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29. 總督府為進一步掠奪山區資源,曾以軍警的力量深入山區,並以鐵絲電網來隔離原住民,此即何種政策的實施?
(A)保甲政策
(B)「理蕃」政策
(C)海禁政策
(D)渡臺禁令。
(A)保甲政策
(B)「理蕃」政策
(C)海禁政策
(D)渡臺禁令。
參考答案
答案:B
難度:非常簡單1
書單:沒有書單,新增
內容推薦
- 下列何者不是日治時期的建設?(A)獅球嶺隧道 (B)新營糖廠五分車鐵道 (C)阿里山森林鐵道 (D)平溪線鐵道。
- 日本殖民統治時期,臺灣總督府為了推動殖民經濟所做的措施,不包括下列何者? (A)戶口調查,建立完整戶籍制度 (B)調查臺灣土地、山林 (C)加強海運與通訊 (D)成立中央銀行,發行新貨幣。
- 西元 1934 年,日本推動臺灣的工業化措施,下列何項建設的完工使得工業動力大幅增加? (A)嘉南大圳 (B)烏山 頭水庫 (C)石門水庫 (D)日月潭水力發電所。
- 西元 1920 年以後,臺灣稻米生產量增加的原因有哪些? (甲)「農業臺灣」政策的推行 (乙)蓬萊米改良成功 (丙)嘉南大 圳的興建 (丁)中國大陸地區對臺灣稻米的大量需求 (A)甲乙丙 (B
- 「儘管日本人已經在北部舉行了始政典禮,他仍然繼續領導抗日、固守臺南,但無奈兵力和武器均不敵日本,最後只能 黯然離臺。」上文中的「他」指的是何人? (A)劉永福 (B)丘逢甲 (C)唐景崧 (D
- 清朝統治後期,在劉銘傳的主持下,臺灣開始推動一些近代化建設;日治時期,進一步拓展了臺灣的建設規模,為日後 經濟發展奠定基礎。下列何者是這兩個時期共同的建設項 目? (A)改革幣制(B)興築鐵路
- 育萱的爺爺指著一張照片(如附圖)回憶道:「這張老照片,是你曾祖父和我的合照,當時因為家裡被選上國語家庭,所以生活環境比一般人家好。」請問:這張照片最可能與下列何者有關? (A)皇民化運動 (
- 「第一憨,種予會社磅」這句話,意謂日治時期臺灣人種植這項作物時,遭受到日本會社的剝削,而指的是下 列何者? (A)甘蔗 (B)稻米 (C)茶葉 (D)番薯。
- 侑錡查閱一段資料,內容提到:西元 1937 年以後,在日本軍營中的臺灣人前後竟多達二十餘萬人。關於這段敘述,下 列何者是可能的情況? (A)這些人是被徵召加入甲午戰爭作戰的 (B)臺灣人是被
- 多年來亞洲各國時常聲援慰安婦議題,希望日本能積極解決問題。而這個事件的歷史背景,應與下列何者有關? (A) 甲午戰爭 (B)霧社事件 (C)一次大戰 (D)中日戰爭。
內容推薦
- 四位同學正在討論日治時期臺灣的交通建設(如附表),下列何人的資料不正確? (A)(B)(C)(D)
- 總督府在臺灣稻作改良的措施中,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施行專賣制度改良耕作技術 (B)努力培植適合臺灣人口味 的稻米 (C)興建桃園等大圳種植在來米 (D)引進新的農 耕技術培育優良稻米品種
- 附圖是日本的政令宣傳明信片,請問這張明信片最早可能在哪一時期發行? (A)一八九○年代 (B)一九○○年代 (C)一九三○年代 (D)一九四○年代。
- 【題組】此事件為日治時期最大規模的原住民反抗事件,並引起國際的關注。此事件的原住民是指哪個族? (A)排灣族 (B)阿美族 (C)賽德克族 (D)布農族。
- 【題組】承上題,此事件領導人為(A)唐景崧 (B)丘逢甲 (C)劉永福 (D)莫那魯道。
- 【題組】此事件後,使得當時的臺灣總督下臺,下列何種情況為非?(A)重新檢討原住民政策 (B)強調警察應善待原住民 (C)將原住民集體遷徙到日本進行監視 (D)注意教化山區 的風俗文化。
