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題組5~8超新星是某些恆星在演化接近末期時經歷的一種劇烈爆炸。這種爆炸都極其明亮,過程中所突發的電磁輻射經常能夠照亮其所在的整個星系,並可持續幾周至幾個月才會逐漸衰減變為不可見。1987年發生了一件天文大事:位於離地球約17萬光年的大麥哲倫星雲的SN1987A 超新星爆炸,將其大部分甚至幾乎所有物質以高至十分之一光速的速度向外拋散,並向周圍的星際物質輻射激震波。這種激震波會導致形成膨脹的氣體和塵埃的殼狀結構,稱作超新星殘骸。超新星的搜尋分為兩大類:一、由於宇宙的膨脹,一個已知發射光譜的遠程對象的距離可以通過測量其都卜勒頻移(或紅移)來估計星系距離與紅移之間的關係曲線,可利用哈柏定律。二、利用超新星在光譜上的不同元素的吸收譜線分成不同類型。如果超新星的光譜中存在氫的吸收譜線系,則這類超新星被劃分為II型;否則則被劃分為I型。在這一基礎上,還可以根據光譜中其他元素的吸收譜線和光度曲線(描述超新星視星等隨時間變化的曲線)的形狀來劃分出更細的類別。
5.超新星在光譜上的不同元素的吸收譜線分成不同類型。若超新星的光譜中存在氫的吸收譜線系,如附圖所示,由此可知此系列光譜為:
(A)來曼系列
(B)帕申系列
(C)布拉克系列
(D)蒲芬德系列
(E)巴耳末系列。

參考答案

答案:E
難度:非常困難0
統計:A(0),B(0),C(2),D(0),E(0)

內容推薦

內容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