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三) 銘的本義為鏤刻,古人常將文字刻於金石等較堅固的器物上面,以期傳世久遠,後來演變成一種文體,其形式篇幅短小,句子不長,多以韻文表達。  銘文有刻於日常生活所使用的器物上的,稱器物銘;有刻於居室的,稱居室銘;有刻於石碑上,樹立於名川大山的,稱山川銘;有刻於墓碑上,記死者姓名、生平,並稱頌、悼念死者的,稱墓誌銘。還有一種是題寫後置於座位旁的,稱「座右銘」,它是用來警惕策勵自己。至於其作用主要有兩類:一是自我惕勵,如商湯的盤銘:「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二是記頌功德,如東漢竇憲大破單于,登上燕然山時,令班固作的封燕然山銘。 29. ( )關於銘文的說明,下列何者正確?
(A)銘文一般多用於主帥於戰爭前激勵將士之集會場合
(B)座右銘主要用於表彰先人的成就
(C)銘文以長篇為主,且多以韻文表達
(D)銘文刻於堅固器物上是為了傳世久遠。

參考答案

答案:D
難度:非常簡單1
統計:A(0),B(0),C(0),D(1),E(0)

內容推薦

內容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