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一)昨晚夢到她了,已經很久沒有入夢來的母親,用如往常一樣的神情和語氣,和我說著話,雖然醒來時,已經忘記夢中到底聊了些什麼,但,仍然讓我在醒來後,仍無時無刻溫習著這種有媽媽的感覺。佛家常說:「生死事大」,十九歲的我,在一場交通意外中失去至親,或許這是我要比一般人較早開始思索生死問題的最主要原因。生命的脆弱與無常,是如燭火般燃燒殆盡?是靈魂的昇華?還是如佛教所言重新進入輪迴轉世之中?多年後,當自己也擔負起母親的角色,和孩子描述著「天上阿嬤」的樣貌時,孩子問了句:「媽媽,那你以後上天堂,還會遇見阿嬤嗎?」雖然我一直懷抱著期望,但我與摯愛的母親真的仍有再見面的一天嗎?思索多年的我,卻仍然沒有答案。每天有許多嬰兒在世上出生,同時也有許多人離開了這個世界。就如同我這十幾年來魂牽夢縈的母親,離開之後,究竟到了哪裡呢? 猶如司馬遷《報任少卿書》所言:「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生命的存在價值,與其執著於壽命長短,不妨決定於其在世間的貢獻。聖賢已逝,但箴語猶存,中外各代的名家創作百花齊放,在文學、美術、音樂、科學各領域,一直帶給後世源遠流長的影響力,可謂雖死猶生。如果每一個生命體,都可以發揮自己潛在的智慧與能力去利益眾生,使世界能因此而更加美好,其價值的建立,絕不會只侷限在一期生命的生死框架中。經過數十年之後,雖然心中一直有著遺憾,但回首這一路走來,每一步都彷彿有母親相伴,仍然無比地踏實而堅定。她雖去得較早,但在世時致力發散智慧與慈悲的光輝,如同人間的一點星火,燎原出人間許多的溫暖與希望,有如恆河中的一粒泡沫,雖然稍縱即逝,仍踏實地為我構築了源遠流長的生命之河。題目卷 第5頁 / 共5頁5無論是在子女心上所烙下的人格印記,或是二十八年來,她曾經諄諄教誨的眾多莘莘學子身上所留下的正念,都讓我能明顯地感覺到,母親的言行身影處處可見。轉念之後,讓我從此能用更深澈、更宏觀的眼光來看待存有,雖然我至今仍無宗教信仰,但這一種影響力,應該就是佛教所言之「法身猶存」吧!有一首著名的西洋樂曲「淚灑天堂」(Eric Clapton - Tears in heaven) ,是一位痛失五歲愛子的父親所作,這是一首我已經唱了很多年的歌,一直是它,陪我度過這些年的母親節。歌詞中對於將來是否能在天堂重逢,而就算相遇,彼此是否能認得出對方,種種迷惘而不知所措的心情躍然紙上。因為不可預見的前方仍是未知數,更遑論該如何跨越生死的藩籬,且奢求能接續起往日的天倫之樂?但是他知道自己必須從悲傷中站起,找到繼續走下去的方法,努力地活出自我的價值,並期許跨越障礙後,未來將會是一片祥和。我至今雖仍放不下「重遇」的夢想,但已經比較能有情而無傷地去珍惜懷念有母親相伴的那一段歲月,也經由遭逢巨變的滄桑,將年輕時的執著,逐漸轉化為接受生命,珍愛當下。讓該來的來,也讓該去的去,平常地活在此刻的真實裡,做個喜悅的人,利益眾生。正如泰戈爾所言:「讓生命美如夏花,讓死亡麗如秋葉。」 ,期許自己能歡喜地迎接生命中新的事物,也能好好珍惜每一個因緣和合的相聚,來去自在,灑脫自然。
1. 根據文章內容,作者在經歷母喪至今數十年,以下說明何者較貼近文意?
(A)一直處於「子欲養而親不待」的悲痛之中無法自拔
(B)想藉由中外各代的文學、音樂、美術的名家作品療傷,但成效不大
(C)作者的母親創作了「淚灑天堂」一曲,對作者影響極大
(D)從盼望有朝一日可與母親重聚,轉而珍惜所有,讓每一天都過得有意義
1. 根據文章內容,作者在經歷母喪至今數十年,以下說明何者較貼近文意?
