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29()或曰:「安石誤國之罪,本不容誅;而安石無誤國之心,天地可鑑。主意於誤國者,殘賊之小人也,不待誅也。主意利國而誤國者,執拗之君子也,尚可憐也。」卓吾曰:「公但知小人之能誤國,不知君子之尤能誤國也。小人誤國猶可解救;若君子之誤國,則末之何也。何也?彼蓋自以為君子而本心無愧也。故其膽益壯而志益決,孰能止之?如朱夫子亦猶是矣。故余每云貪官之害小,而清官之害大;貪官之害但及於百姓,清官之害并及於兒孫。」(李卓吾,明思想家)根據上文,下列各選項解釋有誤的,請指出:
(A)「安石誤國之罪,本不容誅。」指王安石誤國之罪,並不足深責。
(B)李卓吾認為清官誤國,比貪官誤國更可怕。
(C)李卓吾認為王安石並無誤國之心。
(D)李卓吾認為朱熹也和王安石一樣,也有自以為是的毛病。

參考答案

答案:A
難度:適中0.444444
統計:A(184),B(47),C(48),D(98),E(0) #
個人:尚未作答書單:荷蓧丈人

內容推薦

內容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