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29. 有學者指出:「原住民保留地看似是一項政府的美意,但實際上卻發現,保留地常被無限度的利用,根本不尊重當地原住民族的生活領域。」請問:關於這位學者所指出的說法,下列何者錯誤?
(A)保留地本身仍屬於國有地的範疇,並非屬於原住民族所有
(B)政府可以將保留地提供給認為需要的單位使用
(C)部分保留地甚至被允許開放給私人企業使用
(D)當地原住民族不可以進入保留地之中。
(A)保留地本身仍屬於國有地的範疇,並非屬於原住民族所有
(B)政府可以將保留地提供給認為需要的單位使用
(C)部分保留地甚至被允許開放給私人企業使用
(D)當地原住民族不可以進入保留地之中。
參考答案
答案:D
難度:計算中-1
書單:沒有書單,新增
內容推薦
- 「二二八事件」發生時,中央緊急調派軍隊來臺灣,以何種方式處理? (A)安撫政策 (B)清鄉行動 (C)剛柔並濟 (D)實施改革。
- 附圖中的打油詩,內容反映出當時臺灣哪個社會衝突事件的發生背景? (A)霧社事件 (B)國共內戰 (C)二二八事件 (D)西來庵事件
-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中華民國接收臺灣,並隨即成立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任命誰為行政長官? (A)陳儀 (B)陳誠 (C)蔣中正 (D)蔣經國。
- 公園、博物館、音樂廳、棒球場等設置,代表了摩登時尚,也讓群眾由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不便生活,走向注重休閒娛樂的人生。關於這樣的改變,下列何者是關鍵? (A)劉銘傳治理臺灣的影響之一 (B)鄉村與
- 下列何者不是日治時期臺灣人口激增的主要原因? (A)有效防治傳染病 (B)加強公共衛生 (C)實行環境清潔 (D)日人大量湧進。
- 西元1929年,一位任職於臺灣總督府營繕課的課長,他在一篇講稿中提到:「這個都市(指臺北)……近年來在都市計畫的發展下已有顯著進步,現在的臺北市街,承此都市計畫的庇蔭,建有道路、下水道等,樹木
- 附圖中被逮捕的人物是白色恐怖時期的知識分子,他準備籌組中國民主黨,但很快遭到關切,甚至因而入獄。請問:圖中的人物最可能是下列何人? (A)雷震 (B)陳儀 (C)蔣渭水(D)林獻堂。
- 與清帝國相比,日治時期對於原住民的管理與研究更加積極。請問:生活在日治時期的原住民,應該會有下列何種遭遇呢? (A)可以安全的在山林生活,不受任何干擾 (B)原住民為了與日本人對抗,選擇學習漢
- 智盛去北投參觀三級古蹟「溫泉博物館」,看到日治時期,總督府以高價建設的「北投溫泉公共浴場」。請問:這是總督府為了建立民眾何種觀念而興建的? (A)守時觀念 (B)守法觀念 (C)現代衛生觀念
- 臺灣的原住民,本來只有部落的意識,日治初期總督府派遣學者進行調查,根據習俗、語言、分布等要素,以「族」來區分原住民,這個區分法導致原住民何種觀念發生變化? (A)祭祀 (B)族群 (C)醫療
內容推薦
- 知名電玩《返校》改編成電影後轟動全臺。故事的背景是在「白色恐怖」時期的翠華中學,殷翠涵老師因帶領學生私下舉辦讀書會,卻不幸遭舉報,導致諸多師生被抓,且有不少人失去生命。請問:翠華中學師生們受難
- 民國38年,政府為穩定局勢,下令戒嚴,實行了幾十年,後來是下列哪位總統宣布解除《戒嚴令》? (A)蔣中正 (B)蔣經國 (C)李登輝 (D)陳水扁。
