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31. 承上題,請問:此地區的年雨量約有多少?
(A) mm
(B) mm
(C) mm
(D) mm。
(A) mm
(B) mm
(C) mm
(D) mm。
參考答案
答案:D
難度:簡單0.75
統計:A(0),B(0),C(1),D(3),E(0)
內容推薦
- 受到父母細心照顧,卻因此恃寵而驕的兒童,被戲稱為「兒皇帝」,這種兒皇帝的出現,正是中國施行哪項政策所帶來的問題?(A)共產制度 (B)一胎化政策 (C)民族融合 (D)義務教育。
- 荷蘭和臺灣皆為地狹人稠的地區,附表有關兩者的比較,何者最為正確?(A)鄰近海域 (B)土地面積 (C)主要地形 (D)主要河川
- 【題組】酪農業的發展有很高的市場區位特色,鄰近大都會帶利於產品運銷。由此看來美國最大的酪農帶應在圖中何處?(A)甲 (B)乙 (C)丁 (D)辛。
- 判斷下列各函數,為一次函數的有: 。(全對才給分) (A) f(x)=2x-(B) f(x)=-5(C) f(x)=x (D) f(x)=0 (E) f(x)=17- x
- ( )日治時期,因總督府改善公共衛生,有效防治熱帶傳染病,使臺灣人口的死亡率大幅降低,這在當時曾明顯造成下列哪種人口現象? (A)社會增加率提高 (B)自然增加率提高 (C)人口成長率降低 (D)
- 小江出國旅遊前,參加旅行社的行前說明會,導遊告訴團員將去的旅遊區氣候炎熱、四季如夏,不必帶厚重衣物。請問:小江旅遊的地點可能在右圖中何地?(A)甲 (B)乙 (C)丙 (D)丁。
- 32-35題。附圖為臺灣四大長河分布圖。請問:【題組】圖中哪一條河川流量變化最大,最具有「荒溪型」河川特徵? (A)甲 (B)乙 (C)丙 (D)丁。
- 右圖是中國東半部季風氣候分區示意圖。請問:圖中甲、乙、丙依序代表哪些氣候類型?(A)寒帶、溫帶、熱帶 (B)溫帶、副熱帶、熱帶 (C)熱帶、溫帶、寒帶 (D)熱帶、副熱帶、溫帶。
- 空氣因水平流動而產生風,而造成空氣流動最主要的影響因素是下列哪一項?(A)氣壓 (B)緯度 (C)土壤 (D)河流。
- ( )地虎國在2012年的出生率為5‰,死亡率為5‰,社會增加率為–7‰,則該國的人口總數呈現何種變化? (A)不變 (B)增加 (C)減少 (D)條件不足,無法判斷。
內容推薦
- 下列為世界四個不同地區的氣候圖,由圖中資料判斷,哪一個地區的年均溫最高?(A) (B) (C) (D)
- 目前中國65歲以上的人口已超過7%,達到聯合國對於高齡化社會所訂定的標準。為了達成「老有所終」的理想,中國政府應特別注重哪一方面的政策?(A)老人安養 (B)經濟改革 (C)交通建設 (D)提升
- 附表是中南美洲主要國家的都市化程度比較表。從表中可以看出中南美洲的都市化程度相當高,顯示人口高度集中在大都市。但都市內可見到擁擠的人潮及貧民區,與世界其他大都市欣欣向榮的景象不同。造成此種現象
- 【題組15-16】美國的農業活動和傳統的季風亞洲農作型態大不相同。請問:【題組】季風亞洲的農業活動和北美的農業活動比較,下列何者不正確? (A)(B)(C)(D)
- ( )上右圖是圓錐的展開圖,扇形的半徑為 6 公分,圓心角為 60°,則圓錐的表面積為多少?(A)7π(B) 8π(C) 9π (D) 10π
- 中國由於所在位置的關係,形成夏雨冬乾的季風氣候。然而下列哪一個地區,冬季時亦會出現降雨的現象,又被稱為季風冬雨區?(A)福建西南部 (B)山東半島東南部 (C)長白山東部 (D)海南島東北部。
- ( )下表分別是四個國家的移入率與移出率,哪一個國家的社會增加率較高? (A)甲 (B)乙 (C)丙 (D)丁。
