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16-17題組0  「其實,像這種著名的文學作品(按:指但丁《神曲》),藝術家取為題材,也不必怕人不懂了。然而我以為畫家與雕刻家的作品,最好還是有其獨立的意義,因為藝術原可不必借助於文學,即能刺激觀眾的想像與幻夢。與其作說明詩章的插畫,還不如逕取不需任何典故解釋的、意義極明顯的象徵。這是我常用的方法而得到完滿的結果的。」  羅丹這樣的說著,周圍的他的作品,正以無聲的言語證實他的理論。我看到好幾座雕像,都浴著最有光輝的思想。我嘆賞那座放在盧森堡美術館的〈思〉的複製品。那是一個秀麗的女性頭像,她線條之高雅與細膩,直臻神妙之境。她的頭微微傾側著,幻想的光輝籠罩著她,有超脫人世之概。頭巾的邊緣彷彿是夢幻的翅翼,可是她的頸項就陷在大塊的白石中像一座枷,使她擺脫不得,這個象徵是極易了解的。超現實的「思想」在僵冷的「物質」中飛舞活躍,她的壯麗與崇高,即在「物質」中反應出她的光彩。然而她想要從現實的羈絆中解脫出來,卻又不可能。  羅丹說:「我想,在這類作品中,人們很容易體會其精神了。它們不用任何解釋,即能直接喚醒觀眾的想像,且不限制想像於一個狹隘的範圍中。這些作品所引起的感覺,儘夠觀眾們活躍的心靈自由活動了。藝術的能事即在此。藝術所創造出來的形,只是給予情緒的一個引子,由此引子,情緒可以由覺醒而擴大,而幻出無窮的變化。」(傅雷譯〈羅丹談藝〉)
依文中所述,有關藝術與文學的關係,下列哪一選項合於羅丹的觀點 
(A)藝術可以取材自文學,又具有獨立的意義 
(B)藝術所創造出來的形,正是文學發展的引子 
(C)藝術作品必須依靠文學的傳揚,方能歷久彌新 
(D)藝術不可以藉助文學,免得作繭自縛。

參考答案

答案:B
難度:適中0.461538
統計:A(2),B(6),C(2),D(3),E(0)

內容推薦

內容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