 大 海 嘯 , 導 致 福 島 核 電 廠 受 損 ,
- 最終與階段性衡量政策達成使命的標準(值)形成(A)使命(B)政策(C)目標(D)組織
- 在 固 定 溫 度 與 體 積 時 , 於 密 閉 系 統 中 進 行 下 列 反 應 且 也 達 到 平 衡 :H2(g) +I2(g)⇌ 2HI(g)若 所 有 的 氣 體 均 符 合 理
- 20-21 題組題假設四物種和一外群,共有 5 特徵,資料如上表, 以最大簡約法 (Maximum parsimony) 進行親緣關係分析,0 為祖徵 (Plesiomorph
內容推薦
- 有400件零件依序以1-400編號,要以分層抽樣抽驗4件,經查得4個隨機數為0.0.0.0.333,則檢驗零件標號為(A)33(B)8
- 過 氧 化 氫 的 分 解 反 應 如 式 (1), 其 反 應 的 活 化 能 ( Ea ) 為 9 kcal/ mol , 反 應 熱( ∆H ) 為 −4 kcal/ mol
- 對成果實施檢驗只能(A)預防(B)解決(C)發現(D)杜絕 問題
- 採用「通過與不通過量規」所作之檢驗屬(A)計數值檢驗(B)計量值檢驗(C)隨機檢驗(D)立意檢驗
- ACI241(混凝土抗壓強度評估)建議以全面變異評估混凝土品質之(A)合格率(B)均勻性(C)不良率(D)試驗精密度
- 樣本很大時宜採何種抽樣(A)簡單隨機抽樣(B)分層抽樣(C)系統抽樣(D)立意抽樣
- 公司品質組織的工作就是(A)代表總經理巡察工地(B)定期稽核方案的落實程度(C)代表董事會稽核工地(D)代表公司巡察工地,使公司品質能不斷提昇
- 常態分配中心與兩側反曲點之距離值為(A)變異係數(B)全距(C)標準差(D)平均數
- 如【圖 20】所示,假設放大器為理想放大器,輸入阻抗 Zi為多少? (A) 4 R (B) 3 R (C) 2 R (D) R
- 工程實務上普遍採用(A)抽樣檢驗(B)100%檢驗(C)統計檢驗(D)全檢
- 專案品質組織的功能是(A)確認施工品質是否符合合約需求(B)確認品質計畫能否有效達成專案的品質目標(C)確認進度能否有效達成專案的目標(D)以上皆非
- 常態分配之平均數變大時,中心線(A)往左平移(B)往右平移(C)往上平移(D)往下平移
- 次數分配表若數據過於分散,表示組數(A)太多(B)太少(C)尚可(D)適當
- 由抽樣者依選定代表樣品方法稱(A)立意抽樣(B)隨機抽樣(C)客觀抽樣(D)系統抽樣
- 「計畫中特定語義之名詞應加以說明」是應在品質計畫之(A)目的(B)範圍(C)用語定義(D)參考文件 部分加以說明
- 某數據呈常態分配,已知μ=240,σ=30,則P【X≦300】=(A)0.5000(B)0.8413(C)0.1587(D)0.9772 提供標準常態分配之相對應z及F(z)如下:(0.00,
- 以下何者可用以概估次數分配表之初用組數(A)k=n/2(B)k=n-1(C)k=n÷1(D)k=1+32×log(n)
- 為使母體中的每一個體被抽中的機率相同應採用(A)隨機抽樣(B)主觀抽樣(C)分層抽樣(D)立意抽樣
- 「編寫計畫書時,所引用之公司品質系統文件、法規」是應在品質計畫書(A)目的(B)範圍(C)用語定義(D)參考文件
- 某數據呈常態分配,已知μ=240,σ=30,則P【X≧270】=(A)0.5000(B)0.8413(C)0.1587(D)0.9772 提供標準常態分配之相對應z及F(z)如下:(0.00,
- 次數分配表為使分組不重疊,組距宜採(A)奇數(B)偶數(C)質數(D)整數
- 採用隨機抽樣時(A)樣本越大誤差越小(B)樣本越小誤差越小(C)樣本越大誤差越大(D)樣本大小與誤差無關
- 「專案特色與特殊性」是應在品質計畫書(A)目的(B)範圍(C)用語定義(D)工程概述 部分加以說明
- 某數據呈常態分配,已知μ=240, P【X≧270】=0.15,則P【210≦X≦270】=(A)0.5(B)0.35(C)0.15(D)0.7
- 同一母體之同一品質特性,大部分會出現在(A)中心值附近(B)合格邊緣(C)規格中心(D)標準差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