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17 應用生命週期模型(life-cycle model)分析社會安全制度(social security)的影響,在其他條件不變下,如果財富替代效果(wealth substitution effect)大於退休效果(retirement effect)加上遺贈效果(bequest effect)的總和,理論上,將使民間儲蓄:
(A)增加
(B)不變動
(C)減少
(D)不確定
(A)增加
(B)不變動
(C)減少
(D)不確定
參考答案
答案:C
難度:簡單0.754386
統計:A(8),B(0),C(86),D(10),E(0) #
個人:尚未作答書單:何謂超額負擔、所得的定義
內容推薦
- 有一種政治形式,其特色是:國家之主權如司法、財稅、軍警等,過去是由國王來執行,現在則淪入私人之手;而且這些國家主權隨著土地之轉移而轉移,或者隨著土地之分割而分割。因為土地是私人財產,所以國家主權亦成為
- 一名臺灣官員向朝廷報告:「臺地無源可開,但通其流,而源自裕。米穀不流通,日積日多……蓋由內地食洋米而不食臺米也。不食臺米,則臺米無去處,而無內渡之米船。無內渡之米船,則無外來之貨船。」依據你對東亞歷史
- 位學者認為:政府與人民間原有契約關係,政府應當保障人民的生命、自由和財產,才能獲得人民的認可,其統治才有正當性。如果政府不能善盡其義務,人民便可解除契約。我們如何理解這種理論?(A)柏拉圖的理想國理念
- 16 根據布坎南(Buchanan)與杜洛克(Tullock)的「最適憲政模型」,議案要表決通過,在下列何種投票法則下其外部成本為最低?(A)簡單多數決 (B)三分之二多數決 (C)五分之四多數決 (
- 7 已知一米商賣出 1,000 斤米,獲得 10,000 元收入。該米商賣出 1,000 斤米的成本為:平均成本= 8 元,固定成本 = 2,000 元。請問在此狀況下,此米商的生產者剩餘是多少?(A
- 明初政府規定:「民間寡婦三十以前夫死守制,五十以後不改節者,旌表門閭,免除本家差役。」這項法規反映了明代怎樣的社會情況?(A) 婦女道德規範的嚴格化(B) 致力提升婦女社會地位(C) 政府鼓勵敬老尊賢
- 某一時期中,農民開始開墾荒地,改善灌溉措施,並使用各種役畜,也用各種有機肥料,以增加農作收穫。逐漸形成定耕,並獲得土地的所有權。這種情況最可能出現在何時?(A)西周前期(B)戰國時期(C)西漢末期(D
- 15 若二種商品 X 與 Y 彼此獨立,其價格供給彈性都是無窮大。已知 X 與 Y 的價格需求彈性分別是 2 及 4,X 的貨物稅率是 10%,則在符合最適貨物稅原則下,Y的貨物稅率應為:(A) 20
- 6 已知一獨占廠商的邊際成本等於 20,為一固定值;如果該廠商所面對的需求曲線為Q = 100-P,式中,Q為需求量,P為價格。則在廠商利潤極大下,消費者剩餘是多少?(A) 1,600 (B)1,20
- 西方人論及某國時,指出:「該國原本閉關自守,後改其態,君民一德,變法維新,迄今不過五十年,而功效大著,以能收還其治外法權,列入萬國公會,成為完全獨立自主,平等之國矣。」這是指哪一個國家?(A)德國(B
內容推薦
- 西亞的美索不達米亞平原是古文明的搖籃,自古以來許多民族進出這個舞台,先後建立統治政權,留下了豐富的文明遺跡。下列諸民族統治此一地區的先後順序,何者正確?(A) 西臺人→阿卡德人→巴比倫人→亞述人→波斯
- 1816年,英王喬治三世派遣阿美士德(Amherst)出使中國,卻與清朝發生「禮節之爭」。清朝要求英使依「天朝定制」,覲見皇帝時行「三跪九叩頭禮」,英使以跪叩禮「有傷英國尊嚴」,堅持僅行「免冠俯首」。
- 9 假設貨幣需求的利率彈性為-0.2。若利率水準由4%上升到 5%,則貨幣需求會減少:(A) 0.2% (B)0.5% (C) 2% (D) 5%
- 18 政府對獨占廠商課徵商品稅,在一般情形下,將使獨占廠商的稅後利潤及稅後消費者支付的價格分別:(A)增加,提高 (B)增加,降低 (C)減少,降低 (D)減少,提高
- 一位歐洲學者有這樣的經歷:他出生時,多數世人還認定地球是一個扁平的陸塊;到他求學時,周遭已經有許多人相信地球是圓的,各地還流傳許多有關遠方新奇事物的傳說。這位學者鮮少離開家鄉,卻能根據平時蒐集的資料,
- 1920年代以來,印度聖雄甘地領導反抗運動,終使印度脫離英國的殖民統治;到了1960年代,美國黑人領袖馬丁‧路德‧金恩領導「民權運動」,也促使美國解除種族隔離政策。這兩個領袖的抗爭策略有何共同之處?(
