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閱讀下列短文,回答26〜28題:

大部分植物都有維管束組織以運輸物質,包含水分及養分,其中對於養分的運輸解釋,目前以德國植物生理學學家孟奇在西元1927年所提出的「壓力流學說」,最被大家所接受。根據壓力流學說,韌皮部內的糖液流動是靠兩端的糖分濃度不同所推動的,這種運輸方式與木質部大不相同。

    韌皮部內糖分濃度較高的地方,稱為「供應處」,指的是行光合作用或分解澱粉產生糖分的部位;相反的,韌皮部內糖分濃度較低的地方,稱為「需求處」,指的是植物體消耗或儲存糖分的部位。韌皮部中的每條運輸管道,各都有一個供應處和需求處,所以韌皮部內單一條運輸管道,其運輸養分的方向只有一個,即供應處往需求處運輸,但不同條管道的運輸方向則可能不同。

    韌皮部的運輸方向依供應處和需求處所在位置而定,兩者的位置也可能隨季節或植物發育時期而改變,例如夏季時,儲存養分的部位為需求處,到了隔年春天時,原本儲存養分的部位開始分解澱粉產生糖分,以供應植物體其他部位使用,此時這部位就轉變成供應處。

(資料參考來源/科學Online-科技部高瞻自然科學教學資源平台ttp://highscope.ch.ntu.edu.tw/wordpress/?p=6725)


26.科學家藉由芽蟲的針狀口器插入植物莖部而證實壓力流學說。試問芽蟲若以針狀口器插入右圖(五)植物莖部橫切面取食,應是哪一部位?又該部位名稱為何?
(A)甲、韌皮部
(B)丙、韌皮部
(C)甲、木質部
(D)丙、木質部。 php3oOv4L

參考答案

答案:A
難度:適中0.428571
統計:A(3),B(1),C(0),D(3),E(0)

內容推薦

內容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