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兩個點電荷之帶電量分別為Q1=q,Q2=q,相距R,兩電荷間靜電力為F。若將Q1改為4q,且將間距拉大為3R,則兩電荷間的靜電力大小為多少?
(A) 12F
(B) 4/9 F
(C) 16/9 F
(D) 4/3 F。
(A) 12F
(B) 4/9 F
(C) 16/9 F
(D) 4/3 F。
參考答案
答案:B
難度:困難0.333333
統計:A(0),B(1),C(1),D(0),E(0)
內容推薦
- 求過 (0,3)、(-3,0) 、(0,-1) ,且對稱軸平行 軸之拋物線與¬¬¬¬直線L:3x + 4y + 15 = 0最近距離值為 ________________。
- 對一條形磁鐵而言,磁力線的方向是由磁鐵的 (A) N極出發,經內部至S極,再經外部回至N極 (B) N極出發,經外部至S極,再經內部回至N極 (C) N極出發,經外部至S極 (D) N極出發,經
- 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鄰近甲岩脈的岩石,可能會因岩漿侵入的高溫而發生變質作用 (B)丙侵蝕面比丁侵蝕面更早形成 (C)甲岩脈大都也屬沉積岩 (D)乙斷層是正斷層。下圖是一幅使用哈伯望遠鏡拍攝
- 有甲、乙、丙3顆金屬球,已知丙與乙、甲兩球會相吸,而乙、甲兩球會相斥,則 (A)乙球可能不帶電(B)丙球一定帶電 (C)甲球一定帶電 (D)甲球的電性與丙球相反 (E)丙球與乙球電性相同。
- 2009年8月8日莫拉克颱風來襲。請問:由颱風路徑圖判讀,8日14時下列哪個地方最可能產生焚風? (A)臺北 (B)臺中 (C)臺南 (D)臺東。
- 設一拋物線的準線為L:x + y - 2 = 0,焦點F (2 , 3),則正焦弦長為____________。
- 承上題當地觀測的緯度約為____________度。
- 磁力線之切線方向係 (A) N極在磁場中所受磁力之方向 (B) N極在磁場中運動之方向 (C) S極在磁場中運動之方向 (D) S極在磁場中所受磁力之方向。
- 此地的地質事件或作用發生的先後順序為何? (A) 甲丁乙丙 (B)甲 丁丙乙 (C) 甲丁丙乙 (D)甲 丁乙丙。
- 關於核能發電,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核反應時損失之質量轉化成能量用以發電 (B)收集原子核放射之電荷用以發電 (C)核反應時,原子外圍之電子全體釋出,收集後用以發電 (D)收集原子核中之中子
內容推薦
- 下表為恆星資料,依據表中恆星的顏色、視星等、絕對星等,判斷哪一顆星與地球的距離大於6光年?__________________。
- 如圖(四)所示,質量m的子彈,以v的速率,水平射入靜置於光滑水平面上質量為M的木塊内,若子彈 沒有射穿太媿,則子彈和太媿一起向右運動的途率為何?(A) (B) (C) (D)
- 〈赤壁賦〉云:「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適。」此段文字的涵義與下列何者相近? (A)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
- 下列有關影像中的恆星與甲、乙兩星系的敘述,哪一選項是正確的? (A)恆星分別屬於甲或乙星系 (B)恆星與甲、乙兩星系都屬於我們銀河系 (C)甲、乙兩星系不屬於我們銀河系,而是與我們銀河系差不多的
- 核力與電力之不同在於何者? (A)核力比電力強,但有效作用距離很短 (B)核力比電力弱,因其只能影響到其核外之電力 (C)核力比電力弱,但其作用範圍較大 (D)核力比電力強,且其作用範圍可達於另
- 1 憲法規定,任何黨派以及個人不得以下列何者為政爭之工具?(A)公民複決 (B)集會遊行 (C)發動罷免 (D)武裝力量
- 在歷史的長河裡,物換星移,我們看盡了多少人事興衰,再烜赫的事功,最後也會在時間的衝激、洗練之下,褪色、淡化。古人對此頗多感觸,下述哪些文句是抒發這樣的情懷? (甲)方其破荊州、下江陵,順流而東也,
