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45. 換用不同寬度帶鋸條時,應同時調整帶鋸機之
(A)電壓
(B)速度
(C)導件
(D)床台角度。
(A)電壓
(B)速度
(C)導件
(D)床台角度。
參考答案
答案:C
難度:適中0.5
統計:A(0),B(4),C(4),D(0),E(0)
內容推薦
- 由於材料厚度不同,選用鋸條應考慮 (A)鋸條寬度(B)鋸條長度(C)鋸條厚度(D)鋸條每 4 ㎜齒數。
- 適合銼削紅銅、鋁等軟金屬的銼刀為 (A)單切齒(B)雙切齒(C)曲切齒(D)斜切齒 銼刀。
- 劃圓內接正六邊形,其邊長是以該圓之何者劃成 (A)直徑(B)直徑四分之一(C)直徑三分之一(D)直徑二分之一。
- 帶鋸機鋸硬薄之鋼料時,應採用 (A)低速度、細鋸齒(B)低速度、粗鋸齒(C)高速度、細鋸齒(D)高速度、粗鋸齒。
- 手弓鋸鋸切時,鋸切面軌跡不直,其原因為 (A)鋸條裝置過鬆(B)鋸條裝置過緊(C)工件夾持太低(D)工件夾持太緊。
- 手弓鋸條標識之長度是指 (A)兩鋸齒間長度(B)鋸條全長(C)鋸齒部位長度(D)兩安裝孔中心距離。
- 工件最後精細銼光時常採用 (A)單切齒(B)雙切齒(C)曲齒(D)棘齒 銼刀。
- 稱呼分規之規格是指 (A)號數(B)角度(C)寬度(D)長度。
- 帶鋸條容易磨損,最可能原因為 (A)工件太軟(B)進給太慢(C)鋸條太厚(D)鋸條線速度太快。
- 鋸切工作中鋸條磨損,換新鋸條後,宜由另一端重行鋸切,主要原因是 (A)原鋸路較窄(B)原鋸路較寬(C)新鋸條太尖銳(D)原鋸路太熱。
內容推薦
- 鋸切較硬的材料應選擇 (A)較短(B)較厚(C)鋸齒較細(D)鋸齒較尖 的鋸條。
- 鋸切不規則內外形工件,宜選用 (A)立式帶鋸機(B)臥式帶鋸機(C)往復式鋸床(D)圓盤鋸床。
- 操作立式帶鋸機時,把床台面調成傾斜以鋸切模孔,其目的為 (A)配合鋸條關係(B)工件鋸成錐孔(C)容易鋸切(D)垂直工件。
- 銼削軟金屬工件宜選用 (A)粗(B)細(C)中(D)特細 齒銼刀。
- 鋸齒較細的帶鋸條,適合於 (A)厚材料(B)軟材料(C)快速(D)細加工面 鋸切。
- 手工作業中,可加工成最精確平面的方法是 (A)鋸切(B)銼削(C)鏨削(D)鑽削。
- 銼削同一加工面,使用銼刀粗細的選擇順序是 (A)細-中-粗(B)中-粗-細(C)粗-細-中(D)粗-中-細。
- 鉗工虎鉗的大小是以何者稱呼 (A)鉗口高度(B)鉗口寬度(C)鉗口可打開距離(D)螺桿直徑。
- 銼削內方孔之交角處,不宜使用 (A)圓(B)方(C)三角(D)平 銼刀。
- 拆卸銼刀柄時,應 (A)夾在虎鉗用力拔(B)以手鉗夾住刀柄扭轉(C)撞擊平板邊緣拆卸(D)撞擊鐵砧邊緣拆卸。
- 螺紋的標註"M10×25"中,"25"表示螺紋的 (A)節徑(B)大徑(C)牙深(D)螺距。
- 銼削工作中,銼刀愈長,則每分鐘銼削次數應 (A)愈多(B)愈少(C)先快後慢(D)先慢後快。
- 左螺紋標註時應加註 (A)L或LH(B)S或SH(C)R或RH(D)F或FH。
- 攻製"M12×5"螺紋,應先鑽孔之直徑宜為 (A)5㎜(B)5㎜(C)5㎜(D)5㎜。
- 銼削工作中,真正做切削的行程為 去(A)程(B)回程(C)去回程都有(D)由操作者決定。
- "M6"與"M10"二種螺紋相同的地方是 (A)大徑(B)節徑(C)螺距(D)螺紋角。
- 手工鉸刀柄的直徑通常比刀身 (A)相同(B)略大(C)略小(D)不一定。
- 攻製"M8"盲孔內螺紋,應鑽孔之深度較攻螺紋深度至少深約 (A)1~2㎜(B)3~5㎜(C)8~10㎜(D)12~15㎜。
- 銼削鋼料為防止夾傷工件,常以何者保護 (A)抹布(B)木板(C)鋁墊片(D)鋼板墊片。
- 何種孔不可以用鉸刀直接鉸孔 (A)鑽穿之孔(B)車削過之孔(C)錐度銷孔(D)未加工鑄件胚孔。
- 標註為"M20"的螺紋,是 (A)左螺紋(B)粗螺紋(C)細螺紋(D)雙線螺紋。
- 手工鉸削使用螺旋鉸刀,其主要目的為 (A)引導鉸刀進入孔內(B)防止鉸削振動(C)可鉸削錐度(D)潤滑較良好。
- 攻螺紋時,檢查螺絲攻垂直度宜用 (A)鋼尺(B)角板(C)直角規(D)游標卡尺。
- 銼刀銼削平面時,工件何處較易造成凸出 (A)前端(B)後端(C)中間(D)邊緣。
- 100. 鉸孔時引起振動造成不良孔面,其原因是 (A)孔徑太大(B)鉸削量太大(C)鉸削量不夠(D)切削劑過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