- 一本古代算數書列了一道例題:「今有大夫、不更、簪褭、上造、公士凡五人。共獵得五鹿,欲以爵次分之,問各得幾何?」書中記載正確答案是:他們依次分別得到1又2/1又1/2/1/3隻鹿。請問,
- 10 根據新古典成長模型,以下敘述何者錯誤?(A)在恆定狀態下,每人產出成長率等於技術進步率 (B)在恆定狀態下,人口愈多的國家總產出愈多(C)在未達到恆定狀態之前,愈富有的國家成長率會愈高 (D)創
- 19 若某一商品的消費支出函數為 C = 1,000 + 0.4Y,Y是稅後所得。政府課徵該商品貨物稅率 5%,則該貨物稅率呈現:(A)累進性 (B)定率比例性 (C)累退性 (D)不確定
- 一位日本人寫一封信給在臺灣的友人,信封上標示的地址是「臺灣恒春郡海角七番地」。臺灣普遍擁有戶籍地址,和日治時期政府哪項建設事業有關?(A) 土地調查事業(B) 蕃地調查事業(C) 森林計畫事業(D)
- 一位民國時期的文人撰文紀念友人道:「他是中國思想界的一個清道夫,他把啟蒙的水灑向那孔孟瀰漫的大道上。因此時時被那無數吃慣孔孟的老頭子們跳腳痛罵,怪他不識貨。有時候他顯得疲乏了,失望了,忽然遠遠的覷見那
- 兩位士族出身的文人,回憶了時代和家族出路。甲文人雖然看到戰亂使其家族前途未卜,但他相信,如果他的子弟想要出仕為官,應該不會有什麼問題。乙文人對於士人家族的前途同樣感到渺茫,但他所處的時代,官員們幾乎不
- 11 設甲、乙兩人對某公共財之需求函數分別為 P + Q = 20 及 P + Q = 15,又該公共財之供給函數為 2Q – P = 5,P 表示價格,Q表示數量,根據前列條件,該公共財之均衡供給量
- 20 政府為興建一項新公共建設,對某一商品課徵貨物稅以籌措財源,若僅能就下列二種課徵方式之一選擇,(1)在 2011年課徵 10%貨物稅,或(2)自 2011年起連續五年每年課徵 2%貨物稅,則何種課
- 歷史上,一些著名的革命運動都有一些響亮的口號,這些口號經常表露了參與革命者所要追求的理想。下列何者正確?(A) 1688年的光榮革命:沒有代表,不納稅(B) 1776年的美國革命:自由、平等、博愛(C
- 評論家討論圖二的畫作,說畫家精研透視法,對物體的結構、光影效果十分瞭解,也注重物像解剖,花瓣、枝葉畫得都維妙維肖。這幅畫作應當是:(A)元代的工筆畫,受到阿拉伯人的影響(B)明代的文人畫,受到知識份子
- 有本臺灣地方志提及某地的築城:「他們蓋的城很小,根本就不能算是城……但他們有好的船隻,也善用火砲,所以雖然軍隊數量不多,但各地的原住民都聽命於他們。他們又在城外設立市場,福建沿海商人頻繁前來和他們貿易
- 12 寇斯定理(Coase Theorem)指出,當交易成本為零,政府可藉由下列何種方式使外部成本內部化而具有效率?(A)按廠商造成之外部成本課污染稅 (B)按廠商減產至最適量之損失補貼(C)明確界定
- That book has stimulated ____. (A)her interest in science (B)her interesting on science (C)her inter
- 旅行團安排了一次德川日本古蹟之旅,為了讓團員享受一趟超值的深度旅遊,導遊預先對團員解說德川幕府的歷史發展。以下是導遊作的一些解說,何者正確?(A) 現今日本首都東京,舊稱江戶,是德川幕府的根據地(B)
- 圖二為日本統治期間臺灣發電設施之設備容量變化圖。請問,使1930年代設備容量急遽增加的設施為何?(A) 恆春的核能發電廠(B) 高雄的火力發電廠(C) 日月潭水力發電廠(D) 大甲溪水力發電廠
- 佛教、耆那教與印度教都是從古印度的婆羅門傳統衍發而來。佛教與耆那教起源於對婆羅門信仰的反抗,而印度教則主要是繼承、並改革婆羅門傳統而來。這三種宗教雖然有各自不同的發展,但仍共同接受婆羅門傳統的某些理念
- 圖一是十九世紀末期歐洲某一族群向外移動的路線圖。這個民族原本來自外地,移入後不斷受到外來干擾,十九世紀起向外移動,前往拉丁美洲與美國。也有人提倡移往巴勒斯坦,希望建立自己的國家。這個民族是:(A)猶太
- 一塊碑文寫道:「勘定朴仔籬處,南北計長二百八十五丈五尺,共堆土牛一十九個,每土牛長二丈,底闊一丈,高八尺,頂寬六尺;每溝長一十五丈,闊一丈二尺,深六尺。永禁民人逾越私墾。」這塊石碑最有可能是為確立何種
- 作家撰寫家族的歷史時,寫到:「父親於1900年出生在一個海港城市中,城中到處是商店、市集。家鄉早在1888年時就出現了電話設備,1903年時有軌電車開始運作。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家鄉受到戰火波及,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