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小時候,看電影不是在戲院,而是看「露天電影」,也就是現在俗稱的「蚊子電影院」。每到暑假,眷村裡偶爾會放電影,尤其是過去所流行的黑白歌舞國片,這種電影會將音樂、歌唱、舞蹈編入劇情。還記得有一部老片風雨桃花村,裡面有一首插曲賣湯圓,歌詞至今居然沒忘,還能朗朗上口的唱出來。「蚊子電影院」幾乎都設在眷村口的通道上,這裡是村子裡最寬敞的空地。夏天的夜晚,空曠之地清風徐徐、蚊子很多,家家戶戶攜家帶眷的端著小板凳和扇子,高矮不齊、一排排的圍坐在一塊白色大布幕的前後。不想看電影還得閃躲前排觀眾的後腦勺,其實布幔的背面也是不錯的選擇,能不受干擾的觀賞電影畫面,反正國片都有配音,也就無所謂看的是正面或反面。倒是隨風飄動的布幕,讓「影中人」不時的變形扭曲,雖然讓人覺得美中不足,卻是我小時候最簡單的快樂!記得小學五年級吧,每逢假日的晚上,我會帶著弟妹和隔壁鄰居的孩子,幾個小蘿蔔頭各自帶著小椅子,走上一段路,到附近的婦聯五村去看電視——這算是我們第一次接觸蚊子電影院的經驗。如果按照正常的路途去看電視,得先從婦聯四村口出來,沿著馬路走完一段不算短的路程,才能到達雜貨鋪看免費的電視。但是為了節省時間要抄近路,村裡的孩子都知道不用「捨近求遠」,走進婦聯五村後,沿著圍牆會看見一個緊挨著圍牆邊,水泥砌成的大垃圾箱,踩在垃圾箱的木蓋子上,就能順勢爬上不高的矮牆,然後從牆頭輕鬆的一躍而下!牆外不遠,就是路口轉角的雜貨鋪啦!雜貨鋪外頭看電視的人非常多,大人小孩都有備而來的帶著小椅子和扇子。過去的電視臺很少,播映的節目有限,幾乎是晚上十一點前就收播了,只要一聽到國歌響起,大家就知道播映完畢、各自散會、由原路打道回府吧!最近經常想起這段似有若無的記憶,那天和弟妹們一起團聚過中秋節,也聊起許多孩提時代有趣的陳年往事,弟弟居然說︰「姐,我記得你帶我們翻牆看電視,還帶著小椅子哪!」啊!那逝去的童年真令人懷念,還有那段屬於懷舊時光的蚊子電影院。(改寫自邱榮蓉 蚊子電影院)
33. 根據本文,下列何者說明最正確?
(A)由第一段可知作者偏愛歌舞片,所以片中歌曲都能順口唱出
(B)由第二段可知觀賞露天電影是當時許多大人小孩的共同愛好
(C)由第三段可知進出眷村的交通相當不便,往往需要翻山越嶺
(D)由第四段可知眷村的民風純樸,人人都過著日落而息的生活。

參考答案

無參考答案

內容推薦

內容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