(A)一直處於「子欲養而親不待」的悲痛之中無法自拔
(B)想藉由中外各代的文學、音樂、美術的名家作品療傷,但成效不大
(C)作者的母親創作了「淚灑天堂」一曲,對作者影響極大
(D)從盼望有朝一日可與母親重聚,轉而珍惜所有,讓每一天都過得有意義
參考答案
答案:D
難度:適中0.5
統計:A(0),B(0),C(0),D(0),E(0)
內容推薦
- 死後「ㄕˋ」號:
- 下列各選項「 」中的解釋,何者正確?(A)「滂沱」→雨下得很大的樣子 (B)「霹靂」→連環閃電(C) 「終日不成章」→整天寫不出一篇文章 (D)「序幕」→事情的結尾
- 下列敘述何者敘述不合理?(A)「夜郎自大」與「兩腳書櫥」皆為貶義(B)「阮囊羞澀」與「簞瓢屢空」都是經濟拮据的具體表現(C)因為這本小說內容味同嚼蠟,所以奇貨可居(D)身陷囹圄仍執迷不悟的人通常是
- 「每一時的鼻息耳目都浸潤在自然裡,霜風雪雨皆是心情,鳥獸蟲魚盡是點滴。」這是說明作者的心境,已經達到何種境界?(A)視若無睹 (B)心想事成 (C)天人合一 (D)無動於衷
- 辨別「 」中的字所屬詞性,何者完全正確?(甲)「 昏」天暗地→形容詞 (乙) 飲「水」思源→名詞 (丙) 撥雲「見」日→動詞(丁) 百花「齊」放→助詞 (戊)有朋「自」遠方來→ 連詞 (己)「嗟
- 【題組】(二)子曰:「譬如為山……吾往也。」
- 下列四種人分別符合哪一種描述?請從甲至丁依照順序排列。甲:氣勢凌人,使人驚懼 乙:廚師 丙:官吏清廉,毫無貪贓枉法之事 丁:嘮叨,說話不停(A)剌剌不休、兩袖清風、阮囊羞澀、咄咄逼人(B)兔起鶻落
- 「紅燭溫爐,手注佳茗,異書在案,朱墨爛然。」這是描寫生活中的何種情趣?(A)深夜讀書(B)秉燭夜遊(C)以文會友(D)對酒當歌
- 【題組】依照上述詩作內容,何者錯誤?(A)描繪了月色籠罩下的田莊山景,以及與朋友相聚歡言談笑、酣暢賦詩的悠然情趣(B)「暮從碧山下」一句,點名了時間、地點和人物活動的環境(C)「我醉君復樂,陶然共
- 下列文句,何者文意最為通暢?(A)因為你不去,我還是要去 (B)他年紀既然小,膽子卻不小(C)雖然這是第一次,所以做得很好 (D)她的作品不是不好,而是缺少創意。
內容推薦
- 有人說:「智者的舌頭,放在心裡;蠢材的心,掛在舌頭上。」這段話的重點與下列何者相關?(A)知足(B) 好學 (C)感恩(D)慎言
- 音樂演奏廳要防止聲音反射造成的干擾,常利用下列方法:(甲)裝吸音板;(乙)天花板做成傾斜形狀;(丙)牆壁設計成不對稱形;(丁)把建築物的空間加大,長度由10公尺改為20公尺;(戊)四周牆上掛上呢絨
- 月色「ㄐㄧㄠˇ」潔:
- 關於聲音和光的敘述,下列何者錯誤? (A)聲音需要介質傳播,但光可以不需要 (B)聲音的傳播速率:空氣<水<玻璃,光的傳播速率:空氣>水>玻璃 (C)陰天時先見閃電再聞雷聲,是因為閃電先產生 (D
- 「嗟」哉:
- 「擢」髮難數:
- 一語成「讖」:
- 下列「 」中的通同字的使用,何者正確?(A)「衡」於慮,而後作:恆(B)「屬」之廷尉:主(C)「曾」益其所不能:增(D)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藩。
- 星「宿」:
- 【題組】( )本文告訴我們什麼道理?(A)家財萬貫,不如一技在身 (B)環境對人具有很深的影響 (C)墨子是一位悲天憫人的學者 (D)染絲是一種絕技,炎黃子孫當設法學習。
- 下列「 」中的字,何組詞性相同?(A)「咄」咄逼人/不盡長江滾滾「流」(B)「傲」視群倫/「空」乏其身(C)步步為「營」/撮一「撮」桂花(D)「胼」手胝足/必先「苦」其心志。
- 技藝精「ㄓㄢˋ」:
- 宋季雅罷南康郡,市宅,居僧珍宅側。僧珍問宅價,曰:「一千一百萬。」怪其貴。季雅曰:「一百萬買宅,千萬買鄰。」 (節錄自南史呂僧珍傳)【題組】( )宋季雅的觀念與至聖先師孔子的哪一點想法相近?(A)
- 關於<故鄉的桂花雨>的寫作手法,下列何者正確?(A)作者由氣味、外形、採收桂花情景、幻想吃桂花等面向來描寫桂花(B)文中以桂花為主軸,寫出懷鄉的心情,藉物抒懷、敘事寄情(C)以「兒童解得搖花樂,
- 【題組】「沒」骨花卉
- 下列「 」中的字,何者字義正確? (A) 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茂盛 (B) 真人面前不說「假」話:借 (C) 待人總是能夠「將」心比心:以、用 (D) 充分的證據,讓對方無從辯「駁」:
- 但微「ㄏㄢˋ」之:
- 有關<生於憂患死於安樂>的簡介,下列何者有誤?(A)先舉例後論證,引出人才多在憂患中造就(B)後以正反兩面論證,說明人處困境能激發鬥志(C)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為綱領,貫串全文(D)用實
- 【題組】針「ㄓˇ」
- 【題組】( )眾人對宋季雅高價買靠近僧珍的房子深感好奇,請問下列何人最了解他的想法?(A)興哲覺得宋季雅躲避政治災禍(B)書盡覺得宋季雅想要攀附僧珍(C)俊傑覺得宋季雅敬重僧珍人品(D)敬騰
- 下列「 」中的注音寫成國字後,何組字形相同?(A) 我住的地方環境清「ㄧㄡ」/歸隱之後,他的生活 好不「ㄧㄡ」閒 (B) 失去了摯愛,他悲不可「ㄧˋ」/考試失利之後,他整日「ㄧˋ」鬱寡歡 (C)
- 終日不成章,( 1 )。( 2 ),相去復幾許。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
- 《論語》、《孟子》是儒家的兩部重要經典,下列關於此兩者的說明,何者正確?(A)兩者都屬紀傳體,《論語》篇幅較長,言詞犀利(B)兩者篇都名取自首章開頭幾字,篇名多與內容有關(C)《論語》成書孔子不
- 【題組】自「ㄐㄧㄣ 」
- 追鹿的獵人,是看不見山的;捕魚的漁夫,是看不見水的。眼中只有鹿和魚的人,不能看到真正的山水;眼中只有偶像的人,永遠找不到自我真實的性靈。(潘台成追鹿的獵人)【題組】( )作者藉「眼中只有鹿和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