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七)U3 及其周邊電阻組合成的電路為何?【2 分】
參考答案
無參考答案
內容推薦
- 3寫出 C 點之氣相及液相組成,並求出 C 點之氣/液相莫耳比。(8 分)
- (二)承小題(一),求出丙烯的密度?【5 分】
- (六)可變電阻 VR1 功能為何?【2 分】
- 六、解釋下列名詞:(每小題 4 分,共 16 分)⑴在 C++程式語言中,假設有一 3 維陣列 M,其各維度之最低指標(lowest subscript)分別為 LLL3,最高指標(h
- 2混合液之組成 X1= 0.6 時,加熱至多少度時開始沸騰?(6 分)
- 四:(一)一瓶子重 1305 g,當瓶子裡頭灌滿水後重 12410 g (水密度= 0.9970 g/mL);當在 24℃下換成丙烯裝填後瓶重為 2959 g,(氣體壓力為
- (五)若 Vc=-0.25V,則可變電阻 VR1 阻值為何?(需計算至小數點以下第 1 位)【2 分】
- ⑵這些可見變數分別是在那個敘述中宣告的?
- 二、二位元通訊系統之傳送信號為si(t),(i =1,2) ,經由雜訊通道所接收之信號其判斷式可表示為,其中n0 為均勻分布之雜訊,其判斷結果之條件機率如下:假設 s1 及 s2 的傳送機率均等,且為
- 一、在一200 dm3定體積的批式反應器(Batch Reactor)中首先以 70% A成分和 30% N2加壓到 30 atm並在恆溫 227℃下進行 A→B +C 之反應:(20 分)
內容推薦
- 四、電池內之反應為 Cd(s) + Cu2+→Cd2+ Cu(s)。1計算此電池在 25℃之標準電動勢(electromotive force)。(5 分)
- 三、試證明以下之語法是不明確的(ambiguous)。(16 分)
- (八)Vo 電壓為何?【2 分】
- (四) 承小題(三),丙烯的分壓為何?【5 分】
- 2計算此電池反應之平衡常數及標準反應自由能(Gibbs energy of reaction)。(10 分)
- 三、若某河流之流量資料如下表所示:⑴試以韋伯法計算超越機率為 80%(Q80)之流量。(10 分
- (九)ZD1 作用為何?【2 分】
- 56 Cathy, a used car dealer, turns the odometer of the car back from 60,000 to 18,000 kilometers. Bi
- 3當 Cd2+、Cu2+ 之活性度(activity)均為 1 時,此反應是否自發?(5 分)已知 25℃下電極之標準還原電位為:Eo(Cd2+/Cd) = -0.4022 V;Eo(Cu2+
- (十)C1(0.1µF)作用為何?【2 分】
- 三:(一)請寫出K, K+, S2-, Cl-, Ca2+的電子組態。【8 分】
- 17 考慮一個圓形的平行板電容器,電容器內部充滿介電質常數為 K 的介電質,平行金屬圓盤的間距d 比其半徑 R 小很多;當以一固定的電流 I 為此電容器充電時,下列何者正確? (A)電容器內部的磁場大
- 五、2HI(g)→H2(g) + I2(g) 為二階反應,當時間 t = 0 時,HI 初濃度[HI]0 = C0。1試導出反應速率表示式(rate expression),即 HI 濃度與時
- (十一)當溫度上升至 100℃時且 VR1 阻值不變,此時 Vo 電壓為何?【2 分】
- (二)承小題(一),請比較五者原子或離子半徑的大小。【5 分】
- (二)U1 為何種電路?作用為何?【2 分】
- (十二)本電路所能量測溫度的範圍為何?【3 分】
- (三)承小題(一),請比較五者的游離能大小。【5 分】
- (三)Vb 電壓為何?【2 分】
- 四:如【圖 4】所示電路,其中 Q1之 VT=1 V,K=0.5 mA/V2,請回答下列問題:(請計算至小數點以下第 2 位)(一)Q1為何種類型的場效應電晶體?【3 分】
- (四)U2 及其周邊電阻組合成的電路為何?【2 分】
- 三、下列表格為某地區往後 30 年兩種可能供水方案,分別為建造成本及操作與管理成本。請選出最低成本之供水方案,假設利率 0~10 年為 6%,10~30 年為 5%。(20 分)建造成本(×103)
- 二、如圖二之電路,若輸入正弦波vi之均方根值為 120 V(rms),變壓器一次側與二次側之線圈匝數比等於 10,二極體電壓降VD = 0.7 V,試推導出vo之輸出電壓平均值Vo(avg)=?,以及
- 1•下列哪一個數不是質數?(A)89 (B) 23 (C) 41 (D) 91
- 目前商用安全氣囊內含有 MoS2-S-NaN3 顆粒,其中 MoS2 是潤滑劑,當受撞擊時,S 燃燒產生熱能,並促使疊氮化鈉(NaN3)發生分解反應,迅速放出大量氮氣和金屬鈉。如果在 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