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林貞貞《與山海共舞》:「浮嶼指的是一種長在潭中的草,經長期生長後累積成堆,人可以踩在上面不會下沉。□□人會在浮嶼上放置竹編或籐編的魚筌,等魚兒自行上門。」上文的□□,應填入哪一原住民族?
(A)阿美族
(B)邵族
(C)達悟族
(D)太魯閣族
(A)阿美族
(B)邵族
(C)達悟族
(D)太魯閣族
參考答案
答案:B[無官方正解]
難度:非常困難0.190476
統計:A(0),B(4),C(16),D(1),E(0)
內容推薦
- 十七世紀初,荷蘭人占領澎湖後,明朝曾派沈有容前往交涉,使荷蘭人撤往臺灣。事實上臺灣的面積較澎湖大了許多,為何明朝寧保澎湖而默許荷人前往臺灣發展? (A)臺灣當時不在明朝的主權範圍之內 (B)沈有
- 馬丁路德在還沒向羅馬教廷宣戰以前,經常為信仰問題所苦,然而在閱讀《新約‧羅馬人書》之後,體會到哪一個道理,造就了他神學理論的基礎? (A)唯信得救,即唯有真誠的信仰,才有得救的可能 (B)服從與
- 十六世紀以後,歐洲各地因為宗教衝突或是國家之間的爭霸,爆發了一連串的戰爭。而法國幾乎都會在各大戰爭裡輒上一腳。法國之所以能躍居歐洲首霸地位,全拜哪一戰爭所賜? (A)英法百年戰爭 (B)徐馬爾卡
- 關於「商業資本主義」的敘述,何者說明錯誤? (A)發生在十六世紀中葉到十八世紀中葉 (B)主要是商人的投資 (C)它的產生,與黑死病之後人口的成長及物價上漲的刺激有關 (D)商業資本主義的產生主
- 英雄蒐集Google Map上的資料,以完成歐亞大陸的地理作業,卻因為一張氣候圖而中斷,因為他看不懂。請幫他分析左下這張圖的氣候特色為何? (A)雨量變率小 (B)深居內陸降水稀少 (C)夏季
- 1624年到1661年間,荷蘭聯合東印度公司占有臺灣,以之為基地進行東亞貿易。當時,臺灣哪一種出口商品最具國際競爭力和知名度? (A)蔗糖 (B)樟腦 (C)稻米 (D)茶葉
- (甲)地理大發現;(乙)文藝復興;(丙)蒙古西征;(丁)十字軍東征;(戊)宗教戰爭,如果按照時間先後順序排列,則哪一組合正確? (A)丁丙乙甲戊 (B)丁乙丙甲戊 (C)丙丁乙甲戊 (D)戊乙甲
- 下列何人被稱為「國際法之父」,著有《論戰和之法》,把國際法系統化,認為所有國家都是主權國家,國際法即是主權國家之間的法律,是源自於「自然法」的? (A)洛克 (B)格勞秀斯 (C)伊拉斯摩斯 (
- 有一群考古隊在臺灣西部發現文化遺址,出土打製石器及漁撈、狩獵的角器、石器等,並沒有出土農具及農耕痕跡。請問:由此研判,此遺址為何? (A)網形文化 (B)大坌坑文化 (C)芝山岩文化 (D)墾丁文
- 有一句話說:「近代歐洲的資本累積,是一篇寫滿血與火的文字。」這一句話的意涵為何? (A)為了爭奪資本,各國因此兵戎相見 (B)資本的累積,主要來自對新大陸的掠奪 (C)所謂資本的增加,不過是對人民
內容推薦
- 「如果上帝啟示獲利的機會,則選民必須遵循上帝的召命而用心追求。人雖然不可為私利而致富,但是可以為上帝勞動而致富。」這最可能是下列哪一種人的經濟觀念? (A)隨商船到亞洲的耶穌會士 (B)源自喀爾
- 資料一:「這個文化是比較進步的聚落,生產方式都以農耕為主。居住在水邊的○○文化人,十分懂得利用水資源。貝塚內主要是烏蜆殼、少量蠔殼、鐘螺殼及川蜷螺等的空殼堆積,貝殼中並夾雜大量的獸骨,這些都是史
- 在美國獨立戰爭中,有一個國家最初對美國戰爭獲勝沒有把握,所以不願出兵幫助美國,但在薩拉托加戰役中美國取得勝利後,決定幫助美國,加上為了轉移國內反對勢力的注意力,及提升國際地位,於是決定援助美國。1
- 臺灣原住民以部落為主,曾建立跨部落「大肚王國」是哪一族群? (A)噶瑪蘭 (B)拍瀑拉(巴布拉) (C)西拉雅 (D)泰雅
- 一篇文章說:「那一年,土耳其人已經攻下了開羅,控制了地中海沿岸許多地方。葡萄牙人剛剛在澳門建立商業據點,也開始把火器賣到日本。這時候,歐洲人還紛擾不安,為了儀式的問題爭吵不休。英格蘭的國王結第六
- 1555年,一位西方領袖下令:除非另有許可,僧侶必須立刻返回修道院,所有隨意遊蕩的僧侶都將遭逮捕;修道院不得再向不在職的官員提供獻金,教會所有部門必須減少開支;任命聖職時,如涉及買賣嫌疑,一律禁
- 經濟學旨在研析:(A)非稀少性資源,如何有效配置 (B)如何有效利用數學、統計與圖形,分析經濟現象 (C)如何利用有限資源,從事生產與分配 (D)如何有效率使用自由財。
