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18.中西貿易限制及中國對外措施的不滿是鴉片戰爭的主因,而這些限制或不滿大都從〈南京條約〉得到。但唯獨哪一項要求在〈南京條約〉並「未」被論及?
(A)增開港口
(B)鴉片正式上稅,成為合法商品
(C)廢除公行
(D)准英人貿易居住和設領事於通商港口
(A)增開港口
(B)鴉片正式上稅,成為合法商品
(C)廢除公行
(D)准英人貿易居住和設領事於通商港口
參考答案
答案:[無官方正解]
難度:適中0.5
統計:A(0),B(0),C(0),D(0),E(0)
內容推薦
- 有關供給與需求的概念,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若其他條件不變,價格提高則供給量會減少 (B)若其他條件不變,價格提高則需求量會增加 (C)若需求量大於供給量,則均衡價格會下降 (D)若需求量
- 在機會成本遞增法則下,PPC曲線呈現何種狀態? (A)負斜線率且凹向原點的曲線 (B)負斜線率且凸向原點的曲線 (C)負斜線率的直線 (D)正斜線率的直線。
- 某一作物在明萬曆年間傳入中國,「一畝之收,可敵四十畝。至明末,全國各地到處種植。老壯童稚,婦人女子,無不食用,風俗頓壞。」請問此作物是下列何者? (A)甘薯 (B)煙草 (C)甘蔗 (D)鴉片
- 從十七世紀中葉一直到二十世紀初,中國人口從一億五千萬增加到四億以上,最主要的原因何在?(A)由於未發生重大戰亂,造成大量人口移入中國 (B)人民生育能力提高 (C)農作物種類與產量增加 (D)領土
- 下列何者是合作分工的好處? (A)可增進人際關係的交流 (B)可以實現天生我材必有用的理想 (C)人多手雜難辦事,故人數愈少的分工愈好 (D)分工後產品的數量及種類都減少。
- 隨著社會的進步,技術的創新,以及知識的大量累積與應用,經濟發展已進入了直接建立在知識與資訊的創造、流通,以及利用的經濟活動與體制的「知識經濟」新紀元。請問整個經濟體系的基本單位是指? (A)家
- 用來研究如何選擇具有多種用途的有限資源,以生產物品與勞務,供應目前與將來的消費,上述所言是指哪一學理的概念? (A)經濟學 (B)社會學 (C)文化學 (D)理則學。
- 文人賴雨若回想一場激烈的戰役,寫下:「南陲陸戰未停烽,海上旋聞警報重;煙鎖基隆橫艦艇,砲轟淡水伏魚龍。」請問該詩句所指之事為何? (A)鴉片戰爭 (B)牡丹社事件 (C)中法戰爭 (D)甲午戰爭
- 參考下列氣候圖,降雨之季節分布受 B 風帶影響的氣候類型有哪些?(請以代號回答,全對才給分。)
- 亞當.史密斯著有何書,認為專業化可以提升生產力,而提升生產力就可以創造更多的財富: (A)國富論 (B)資本論 (C)政府論 (D)經濟論。
內容推薦
- 在資本主義的社會之中,幾乎所有的企業,其生存的最高考量是以追求什麼為目的? (A)國家的經濟成長 (B)生產技術的提升 (C)市場占有率 (D)利潤的增加。
- 「經濟學」又稱為「選擇」的科學,人類之所以要費盡心思做選擇的目的在於: (A)省錢 (B)以最少的資源獲得最大的滿足 (C)顯示自己的學問 (D)節省資源。
- 康有為形容晚清政治權力的分散:「中國財政不在中央政府,而聽各省督撫分任之。戶部有需,則分攤於各省,聽各省之自為設法,而中朝不任也。」請問這種情勢的產生是導源於?(A)南京條約的簽定 (B)太平天
- 美國史家芮.瑪麗曾提出「同治中興」一詞(書),所謂「中興」指的是在同治年間不少內亂已獲平定,請問以下何亂事要到光緒年間才結束? (A)陜甘回變 (B)雲南回變 (C)新疆回變 (D)捻亂
- 從經濟的角度來講,專業化可以: (A)提升效率 (B)互通有無 (C)提高生活福祉 (D)自給自足。
