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二、Traduzca el siguiente texto al español(40 分)  新政府的「新南向政策」未來能否達到「把東協當成臺灣內需市場的延伸」,以及蔡英文總統所提出「經濟結構轉型」的策略目標,決定於臺灣能否形成符合東協或南亞國家所需要的合作模式,以及能否藉由雙邊合作克服市場進入障礙而定。「新南向政策」與過去李登輝總統時代的「南向政策」和陳水扁總統所宣示的「重啟南向政策」,有兩項截然不同的發展情境,也是驅動該政策的重要因素。 其一是中國大陸經營環境的轉變。過去李登輝時代的「南向政策」之所以失敗,主要是因為抵不過大陸改革開放政策對臺商的吸引力。不過近年來的大陸經營環境,根據美國波士頓諮詢集團(BCG)《全球製造業的經濟大挪移》報告顯示,經生產力調整後,中國工人的工資水準,已經從 2004 年的 4.35 美元時薪漲到 2014 年的 12.47 美元,漲幅達 187%,在成本大幅上揚下,臺商自然也將目光轉向東協。據統計,至 2015 年底臺商投資東協總金額已超過 860 億美元,與臺灣產業的供應鏈關係也日益密切。  其二是隨著大陸經濟成長減緩,東協市場前景極具吸引力。東協經濟規模達 2.6 兆美元,是全球第 7 大經濟體,預計 2030 年將擴增近 1 倍,將成世界第 4 大經濟體,同時「東協經濟共同體」(AEC)的成立,預計於 2025 年前達到貨品、服務、投資、資金與技術勞工自由流通,加上城鎮化發展、基礎建設與交通網絡,以及逐漸重視永續能源與環境等領域的需求大增,都將對臺商創造市場拓展的商機,自然使東協成為臺商「中國加一」的布局選項。

參考答案

答案:B
難度:簡單0.796657
統計:A(18),B(286),C(13),D(9),E(0) #
個人:尚未作答書單:獨佔廠商損益平衡

內容推薦

內容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