- 「雖然有人給他極高的評價,但也有人批評他對經濟知識的理解太淺薄,以至於有貿易封鎖政策的錯誤;他雖然是一個聰明的軍事家,但在征俄之役,卻犯了不可原諒的錯誤。」他是誰? (A)華盛頓 (B)傑弗遜 (
- 千芳利用週休二日到臺南作古蹟巡禮時,來到一個原住民族群的公廨,看到公廨裡面有一個盛著清水、插著甘蔗葉的壺,導覽人員說:「祭拜方式,一般在公廨或住宅內設立祖壇,供奉數個壺甕,內盛清水,插蘆葦葉、甘蔗
- 十六世紀後期,許多歐洲羅馬公教的教士遠赴海外,如利瑪竇到中國、沙勿略到日本。他們除了傳教,也促進文化交流。這群教士前往海外傳教的動機為何? (A)羅馬公教欲擴大海外教區,彌補歐洲宗教改革後信徒的
- 關於臺灣原住民的敘述,何者敘述正確? (A)十七世紀初,陳第《東番記》紀錄了西拉雅族的生活情形,其中該族是父系社會組織,行贅婚制,尫姨由男祭司擔任 (B)荷蘭傳教士康第紐斯的《臺灣島志略》記錄了
- 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清廷宣布預備立憲,這個政策主要是受到那一事件的影響? (A)自強運動 (B)甲午戰爭 (C)義和團事件 (D)日俄戰爭
- 啟蒙時代的思想家相信上帝是世界的創造者和保護者,並且認為上帝創造世界之後,就不再過問世界的事情,世界一經被創造就按固有的規律運動,而且上帝本身也有自己的內在規律。請問:這種機械式的宇宙觀是源自於
- 下列何人在荷據時期已在臺灣開館授徒,後為鄭經所忌,逃避於羅漢門(今高雄縣內門鄉)繼續教化原住民,並成立臺灣最早的詩社「東吟社」? (A)陳永華 (B)劉國軒 (C)沈光文 (D)郭懷一
- 1940年之後,總督府為配合所謂的「聖戰」,在文化與藝術表演方面,成立藝術外圍組織「臺灣演劇協會」,來壓制臺灣的藝術活動,如戲劇的演出、唱片的製作等等都要受到檢查,轟動一時的舞臺劇「閹雞」亦受到政
- 1608年(荷蘭東印度公司)董事會發出指示說:「我們必須用一切可能來增進對華(中國)貿易,首要目的是取得生絲,因為生絲利潤優厚,大宗販運能夠為我們帶來更多的收入和繁榮。」因此可知荷蘭人占據澎湖、
- 清末知識分子認為:「天下積弱之本,必自婦人不學始。」他們主張「興女學」,呼籲婦女應受教育,因為幼兒教育倚賴母教,女子教育的好壞實為國家強弱的依據。這時期士人鼓吹女學的主要背景為: (A)認同國際社
- 國史大綱中提到某個時代的知識分子,推崇春秋時代的尊王攘夷,盛唱擁戴中央;主張用明白樸質的古文,強調文學與生活行事一致;尊儒學尊六經,並以易經推衍哲理思想,私生活中表現出嚴謹節制的態度,各種表現均
- 一位政治學者指出:「在民國六十六年縣市長選舉中,因為抗議政府作票,而演變成群眾暴動攻擊警局的□□,讓異議人士初次體驗到可以在街頭釋放民眾被壓抑的力量,是另一條衝撞威權體制的路線。」文中的□□應該
- 1534年英國國會通過至尊法案,英國國教會正式誕生,奉英王為教會的最高領袖,擁有任命各種教職、解釋教義的權力。請問當時在位的英國國王是 (A)亨利八世 (B)查理一世 (C)威廉三世 (D)伊利
- 明代商人集團附屬於官僚系統所產生的影響是 (A)商人都希望能躋身於官紳階層 (B)官商勾結,造成政治腐敗 (C)經商盈餘,商人常貸款給農民,造成農村經濟繁榮 (D)經商盈餘,商人常用來大量購買田
- 西元前3000年以後,不同的民族先後遷入兩河流域,建立政權。有些民族使用閃族語言,有的則使用印歐語言。這些民族的語言雖然不同,但此地區的文化與貿易能夠持續成長。學者認為這種情況主要是由於一個共通
- 某個古文明相信,人死後的靈魂若是沒有軀體加以安置,它就不能進入陰間之神所在的世界。所以,人死去後,親友會擡出他的屍體,請人塗上香料、藥水,以求屍身的完好。這個古文明是 (A)波斯 (B)哈拉帕
- 灣某一族原住民,主要分布於花東海岸與縱谷一帶,是原住民人數最多的一族,他們屬於母系社會,婚姻採招贅方式,家產是由母女相承。但是部落的政治、司法、戰事、宗教等公共事務,由男子負責處理,他們的傳統祭
- 我們常會看到新聞或者電視節目都會說他們的收視率是最好的,但每個節目都說自己是最佳,收視率最高,這樣的說明讓人一頭霧水,試問:針對上述的民意調查,你認為哪一個敘述可能是這個問題的所在? (A)擬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