- 贊成資本主義經濟制度者,認為資本主義最大的優點除了經濟自由之外,還有就是: (A)經濟成長 (B)高所得,低失業 (C)經濟效率 (D)高科技,低汙染。
- 若某財貨的價格降低,則其需求量必然: (A)減少 (B)增加 (C)先增後減 (D)不一定。
- 下列何者違反供給法則? (A)正常財 (B)劣等財 (C)必需品 (D)古董。
- 下列何者會引起香蕉需求量的變動? (A)香蕉豐收 (B)香蕉價格下跌 (C)所得提高 (D)預期香蕉價格將上漲。
- 當製作葡萄酒的葡萄其價格下跌時,對葡萄酒的影響為何? (A)供給曲線右移 (B)供給曲線左移 (C)供給量增加 (D)供給量減少。
- 資料:「自明中葉以後,講學之風,已為極敝,高談性命,束書不觀,其稍平者則為學究,皆無根之徒耳。先生始謂學必源本於經術,而後不為蹈虛,必證明於史籍而後足以應務,元元本本,可據可依,前此講堂錮疾,為
- 埃及歷史上的某個時代又稱為金字塔時代,法老實施專制的神權統治,地位極為崇高,而且文化發達,大型金字塔、墳墓壁畫、精美浮雕均表現此時期文化成就。此時期是指 (A)早期王國時代 (B)古王國時代 (
- 有關清末自強運動與戊戌變法的差異,下列何者說明正確? (A)前者主張譯書引進西洋新知,後者主張師夷長技以制夷 (B)前者主張採西方制度,後者主張復興中國古制 (C)前者主張師夷長技以制夷,後者
- 「領事裁判權」被視為不平等條約的重要內涵之一,其意義為何? (A)外國人在中國犯罪由中國領事來裁判 (B)中、外國人民的糾紛均受中國法律來制裁 (C)外國人在中國犯罪,由外國領事依中國法律來裁
- 資料一:「《舊約聖經》中記載:神將十誡頒給摩西,十誡的內容極具道德特性。……神為了考驗亞伯拉罕,命他將兒子以撒獻祭給神,但後來神告訴亞伯拉罕以公羊代替兒子作祭祀的犧牲。」資料二:「西周時周人已
- 「□□不是『羅馬的救星』,而且也不是有史以來最偉大的政治家,因為他以蔑視的態度對待共和政體,並使後來的承繼者處理政事上更加困難。」、「□□將高盧帶入羅馬世界,一方面為羅馬帶來大量農業財富,另一
- 清朝咸豐年間,英、法兩國與中國發生戰爭,不久之後卻協助中國平定太平天國,這種行為,實際的目的是何者?(A)英法兩國為確保其從清廷處所獲得的利益 (B)英法兩國認為清廷較太平軍較占優勢,故支持優勢
- 有段評論某項改革失敗的文字如下:「規模太廣、志氣太銳、包攬太多、同志太孤、舉措太大……而上又無權」,請問此項改革是下列何者? (A)自強運動 (B)戊戌變法 (C)庚子後新政 (D)立憲運動
- 「埃及是一個神話思維的民族」,其文明表現大多與宗教信仰有關,或為配合其宗教信仰而興作。(甲)金字塔建築;(乙)發展幾何學、三角測量;(丙)象形文字;(丁)製作木乃伊;(戊)塑造獅身人面像。上述
- 【題組】3(A)O(B)X
- 荷馬史詩「伊里亞德」是描寫哪一場口耳相傳的軍事行動? (A)埃及南向擴充到努比亞的軍事行動 (B)薩爾恭一世統治蘇美人 (C)以邁錫尼為首聯合其他邦國攻陷特洛城 (D)斯巴達與雅典間的內戰。
- 英國駐華公使布魯斯(Sir Frederick Bruce)曾經說道:「此為中國政府準備容許其高層官員與外國使節直接交往的明證,這是防範誤會發生的最好保證。」它代表一項體制上的變革,儘管它在編制
- 促使房屋「供給量增加」的因素是: (A)房屋價格上升 (B)工資上漲 (C)政府對建築業補貼 (D)政府提高房屋稅。
- 西元 6 世紀中葉,法蘭克王國許多小自耕農甘願成為農奴的原因是 (A)對基督教信仰的虔誠(B)農村的青年人到城市找工作 (C)蠻族入侵而接受貴族豪強的保護 (D)商業復甦,農民紛紛轉業。
- 【題組】4(A)O(B)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