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社會變遷三層面(器物層次、制度層次、理念層次)的敘述,何者錯誤?
(A)器物層次的變遷,往往會影響及制度層次,甚至理念層次的改變
(B)理念層次常關係到一個社會的歷史、文化背景
(C) 理念層次的改變有時易引起某些人的排拒。
(D) 制度層次的改變速度,往往在三層次中是最慢的
(A)器物層次的變遷,往往會影響及制度層次,甚至理念層次的改變
(B)理念層次常關係到一個社會的歷史、文化背景
(C) 理念層次的改變有時易引起某些人的排拒。
(D) 制度層次的改變速度,往往在三層次中是最慢的
參考答案
答案:D
難度:簡單0.705479
統計:A(13),B(17),C(5),D(103),E(0)
內容推薦
-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國民政府遷臺後局勢緊張,但哪一事件,促使美國派遣艦隊保衛臺灣海峽安全? (A) 越戰 (B)韓戰 (C)古寧頭戰役 (D)八二三砲戰。
- 在哪一年時,中美共同簽署防禦條約,美國正式將臺灣納入其太平洋防衛體系的一部份? (A)民國40年 (B)民國41年 (C)民國42年 (D)民國43年。
- 藝術教育學者Betty Edwards從Roger w. Sperry對人類大腦功能研究的發現中體悟到應用下列那一項腦部功能於繪畫教學(A) 「R模式」的傾向直覺性、空間立體性、感性(B) 「R模式」
- 社會變遷,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A) 器物、制度、理念三個面向會互相影響 (B) 器物變遷是社會變遷中最明顯的現象 (C)理念變遷必須歷經長時間的發展,才能出現顯著的變化 (D) 為了穩定社會秩序,
- 西元1953年韓戰結束,並簽署停戰協定,雙方以北緯幾度為界? (A)35度 (B)36度 (C)37度 (D)38度。
- 「臺灣成為西太平洋反共防線的一環……。」這背景應是哪個時期? (A)韓戰後美國派遣艦隊巡防臺灣海峽 (B) 八二三砲戰後 (C)臺灣光復後,政府的主要政策 (D)二二八事件後。
- 民國38年是非常重要的一年,對中共而言,具有關鍵性的轉捩點。何者正確? (A)中共受到嚴重的挫敗,國民黨獲得重大的勝利 (B) 美國與我國斷交,情勢危急(C) 國民政府節節敗退,只好播遷來臺 (D)
- 有關宋朝畫院的描述,下列那一說法有誤?(A)兩宋畫家見於記載者,畫院畫家人數少於畫院以外之畫家(B)公佈課題於天下以試畫工,其畫題多取古詩為之(C)公佈課題於天下以試畫工,其畫題內涵偏重禮教題(D)宋
- 購物的方式改變。網路買賣熱絡,財政部打算對賣家課稅的想法。這說明了何種意涵? (A) 器物生活帶動了社會制度的變革 (B) 社會制度影響了價值觀念的改變 (C)社會制度影響了器物生活的改變 (D)
- 美國將臺灣納入西太平洋防衛體系的一環,是因為哪個事件的刺激? (A) 古寧頭戰役 (B)八二三砲戰 (C) 越戰 (D)韓戰。
內容推薦
- 民國43年,美國與中華民國簽訂哪一條約,將臺灣納入西太平洋防禦體系的一環來防止共產勢力擴張,? (A)《中美共同防禦條約》 (B)《中美共同反共條約》 (C)《中美共同防赤條約》 (D)《中美共同聯防
- 中共占據大陸後,哪一國曾與我國訂立共同防禦條約? (A)日本 (B) 聯合國 (C)美國 (D)蘇聯。
- 西元1949年,國民政府到臺灣之後,中共企圖要以武力解放臺灣,在哪一場戰爭爆發之後,減緩了中共的威脅,也讓美國介入兩岸事務? (A) 八二三砲戰 (B)第二次世界大戰 (C)韓戰 (D) 越戰 。
- 下列四項特徵中那一項不包含於心理學家梅耶(N.C. Meier,1893-1967)所提示的藝術家特殊才能六大特徵之內?(A)藝人風範(craftsman attitude)(B)堅毅精神(volit