- 填充題:每格4分,共28%人造衛星以圓形軌道環繞地球公轉,則人造衛星做圓周運動,其所需之向心力從何而來?【 (1) 】
- 在一直線的街道上,一上班族以6公尺/秒的速度,等速追趕停在路旁的公車,當他距公車24公尺時,公車以1公尺/秒2的等加速度駛離,則該上班族和公車最接近的距離為多少公尺? (A)搭上公車 (B)
- 〈赤壁賦〉:「客亦知夫水與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也。」蘇軾這段話是要說明何種道理?(A)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B)現象不斷流轉,本體未曾改變(C)生也有涯,知也無
- 一物從空中由靜止自由落下至地面期間,則前半段位移所經的時間與後半段位移所經的時間之比值為何? (A) (B) -(C)+(D) 2
- 蘇軾云:「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這段話強調了心念作用甚大,其力可以改變環境。請問下列所引文句,何者的想法與此相近? (A)四時之景不同,而樂
- 〈始得西山宴遊記〉:「悠悠乎與灝氣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與造物者遊,而不知其所窮。」以下解說何者不正確? (A)西山壯觀的景色使柳宗元心境拓闊,精神解脫,達到與大自然融合為一體的無我境界 (B)以
- 柳宗元在〈始得西山宴遊記〉一文中,把「始得西山」作為他貶謫生活中精神境界轉變的起點,下列哪一組文句的對比可以具體表達這種精神境界的轉變? (A)恆惴慄/心凝形釋,與萬化冥合 (B)施施而行,漫漫而
- 「一場地震使這棟歷史久遠的大樓□□倒下,在□□的暮色中,更顯悲涼。原來還□□的鬧區,□□沉寂下來,令人頓時□□大悟:我們是多麼的不知福、不惜福!」 (甲)紛然 (乙)恍然 (丙)頹然 (丁)驀然
- 下列「 」中字詞所代表時間最晚的是哪一項? (A)不知東方之「既白」 (B)「日上三竿」才起床 (C)風住塵香花已盡,「日晚」倦梳頭 (D)「三更」燈火五更雞
- 古人好以凸顯特性之詞語來借代常用詞語,下列「 」內的詞語,何者屬之?(甲)縱「一葦」之所如(乙)「舳艫」千里,旌旗蔽空(丙)沙鷗翔集,「錦鱗」游泳(丁)寄「蜉蝣」於天地,渺滄海之一粟(A)甲乙丙
- 詞語的意義常因時空、語境的不同而產生變化。下列各組兩相對照後,用法前後相同的是: (A)「早晚」下三巴,欲將書報家/學力測驗將近,你若再不用功,「早晚」會後悔的 (B)桂棹兮蘭槳,擊空明兮泝「流
- 【題組】依據文中的地名和人物的生命態度來看,本文的作者應是: (A)陶潛 (B)杜甫 (C)白居易 (D)蘇軾
- 有關「賦」這種文體的說明,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A)漢代的代表文學 (B)是一種押韻的文體 (C)導源於《詩》,興於《楚辭》,而以賦名篇,則始於荀子之作 (D)依演進情形,可分為古賦、駢賦、散賦
- 始得西山宴遊記:「自余為僇人,居是州,恆惴慄。」其中「恆惴慄」之心境與下列何者相似? (A)去國懷鄉,憂讒畏譏 (B)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 (C)朝如青絲暮成雪 (D)飄飄何所似?天地
- 世界上的屋子全有門,而不開窗的屋子我們還看得到。這指示出:______ 。門是住屋子者的需要,窗多少是一種奢侈,屋子的本意,只像鳥窠獸窟,準備人回來過夜的,把門關上,算是保護。但是牆上開了窗子,收入光
- 針「ㄅㄧㄢ」時政:
- 徐志摩〈翡冷翠山居閒話〉:「自然是最偉大的一部書。……只要你自己性靈上不長瘡瘢,眼不盲,耳不塞,這無形跡的最高等教育便永遠是你的名分,這不取費的最珍貴的補劑便永遠供你的受用。」下列何者最接近這段
- 在歷史的長河裡,物換星移,我們看盡了多少人事興衰,再煊赫的事功,最後也會在時間的沖激、洗練之下,褪色、淡化。古人對此頗多感觸,下列哪些文句是抒發這樣的情懷? (甲)「方其破荊州、下江陵,順流而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