- 【題組】資料二,日本國會所制定的這項法令給予下列何者極大的權力? (A)臺灣警察 (B)臺灣保甲 (C)臺灣總督 (D)臺灣人民。
- 【題組】承上題,從法令第一條來看,國會給予前者增加哪一項權力? (A)行政權 (B)立法權 (C)軍事權 (D)司法權。
- 【題組】依上述歌詞的時代背景判斷,當時的臺灣社會應該會出現下列何種情景? (A)日軍以毒氣、大炮攻擊霧社地區 (B)總 督府鼓勵臺人參拜神社與改取日本名字 (C)大力實行警察 制度,各地廣設派
- 【題組】文中提及「總督府在水庫旁豎立銅像以咨紀念」。請問:欲前往此銅像處參觀,需要前往臺灣哪一座水庫? (A)日月潭水庫(B)翡翠水庫(C)烏山頭水庫(D)石門水庫。
- 【題組】自日本將戰爭矛頭指向南洋之後,在臺灣發展的策略有何轉變? (A)農業為主,商業為輔 (B)輕工業為主,商業為輔 (C)商業為主,軍需工業為輔 (D)軍需工業為主,輕工業為 輔。
- 【題組】當時的巡警工作內容十分繁雜,他們之所以能有效執行工作,有賴於什麼制度的配合? (A)保甲制度 (B)守望相助 (C)鄰里制度 (D)總督專制
- 【題組】由賴和的作品中可看出,下列何者屬於警察的工作內容?(A)從事道路修建工程 (B)協助打掃環境清潔 (C)取締交通違規事項 (D)提供各式經濟援助
- 【題組】當時的巡警常會藉助某團體來防範匪徒與救災,其團員多由地方上身強體健、品行端正的青壯年男子組成,皆為義務 職,沒有報酬。上述應是指此時期的什麼團體? (A)義勇隊 (B)壯丁團 (C)鄉
- 飯店業者常運用需求法則,針對不同時段的來客數量設定不同的價格,希望盡可能提高住房率。附表為某飯店原本房價及優惠後房價,根據表中資料判斷,若不考慮其他條件,下列何者最可能是該飯店推出優惠方案之前的
- 【題組】信中所指的「商務戰爭」應是下列哪一戰爭?(A)鴉片戰爭 (B)英法聯軍 (C)中法戰爭 (D)甲午戰爭。
- 【題組】信中所提到的「特別的權利」,最可能是下列何者?(A)協定關稅 (B)片面最惠國待遇 (C)互派公使 (D)領事裁判權。
- 【題組】信中所指「1858 年的條約」為何?(A)《南京條約》 (B)《璦琿條約》 (C)《馬關條約》 (D)《天津條約》。
- 【題組】傑克所說的「兩個強盜」最可能是指下列何者?(A)英國、俄國 (B)英國、法國 (C)美國、法國 (D)俄國、日本。
- 【題組】信中最後一段提到「別再參與中國的內戰」,指的是?(A)林爽文事件 (B)三藩之亂 (C)太平天國之亂 (D)庚子拳亂。
- 【題組】這封信最後提到的「起義者」可能是何人?(A)林則徐 (B)曾國藩 (C)洪秀全 (D)康有為。
- 下圖中,皇帝與欽差大臣分別是指下列何人? (A)道光皇帝、林則徐 (B)咸豐皇帝、李鴻章 (C)乾隆皇帝、曾國藩 (D)光緒皇帝、康有為。
- 在馬關條約中,其中有一條內容為「允許日本人在通商口岸設廠製造」,之後其他列強也紛紛比照日本在中國設廠, 請問:當時其他國家是根據哪一個法源,享有同樣的特權? (A)租界 (B)領事裁判權 (C)協
- 八股文從明朝開始成為科舉考試的主要格式,但是由於文體較難及壓抑士人思想,因此最早在清末的哪次改革運動中,提 出廢除八股考試? (A)自強運動 (B)戊戌變法 (C)明治維新 (D)立憲運動。
- 清末列強加緊對中國展開侵略,紛紛租借港灣,畫分勢力範圍,清末列強的瓜分風潮於下列哪一場戰爭後展開? (A)鴉片戰爭 (B)英法聯軍 (C)甲午戰爭 (D)八國聯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