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中秋節是中國民間的一個傳統節日。農曆八月十五晚上,一家人團聚在一起。賞明月,吃月餅,「吟誦著月到中秋分外明」的詩篇。從科學上來看,中秋月比其他的望月更亮是沒有根據的。望月的時候,對地球而言,太陽和月亮位於正相反的方向。夏天,太陽從東北方升起,在西北方落下;望月從東南方升起,在西南方落下。冬天,正好相反。因此,夏天日光多,月光少;冬天日光少,月光多。中秋夜月光比夏天多,這就是說,從月出到月沒的時間間隔比夏季每月的望日要長,半夜時月亮也要高些。這可能是使人感覺中秋「月色倍明」的一個原因。一個朔望月平均包含二十九天十二小時四十四分。朔是農曆的每月初一,朔之後再經過十四天十八小時二十二分鐘才是望;因此望月常不是在十五晚上,而是在十六晚上。由於朔望月的長度可以與平均值相差到六小時,因此望月也可能延到十七日晚上才發生。這樣看來,中秋節晚上看到的月亮常不是滿月,也就是比不上其他月分的滿月更圓了。當然也有「望」恰好發生於中秋節的年分。
3. 本文主旨為何?
(A)中秋賞月的由來
(B)說明月亮盈虧的道理
(C)傳統節日的天文知識
(D)中秋月沒有比其他望月圓亮。

參考答案

答案:D
難度:適中0.5
統計:A(0),B(0),C(0),D(0),E(0)

內容推薦

內容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