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⑶ Tomato yellow leaf curl virus
參考答案
答案:A
難度:簡單0.872659
統計:A(233),B(22),C(8),D(4),E(0)
內容推薦
- ⑸ Homonym
- ⑵ Fusarium oxysporum f. sp. lycopersici
- ⑷ Principle of priority
- ⑶ Lectotype
- 47~48為題組【99指考】◎資源相同的甲國與乙國都生產米與布。圖四是兩國各自的「生產可能線」;圖中a點是甲國在貿易前的生產點,也是消費點;b點是乙國在貿易前的生產與消費點。關於兩國兩
- ⑵ Holotype
- ⑵計算樣品中所含嗎啡之重量百分比。(10 分)
- ⑵寫出 Na2S2O3 與 I3-反應生成 S4O62-和 I-的平衡淨離子反應式。(4 分)
- 五、 解釋下列名詞:(每小題 4 分,共 20 分)⑴ Exopterygota
- ⑵臺灣地區。(10 分)
內容推薦
- 社會階層化表現在經濟上的不平等,主要是財富和所得分配不均。下列相關敘述,哪些是正確的?甲、財富很多的人,所得一定高; 乙、家戶財富常有階層複製的現象;丙、財富是流量的觀念,所得是存量的觀念; 丁
- 閱讀下列史料:「我們認為這些真理是明明白白的;所有的人都是生而平等,造物主賦予他們某些不可分離的權利,其中包括生存、自由以及幸福之追求。為了保障這些權利,在人群中設立政府。政府的權力經由被統治者
- ⑷ 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 vesicatoria
- 一、請說明民眾參與「政策環境影響評估」之方式,及改善機制。(25 分)
- 何者無法經由意志控制? (A)甲乙 (B)乙丙 (C)甲丙 (D)甲乙丙。
- 若依歷史畫分全球化的階段,現代初期是指西元1500至西元1850年之間。請問:這個時期的全球化主要是下列原因促成的?甲、殖民地紛紛獨立建國; 乙、商業貿易向外擴張市場; ;丙、民族大規模遷徙;
- 社會聲望是評估社會階層的重要條件,下列有關社會聲望的敘述,何者不正確? (A)聲望可獨立於財富和權力之外 (B)職業最能界定聲望的高低 (C)社會學家常以職業聲望量表(SEI)衡量社會聲望 (D
- ⑸ Meloidogyne spp.
- 2 下列化合物中何者酸性最強?(A) (B) (C) (D)
- 單層扁平皮膜組織分布於何處? (A)唾腺 (B) 微血管 (C)小腸絨毛 (D)皮膚。
- 社會福利的推動,主要是透過政府公部門和民間私部門兩大主軸。關於社會福利的推動,下列哪些敘述是正確的?甲、德國的《勞工疾病保險法》是最早的社會立法; 乙、英國的社會福利制度是主要在滿足勞工的基本
- 下列圖例何者代表自來水管線?(A) (B) (C) (D) 。
- 六、植物病原真菌中,子囊菌(Ascomycota)為重要之一群,請說明此綱之重要特徵及子實體(sexual fruiting bodies)可被區分為那些?無性體(asexual fruiting b
- 將紫背萬年青的下表皮細胞置於某蔗糖溶液中,一段時間後細胞如圖九的變化,下列何者不正確? (A)紫色的花青素位於甲構造中 (B)該蔗糖溶液為細胞的高張溶液 (C)乙充滿空氣。(D)若將圖九的細胞
- 如右圖,請問這是哪一國家的疆域圖? 37(A)阿拉伯帝國 (B)鄂圖曼土耳其 (C)帖木兒帝國 (D)蒙兀兒帝國。
- 台灣的原住民,常淪為經濟與文化的弱勢階層。 為了保障原住民的生活,下列哪些是我國已經實施的具體措施?甲、行政院下設立「原住民委員會」; 乙、立法委員有原住民保障席位; 丙、設立原住民保留區; 丁
- 鍾姍閱讀一篇介紹「文化社會學」的文章,文中提到有一位學者,提出「文化資本」的概念,並主張文化資本可以由父母傳遞給子女,形成階級慣習。請問:這位學者應該是下面哪一位? (A)韋伯(Max Webe
- 七、植物病害管理通常可針對病害環(disease cycle)的了解,而採取一些重要防治策略,一般而言可區分成那些策略或步驟?並請舉例說明使用時機與依據。(15 分)
- 二、常用來證明一般微生物是否為病原菌之方法為何,請說明。若屬病毒病害證明方式有何不同?(10 分)
- 叁、題組題:(41-50題,單選,每題兩分)41-42為題組題「單一選區兩票制」也稱為「混和制」,即是單一選區相對多數決制和比例代表制的混合,選民有兩票的選擇,第一票是選擇候選人,第二票是選擇政黨,此
- 張小義自小家境清寒,父親為三級貧戶,但仍勤奮向上、用功唸書,取得電機博士學位後,即進入科技公司工作,數年後擔任企業執行長一職,後又被政府延攬為經濟部長。請問關於張小義的敘述,下列哪些正確 ?甲、
- 沈老師退休之後成立個人文史工作室,希望能引領更多的人認識社區的人文歷史。請問:這樣的作法,是推動本化化與在地認同的哪一個層次?(A)基礎層次 (B)制度層次 (C)文化層次 (D)器物層次。
- 承上題,(圖二)的觀點經過了修正與何人的證實,改變了日後的天文體系觀? (A)托勒密 (B)哥白尼 (C)克卜勒 (D)伽利略。
- 三、植物病原線蟲之存活與傳播機制為何?(10 分)
- 題組題:右圖為動物組織的構造圖,試回答21-24題甲丙丁三種數量多寡的比較何者正確? (A)甲>丙>丁 (B)乙>甲>丁 (C)甲>丁>丙 (D)乙>丁>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