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2、下文為范蠡乘輕舟以浮於五湖的故事,節選自《國語》。請於閱讀完後回答下列問題:  反至五湖,范蠡辭於王曰:「君王勉之,臣不復入越國矣。」王曰:「不穀疑子之所謂者何也?」對曰:「臣聞之,為人臣者,君憂臣勞,君辱臣死。昔者君王辱於會稽,臣所以不死者,為此事也。今事已濟矣,蠡請從會稽之罰。」王曰:「所不掩子之惡,揚子之美者,使其身無終沒於越國。子聽吾言,與子分國;不聽吾言,身死,妻子為戮。」范蠡對曰:「臣聞命矣。君行制,臣行意。」遂乘輕舟以浮於五湖,莫知其所終極。  王命工以良金寫范蠡之狀而朝禮之,浹日而令大夫朝之,環會稽三百里者以為范蠡地,曰:「後世子孫,有敢侵蠡之地者,使無終沒於越國,皇天后土、四鄉地主正之。」【注釋】1..浹日:十天。浹,音ㄐㄧㄚˊ。2.四鄉地主正之:四方官長作證。地主,地方官。正,證。
(3)( )《史記》記載范蠡離開越國後,曾自齊遺文種書曰:「蜚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為人長項鳥喙,可與共患難,不可與共樂。子何不去?」後句踐果賜死文種。可見范蠡離開越國的真正理由是: 
(A)告老還鄉,優遊林園,狩獵為樂 
(B)深知君王可以同患,難以安處,及時避禍才是上策 
(C)君要臣死,故畏罪潛逃 
(D)句踐威脅:「不聽吾言,身死,妻子為戮」,不得不連夜走避。

參考答案

答案:B
難度:適中0.666667
統計:A(0),B(8),C(2),D(0),E(0)

內容推薦

內容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