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24.怡楨在複式顯微鏡的視野下觀察到微生物如圖一所示,圖二表示玻片移動的方向。若圖一的微生物正好依箭頭方向移動,則玻片標本要朝哪個方向移動才能讓微生物重新回到視野正中央位置?
(A)甲
(B)乙
(C)丙
(D)丁
參考答案
答案:C
難度:簡單0.722
書單:沒有書單,新增
內容推薦
- 秋蓉至彰化芳苑濕地觀察水筆仔生態,發現水筆仔能適應河口的淡鹹水環境,以下何者是其適應河口環境的原因?(A)葉片可以行光合作用 (B)有開花的現象 (C)根可以從海水中吸收葡萄糖 (D)具有胎生
- 下列科學方法步驟中,哪一項是科學方法的第一步?(A)仔細的觀察 (B)討論並提出結論 (C)提出假設 (D)參考文獻資料
- 淑禎對不同食物進行成分檢測。根據檢測結果,她將甘藷、麵粉、饅頭歸為一組;葡萄、礦泉水、可樂歸為一組。則可推知淑禎最可能利用下列何者的檢測結果作為分類依據? (A)碘液 (B)亞甲藍液 (C)本氏
- 附表為四種人工食品的內容物及總質量。若取等量的四種人工食品,何種食品所提供的熱量最多? (A)甲 (B)乙 (C)丙 (D)丁
- 附圖為顯微鏡視野下所觀察到的草履蟲,下列相關敘述何項正確? (A)草履蟲有特定形狀,故其細胞具細胞壁 (B)草履蟲的細胞具有多項功能,屬於多細胞生物 (C)草履蟲具有複雜的器官系統 (D)在顯
- 以海水灌溉植物,其細胞可能會發生何種狀況? (A)細胞進水量大於出水量,細胞脹破 (B)細胞進水量大於出水量,細胞不脹破 (C)細胞進水量小於出水量,細胞形狀不變 (D)細胞進水量等於出水量,細
- 附表為淑貞整理三種生物的功能特色比較,則下列何項針對三種生物的特性描述皆正確? (A)甲 (B)乙 (C)丙 (D)以上皆正確
- 薇如在野外找到4種物質,請問:薇如最適合利用何種特性來判斷所找到的物質為生物? (A)摸起來有熱度 (B)可以分解養分,產生能量 (C)會移動位置 (D)能吸收水分
- 怡伶在地球上進行生物探查,請問:在下列何處,怡伶最可能發現生物的蹤跡? (A)離地20公里的高空 (B)南極冰原大陸表面 (C)深達15公里的地底 (D)融熔狀態的岩漿中
- 已知某細胞需較多的能量才能維持其功能,可知該細胞內何種構造可能較多? (A)粒線體 (B)葉綠體 (C)液胞 (D)細胞膜
內容推薦
- 依目前生物圈定義的範圍包含下列圖中哪些區域? (A)僅包含乙丙範圍 (B)僅包含甲乙範圍(C)僅包含甲乙丙範圍 (D)包含甲乙丙丁範圍
- 見茂中午在便利超商買了一個便當,裡面菜色有排骨肉一塊、白米飯、高麗菜葉和醃漬梅子一顆,則便當菜色中何者屬於「組織」的層次?(A)排骨肉 (B)白米 (C)高麗菜葉 (D)梅子
- 國隆在顯微鏡下觀察到葉的下表皮如下圖,則圖中所指細胞有何功用? (A)可行光合作用 (B)可協助運送養分 (C)保護內部構造 (D)協助吸收水分
- 下列何種構造適合使用解剖顯微鏡進行觀察?(A)感冒病毒 (B)原子結構 (C)口腔皮膜細胞 (D)螞蟻的觸角形狀
- 觀察細胞構造的實驗中,添加亞甲藍液的目的為何?(A)使細胞核染色方便觀察(B)幫助細胞吸收養分(C)溶解細胞膜方便觀察 (D)溶解細胞壁方便觀察
- 細胞膜是控管物質進出細胞的重要構造,則下列哪一個物質無法藉由擴散作用通過細胞膜?(A)水 (B)蛋白質 (C)氧氣 (D)葡萄糖
- 關於新月藻和跳蚤的比較,下列敘述何者錯誤?(A)兩者均為獨立的生命體 (B)新月藻一個細胞即可展現生命現象 (C)跳蚤的細胞需分工合作才能展現生命現象 (D)新月藻的生物組成層次比跳蚤複雜
