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閱讀下文,回答第 13-14 題透過石虎斑紋的辨識,有助於調查石虎分佈範圍與族群量。每隻石虎兩側斑紋不同,因而須在獸徑兩邊都架設自動相機,但這些設備對經費拮据的研究人員而言,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除了自動相機,利用毛髮陷阱並結合分子生物技術也可以辨識不同個體。但毛髮陷阱這類被動式的等待,往往效率不彰,因此近年有人嘗試透過偵測犬主動出擊,搜索貓科動物的排遺,再利用分子生物技術辨識排遺屬於哪一物種,甚至哪隻個體。這些非侵入式調查法,皆能提供保育所需的資訊,但也各有其限制。若能對動物進行定位追蹤,則可獲得活動範圍、移動模式、繁殖處所等更全面的資訊。雲豹在臺灣已難再現,而石虎正在苦苦掙扎,只要我們繼續努力,石虎就有希望。(改寫自姜博仁〈重返山林〉)
13. 依據上文,何者是調查石虎數量宜先克服的問題?
(A) 研究設備老舊
(B) 研究經費有限
(C) 研究人員缺乏
(D) 研究步驟混亂

參考答案

無參考答案

內容推薦

內容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