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司馬遷是把從軒轅到漢武帝時代汗牛充棟的史實,用一片片竹簡寫出五十二萬字的《史記》。他的志趣所在,是把這一大堆竹簡寫成的《史記》,「藏之名山,傳之其人」的。這整個的過程與目的可以說是信息的傳遞,也就是他所謂的「傳之其人」。而儲存的方法則是寫在竹簡上,而把竹簡「藏之名山」。當然如果能省掉一個字,就可以少寫一個字。竹簡上少寫一個字,就可以少用些竹簡,而藏之名山時就可節省些空間。於是,司馬遷就需要把資料大量的壓縮,把自己的寫作技術練入化境,使所寫文言文字達於精純,然後才寫到竹簡上去。這可以說是編碼程序,以不致使人誤解原意為最低訴求;而後人在名山內拿到竹簡時,得到竹簡上所示的信息。那就需要一些念懂古文的功夫,也就是後世的人要有解碼的訓練。⋯⋯這正說明了上古所用的信息系統,已經是在作資料壓縮了。(陳之藩〈現代的司馬遷──談今日的資料壓縮〉)
根據本文,選出司馬遷撰寫《史記》的正確信息系統進程?
(A) 信息→儲存→編碼→傳遞
(B) 信息→編碼→儲存→傳遞
(C) 信息→編碼→傳遞→儲存
(D) 信息→儲存→傳遞→編碼

參考答案

答案:B
難度:簡單0.723432
統計:A(113),B(565),C(51),D(21),E(0)

內容推薦

內容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