- 檢察官在調查某項刑事案件時,取得嫌疑人留下的細胞如下圖所示,欲取得其遺傳物質DNA以做為身分鑑別時,則須取得哪一部分的構造? (A)甲 (B)乙 (C)丙 (D)丁
- 冀真在進行水中小生物觀察時,見到下圖中各種小生物,其中乙被認定為氣泡而非生物,其原因可能為何? (A)乙可隨水流移動 (B)具有規則的外形(C)內部無細胞核與明顯胞器(D)乙可自行變大或變小。
- 下列哪一種生物,其組成層次僅有細胞和個體兩個層次? (A)竹節蟲 (B)蛔蟲 (C)眼蟲 (D)瓢蟲
- (甲)稀鹽酸與大理石反應; (乙)鎂的燃燒; (丙)鐵的生鏽反應; (丁) 雙氧水溶液加入二氧化錳。上述哪些化學反應必須在密閉系統內,才可以觀察到質量守恆的結果? (A) 甲 (B) 甲丙 (
- 下列關於氧化劑與還原劑的敘述,何者正確? (A) 活性愈小的元素愈適合做為還原劑 (B) 對氧活性愈大的元素,其氧化物愈適合做氧化劑 (C) 活性愈大的元素愈適合做為還原劑 (D) 對氧活性愈小
- 下列有關高爐煉鐵的原理說明,何者錯誤? (A)為氧化還原反應的應用 (B)反應中,鐵的氧化物發生還原,而碳發生氧化 (C)鐵對氧的活性大於碳,可作為還原劑 (D)灰石所形成的熔渣可防止高溫的鐵發生
- 根據歷史記載,人類利用銅器早於鐵器,但在博物館所保存的古物中,往往銅器多於鐵器,這可能與銅和鐵的什麼性質有關? (A)活性及表面生成物的性質有關 (B)重量及導熱、導電性有關 (C)顏色及延性、展
- 已知元素對氧的活性大小為:鋁>碳>鋅>銅>金;則氧化銅與下列何種物質共熱不會發生反應? (A) Al (B) C (C) Zn (D) Au。
- 在高爐中,鐵主要是經由以下的反應生成:Fe2O3 + 3CO → 2Fe + 3CO2 ,反應式中何者為還原劑? (A)Fe2O(B)CO (C)Fe (D)CO2。
- 甲、乙、丙三種分子如附圖,已知甲分子和乙分子可以反應生成丙分子,請選出最能表示附圖之化學反應式? (A) 3 H2 +N2 → 2 NH(B)2 H2+N2 → 2 NH(C)H2+3
- 下列平衡化學反應式的寫法,何者正確? (A)2H2O2+MnO2→2H2O+O(B)C2H5OH+3O2→2CO2+3H2O (C)Na2CO3→NaHCO3+ H2O+CO(D)Na2O
- 下列有關甲烷(CH4)和水(H2O)的敘述,何者正確?(C=12,H=1,O=16) (A)相同質量的甲烷和水,含有相同的分子數 (B)相同莫耳數的甲烷和水,含有相同的原子數 (C)16公克的甲
- 已經知道鈉、鋅、銅對氧活性的大小順序為鈉>鋅>銅,則下列哪一個氧化物的安定性最大? (A)氧化鈉 (B)氧化鋅 (C)氧化銅 (D)三者皆同。
- 大部分的非金屬氧化物溶於水中,其水溶液的特性是什麼? (A)呈酸性,可使藍色石蕊試紙變紅色 (B)呈酸性,可使藍色氯化亞鈷試紙變粉紅色 (C)呈鹼性,可使紅色石蕊試紙變藍色 (D) 呈鹼性,可使
- 下列何種物質燃燒後的產物溶於水中時,水溶液會呈鹼性? (A)銅 (B)鈉 (C)硫 (D)碳。
- 若人體每天平均要喝1800cc的純水,則每天要喝進多少個水分子? (A)1800個 (B)1800 x 6x1023個 (C)6x1023個 (D)6x1025個。
- 上自然課時,老師帶來一瓶澄清石灰水,並請柯南對著澄清石灰水吹氣,大家發現澄清石灰水漸漸變得混濁起來。老師解釋說:因為Ca(OH)2+CO2→CaCO3+H2O,所以產生混濁的現象。然後要柯南上臺
- 已知X、Y、Z均為純物質,X的分子量為24,Y的分子量為32,化學反應式:2X+Y→2Z,推測Z的分子量為下列何者? (A) (B)(C)(D)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