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廣陵散」是最古老,最著名的古琴曲之一,出自一個殘酷血腥的歷史復仇故事──聶政刺韓王。該故事發生在戰國時期,在此前此後的多種文獻中都曾被提到過。在蔡邕(133~192)編輯的古琴名曲集琴操中我們也可以找到這一故事,據說是一首無名古琴曲的出處和來源。  聶政之父為黃河中流的韓王鑄劍,但劍未能按時鑄成,遂遭韓王殺害。家中突然無依無靠,當時聶政尚未出世,長大以後才得知此事。為報殺父之仇,他離家出走,聶政找到韓王,拔劍行刺,但刺殺未遂,越牆而逃,逃往泰山。  途中他路遇彈琴的仙者,拜其為師,學琴歷時七年,然後重返韓國,一心復仇。為避免被認出,他改頭換面,「漆身為厲,吞炭變其音」。在去京城的路上,他偶遇其妻。妻子遞給他一把梳子(可以想見當時他是如何的邊幅不修)。當他轉身對妻子微笑的時候,她卻失聲痛哭起來,聶政問她為何哭泣,她說她的丈夫聶政已經離家七年了。「齒似政齒,故悲而泣。」「天下人齒,盡政若耳。故為泣乎?」聶政相別而去,復入山中。報仇談何容易,他嘆口氣,援石擊落其齒。  三年之後他再次返鄉,沒人能認出他來,他於城闕下彈琴時,觀者成行,馬牛止聽。韓王聽說此事後,便下旨召他進宮。聶政在宮中撫琴弄音。當韓王聽得如痴如醉時,聶政便取出預藏於琴中的刀刺殺了韓王。為了不牽連其母──即使在我們現在的時代,父母仍要為子女的行為負責的,他拿劍自毀容貌,斷其形體,務使無人能認出刺客。  聶政死後曝屍於市,辨屍者千金懸賞。終於,有婦人哭著出來說:「此所謂聶政也。為父報仇,知當及母,乃自犁剝面,何愛一女之身,而不揚吾子之名哉?」然後,她在聶政身邊躺下,擁其身體,絕脈而亡。(選自林西莉古琴的故事)
46.閱讀上文,以下何者為真?
(A)琴操是一本古琴名曲集,編於戰國時期
(B)聶政的故事應可在史記裡找到
(C)「廣陵絕響」一語,即是聶政死後,廣陵散即無人會演奏的典故。
(D)聶政死後被「曝屍於市,辨屍者千金懸賞」,目的是為了得知聶政所彈奏的曲譜。

參考答案

答案:B
難度:非常困難0
統計:A(0),B(0),C(0),D(0),E(0)

內容推薦

內容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