- 【題組】改變地表形貌的力量又可分成內、外營力,請問九二一地震園區的形成應與下列何者具有相同營力? (A)中央山脈的形成 (B)沖積扇地形 (C)恆春風吹沙 (D)沙岸海岸。
- 圖5為中國國際貿易發展圖。由圖中可發現什麼樣的訊息? (A)貿易總額逐年降低 (B)進口總額多於出口總額 (C) 2011年貿易額呈現入超 (D)出口貿易是中國貿易收入的主要來源。
- 面積遼闊的中國,氣候複雜多變,但卻「獨缺」下列哪一種氣候類型?(A)熱帶(B)副熱帶(C)溫帶(D)寒帶。
- 若正△ABC的邊長為12,則其外接圓周長為何 (7)
- 中國為解決人口過多問題,因此施行一胎化政策。然而實施後該國總人口增加數仍高,最主要的原因為何?(A)人口數多 (B)經濟發展 (C)國外移民 (D)糧食充足。
- 臺灣現今已完成環島鐵路系統,但卻未有東西向鐵路的修築,主要原因為下列何者?(A)地形的限制(B)氣候欠佳(C)人口分布不均(D)資源的開發
- ( )俄羅斯與中國正式簽署協議,建立長期供應石油的貿易架構,從西元2011年開始,俄羅斯將穩定提供原油給中國。這是國際社會的何種互動型態? (A)國際援助 (B)國際合作 (C)國際交流 (D)
- 東歐地區在喀爾巴阡山以北的地形主體用下列哪一張等高線地形圖表示最適當? (A) (B)(C) (D)
- 下列哪一個地區性經濟組織中,大部分的會員國已使用統一的貨幣,並逐漸朝向政治上的整合發展? (A) NAFTA (B)ASEAN (C) EU (D)AU。
- ※ 右圖為某觀光景點的等高線地形圖,請根據右圖回答第10~12題:【題組】請問下列關於該等高線地形圖的敘述何者正確? (A)該圖間距是200公尺 (B)丙地高度約50公尺 (C)乙丙兩地的相對
- 台灣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之後,對台灣的經濟發展有何影響? (A)消費者對於商品的選擇性更為多元化 (B) 對高科技工業的衝擊最大 (C)農產品進口量增加,導致價格上揚 (D)農業發展面臨
- 【題組】萊因河畔的魯爾工業區是歐洲最大的工業區,原是富含煤礦、鋼鐵工業興盛的地帶,而今現代再生能源技術的發展,已為產業找出新方向。請問:此國家應位於圖中哪個代號?(A)丙(B)丁(C)戊(D)己
- 西元2003年SARS流行時對人類健康造成相當大的威脅,當時SARS由起源地中國向外傳播,SARS擴散到美國的速度比印度快,這與何者關係最為密切? (A)人口多寡 (B)交通革新 (C)領土大小
- 亞太經濟合作會議每年都會由會員國召開高峰會,依據此組織的成立規章來看,下列哪個國家最不可能舉辦高峰會? (A)美國 (B)南韓 (C)俄羅斯 (D)巴西。
- 【題組】( )圖中線條的排列方式,主要和下列哪一項因素關係最為密切? (A)緯度高低 (B)季風風向 (C)山脈走向 (D)距海遠近。
- ( ) 附圖為臺灣地區出生率和死亡率的變化圖。請問:若不考慮社會增加,依此變化趨勢推論,民國 40~94 年間,臺灣的總人口數變化情形為何? (A)逐年增加 (B)逐年減少 (C)先減後增 (
- 奕秀看到雜誌中提到一段內容:「國家不論強弱,皆在相互依存的全球體系下,當全球面臨饑荒、氣候變遷、環境汙染和恐怖主義等問題時,任何國家均無法置身事外。」請問:下列何者不是造成「全球關聯」的原因?
- 下表為民國99 年台灣縣市合併後,五都人口與土地面積資料表,下列何者『不』正確?(A) 台南市總人數為五都中最少 (B) 五都總人口數約占台灣總人口數的一半以上 (C) 台北市人口密度最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