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14.「鏤」金刻玉:
參考答案
答案:B
難度:非常簡單0.97176
統計:A(15),B(1342),C(21),D(3),E(0)
內容推薦
- 【題組】「ㄕㄨˋ」色:
- 【題組】土「ㄈㄨˋ」:
- 已知在 25℃、1 atm 下,1 升氧氣(O2)含有 x 個分子,則同溫同壓下,3 升的 CO2 中含有幾個原子?(A) 3x 個 (B) 4x 個 (C)6x 個 (D) 9x 個
- 【題組】萬「縷」金輝:
- 「靜極了,這朝來水溶溶的大道,只遠處牛奶車的鈴聲,點綴這周遭的沉默。」這段文句表達了什麼樣的意境? (A)牛奶車只在大道上出現 (B)大道上純樸的景色 (C)反襯出四周的寧靜 (D)鈴聲吵醒了大家
- 【題組】阿「ㄩˊ」:
- 關於〈我所知道的康橋〉一文,下列說明何者錯誤? (A)描寫康橋初春的景色(B)大量運用譬喻、類疊、排比等修辭技巧 (C)純就個人的觀察與體驗入手,並未對康橋做全盤的介紹 (D)充滿作者對康橋無限的
- 下列有關「樂府詩」的說明,何者錯誤? (A)講究平仄、對仗 (B)可換韻,用韻自由 (C)以雜言為主,亦有整齊的五言、七言 (D)內容除了民間作品外,也包含貴族、文人、樂工的創作。
- 下列「 」中的數字,何者為實數? (A)將軍「百」戰死 (B)「千」山鳥飛絕 (C)白髮「三千」丈 (D)「四」肢發達。
- 125:50 = ( ):4 = 100:( ),:0.25 的比值是______ 。 (一格 2 分,共 6 分)
內容推薦
- 【題組】「ㄆ一ㄥ」婷:
- 【題組】「ㄕㄨˋ」名:
- 「夸父逐日」可用來比喻不自量力,下列何者的含義與之不同? (A)螳臂當車 (B)緣木求魚 (C)蚍蜉撼樹 (D)井蛙語海。
- 【題組】佝「僂」:
- 常溫常壓下,柯先生暢飲一瓶 600mL 的礦泉水,請問他共喝下幾個水分子?(亞佛加厥數=6×1023)(A)2×1024 個 (B) 4×1024 個 (C)2×1025 個 (D) 4×1025
- 【題組】禮「ㄆ一ㄥˋ」:
- 下列有關〈木蘭詩〉的敘述,何者錯誤? (A)是一首北朝民歌 (B)具有民歌反覆吟詠的特色 (C)主要表達木蘭的愛國精神,以及她受到君主重用的故事 (D)採順敘法,依時間及情節發展鋪陳全文。
- 所謂「雙聲」,是指聲母相同,如「參差」;而「疊韻」,則是指韻母相同,如「娉婷」。下列何者不是「雙聲/疊韻」組合? (A)倜儻/徘徊 (B)錦繡/浪漫 (C)惆悵/婆娑 (D)彷彿/溫存。
- 下列何者是作者在希臘旅行時「捕捉到的最美麗的一幅風景」? (A)阿波羅神殿遺跡 (B)雅典有點陰霾的清晨 (C)刻有塔列斯名言「人需要了解自我」的石刻 (D)老太太對生命持續不斷的熱情,與對新事物
- 某含碳氫氧的化合物 8 克完全燃燒,可產生 4 克 CO2,與 2 克 H2O,則該化合物可能為:(A) CH3OH (B)C2H5OH (C)(CH3)2CO (D) CH3C
- 「願借明駝千里足,送兒還故鄉。」這句話表達出什麼樣的語氣? (A)命令 (B)責備 (C)祈求 (D)感慨。
- 〈木蘭詩〉中,何句可以看出北地征戍生活的辛苦? (A)不聞爺孃喚女聲,但聞燕山 胡騎聲啾啾 (B)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 (C)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 (D)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
- 下列何者為化學變化?(A)鐵杵磨成繡花針(B)乾冰昇華(C)汽油燃燒(D)原油分餾
- 【題組】「ㄧˋ」入了天聽:
- 欲使 1 莫耳戊烷完全燃燒,需 STP 下的空氣(假設含 20 體積%氧氣)幾公升?(STP 下的 1 莫耳氣體約 4 公升)(A) 336 公升 (B)448 公升 (C) 560 公升
- 文中的老太太對作者說:「年輕人,我沒有時間流淚,也沒有時間悲傷,這就是我的哲學!」這句話表現出什麼樣的含義? (A)感嘆自己虛度光陰 (B)表達對作者的感謝之意 (C)對生命的熱情,勇往直前 (D
- 【題組】番「ㄕㄨˇ」:
- 下列何者所描述的季節與〈我所知道的康橋〉一文相同? (A)十里黃雲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 (B)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C)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 (D)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
- 下列哪一句成語可以用來形容作者與老太太之間的情誼? (A)忘年之交 (B)患難之交 (C)性命之交 (D)總角之交。
- 下列皆為與「戰爭」有關的成語,何者是比喻「作戰順利進行,毫無阻礙」? (A)南征北討 (B)棄甲曳兵 (C)勢如破竹 (D)兵荒馬亂。
- 【題組】「ㄨˇ」媚:
- 【題組】麻「ㄕㄨˇ」:
- 徐志摩在〈我所知道的康橋〉一文中,對景物的描寫十分生動而貼切。下列選項所描繪的景物,何者說明錯誤? (A)朝來人們的祈禱→炊煙 (B)輕紗似的金粉→朝陽之光 (C)歡喜的初聲→小雪球 (D)萬盞的
- 「可汗問所欲,『木蘭不用尚書郎,願借明駝千里足,送兒還故鄉。』」從這段文字中,無法看出下列何種訊息? (A)木蘭思鄉之殷切 (B)木蘭行軍之快速 (C)木蘭從軍乃出於孝心 (D)木蘭歸心似箭。
- 一、國字注音(每題1分,共30分)【題組】點「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