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四) 在錯誤中學習 黃永武現代西方教育史上有「嘗試錯誤」的理論,認為學習就是要不怕錯誤去嘗試,才有機會成功,於是有「自古成功在嘗試」的說法。其實在五百年前的明朝人沈君烈,早有「誤亦為學地」的見解,提出「終日學終日誤,終日誤終日學」的口號,一生的學問,就靠在錯誤的地方得力。古語早有「學書紙費,學醫人費」的說法,指出從事藝文工作、科學工作,也無不如此。一個成名的書法家,送你一幅字畫,在背後他不知道撕毀了多少張,才成就這一張。更不要去細數他當年學習過程中墨池皆黑、廢紙成堆的境況了。一個醫術專精的大夫,必然解剖得多、觀察得多,也累積了許多誤診的經驗,傳承了好幾代藥方靈驗的智慧。不費紙學不好字,不費人也學不好醫術。所有的「巧術」都打從「笨功夫」來的,古諺說:「巧者不過習者之門」,任何巧妙的境地,只要不怕反覆的錯誤學習,便能達到。古諺又說:「習伏眾神」,不斷從錯誤中學習,便能征服一切神巧。有志的人,不但不應為錯誤失敗而氣餒,應該拜失敗為師,在錯誤中學會一切成功的方策,有一句詩說:「逐日淘沙定有金」,成功就是從淘洗錯誤中誕生的。
8.明朝人沈君烈認為他一生的學問,靠在錯誤的地方得力。這是什麼道理?
(A)嘗試錯誤,追根究柢,必有所成
(B)面對錯誤,將錯就錯,定有所得
(C)無視錯誤,繼續鑽研,終有收穫
(D)遠離錯誤,重新研究,必有結果

參考答案

無參考答案

內容推薦

內容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