- 韓戰爆發後,美國與我國簽訂哪一條約,加強中美合作? (A)《臺灣關係法》 (B)《中美日安保條約》 (C) 《對華白皮書》 (D)《中美共同防禦條約》。
- 報紙標題寫︰「美國派遣第七艦隊協防臺灣海峽」、「美援來了!」是在那之前哪一場戰爭剛爆發? (A)以阿戰爭 (B) 越戰 (C)韓戰 (D)第二次世界大戰。
- 歷史曾記載美國第七艦隊於何時首次巡防臺灣? (A)對日抗戰勝利後 (B)八二三砲戰後 (C)韓戰爆發後 (D)越戰發生後。
- 許多五、六十歲的人,小時候曾穿過印有「中美合作」的麵粉袋所做的內褲。請問:當時美國提供臺灣經濟援助的背景為何? (A)越戰爆發 (B)美國將臺灣納入大西洋防衛體系的一環 (C) 中美斷交 (D) 美國
- 韓戰爆發後,哪國家發動「抗美援朝」,出兵支援北韓抵抗美國? (A)越共 (B)日本 (C) 俄共 (D)中共 。
- 北韓出兵攻打南韓,聯合國派遣以美國為首之聯軍參戰,此即為韓戰之爆發。請問:該場戰役發生在哪一年? (A)西元1949年 (B)西元1950年 (C)西元1951年 (D)西元1952年。
- 西元1949年,國民政府遷到臺灣,孤立無援。因此,蔣中正先生只能寄望哪一國家的援助? (A)日本 (B) 美國 (C)中共 (D) 蘇俄 。
- 美國為防止共產勢力擴張,將臺灣納入援助,何者並非援助項目? (A) 外交 (B)經濟 (C) 反攻大陸 (D) 軍事 。
- 國共內戰,使國民政府播遷臺灣,但因哪一場戰爭爆發而使得中共擱置覬覦臺灣計畫,轉而與美國進行對抗? (A)八二三砲戰 (B)古寧頭戰役 (C)韓戰 (D)越戰。
- 在民國68年「國際要聞」出現了如下的文句︰「美國總統卡特為了己身利益,不顧國際道義,現在最要緊的是靠自己。」最有可能是指下列何者? (A) 美國參加韓戰 (B)美國出兵攻打伊拉克 (C) 美國與中共建
- 聯合國在某年做出如下決議︰「決定將蔣介石的代表從它在聯合國組織及其所屬一切機構中驅逐出去,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權利,承認中國在聯合國組織的唯一合法代表,並立即。」請問:這應該是何年的決議文? (A)19
- 民國38年播遷來臺的的中央政府,推行何項政策來穩定臺灣當時的政局? (A)和美國簽訂防禦條約 (B) 推行民主憲政 (C)擴展國際貿易關係 (D)頒布戒嚴令 。
- 西元1949年之後,兩岸爆發過幾次戰爭,何者錯誤? (A) 這些戰爭都未打到臺灣本島 (B) 中共想以武力解放臺灣 (C)為了防止共產勢力的擴張,美國派出艦隊巡防臺灣 (D)美國與中共簽訂《中美共同
- 評估管理者績效之良瓠,可根據下列哪項因素作為判斷的準則? (A)品質與速度 (B)效率與效能 (C)成本與收益 (D)品質與成本
- 我國於何時退出聯合國? (A)民國57年 (B)民國60年 (C)民國62年 (D)民國68年。
- 李登輝繼任總統後,採取的是哪一項外交政策? (A)彈性外交 (B)鞏固外交 (C)務實外交 (D)經濟外交。
- 「第二十六屆聯合國大會違反憲章規定,通過附匪國家之提案,我們本『漢賊不兩立』之立場及維護憲章之尊嚴,宣布退出所參與締造的聯合國……。」,以上是《中華民國退出聯合國告全國同胞書》的部分內容。請問:這封書
- 由何事的發生,美國宣布終止《中美共同防禦條約》? (A)韓戰的爆發 (B)中共與美國建交 (C)越戰的失利 (D)中共加入聯合國。
- 民國六十年代,我國在外交的變化,中共與美國建交,這是發生在什麼時候? (A)民國66年 (B)民國67年 (C)民國68年 (D)民國69年。
- 夫對於妻或妻對於夫之權利,於婚姻關係消滅後多久,其時效不完成? (A)1個月 (B)6個月 (C)9個月 (D)1年
- 哪一位總統任內推動務實外交? (A)蔣中正 (B)蔣經國 (C)李登輝 (D)陳水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