- 臺灣某段時間,政府常以肅檢「匪諜」、「叛亂者」為名逮捕異議分子,使冤案、錯案、假案頻傳。請問:上述是臺灣哪個時期的狀況? (A)臺灣光復初期 (B)白色恐怖期間 (C)黨外運動興起時期 (D
- 在臺灣文學的發展中,原住民亦占有一席之地,如泰雅族的瓦歷斯•諾幹(Walis Nokan)、達悟族的夏曼•藍波安(Syaman Rapongan),這些原住民作家也都另有漢名。請問:身為原住民
- 民國68年12月10日,高雄市街頭正舉行國際人權紀念大會,不料卻演變成憲警和民眾激烈衝突,導致事後黨外菁英多人被捕,此為哪個事件?(A)雷震事件 (B)二二八事件(C)美麗島事件 (D)牡丹
- 大雄是一位生活在民國七十年代的臺灣青年,下列何者有可能是他當時的經歷? (A)參與總統選舉的投票 (B)閱讀政府解除戒嚴的公告 (C)在國軍清鄉期間被捕入獄 (D)在報上看到直轄市市長直接民選
- 「張燈結彩喜洋洋,勝利歌兒大家唱,……臺灣光復不能忘……。」上述〈臺灣光復紀念歌〉中的「勝利」,是指下列哪場戰爭的勝利?(A)甲午戰爭 (B)一次大戰 (C)二次大戰 (D)國共內戰。
- 從這一年開始中華民國政府逐步推動地方首長和民意代表的直接民選。首屆的臺灣縣市長選舉於此年舉辦,共選出縣市長21人,任期三年,此次選舉投票率高達6%。上述的選舉舉辦時間應為何時?(A)民國
- 戒嚴時期,人民的基本人權受到限制,但不包括下列哪個權益?(A)求學 (B)言論 (C)出版 (D)集會。
- 臺灣在去年就選舉出下任總統,而在今年五月二十日剛舉行總統就職,臺灣邁入民主新的一頁。請問:臺灣新任的總統是為何人?(A)蔡英文 (B)韓國瑜 (C)馬英九 (D)陳水扁。
- 「人民有集會及結社之自由」,這項權利的確立,主要是以下列何者的內容為依歸?(A)《組織犯罪防制條例》 (B)《民法》 (C)《性別平等教育法》 (D)《中華民國憲法》。
- 八國聯軍時,中國東南各省免於戰禍的原因是什麼? (A)督撫和各國商議東南互保辦法 (B)美國提出門戶開放政策(C)日俄戰爭爆發(D)德、法出面干涉。
- 幾位同學正在討論清末簽訂的條約內容,其中一個條約的內容竟讓中國賠款四億五千萬兩銀子,而且要分 年才能付清,創下清末賠款最高的紀錄。請問:上述是哪個條約? (A)《南京條約》 (B)《北京條
- 世居北京的張三感到迷惘,他見到港邊來了許多西洋軍艦,英姿煥發的洋人軍隊一一上岸,準備入駐北京。張三頓時不知道自己是身處於中國還是洋人的國度。請問:上述情形最早會發生在何事之後? (A)自強運動展
- 中國的傳統教育一直是以書院以及私塾為體系,教授的內容也是針對科舉制度為主。直到□之後,清政府開始廣設新學堂,也把桎梏士人思想的八股文正式廢除。請問:上述缺空處應該填入下列何者? (A)戊戌變法
- 西元 年某中國報紙報導:「這一場戰爭,是君主立憲戰勝君主專制的最佳寫照。我們的政府應該也要仿行君主立憲的體制,讓國家富強。」根據上述內容,所指的應是下列哪一場戰爭? (A)鴉片戰爭 (
- 古人常說:「一件事要成功,天時、地利、人和,三者缺一不可。」以中華民國建立來說,「天時、地利」指的是下列哪些條件? (A)東北發生日俄運動、調派中央軍隊支援 (B)四川發生保路運動、調派湖北軍隊
- 民國初年,日本以「帝國政府將執行必要之手段」脅迫下,政府同意日本所提出的「二十一條要求」大部分條款,消息傳出,舉國震怒。上述事件被稱為何? (A)五九國恥 (B)靖康之恥 (C)五三慘案 (D)
- 右圖孫中山的同盟會入會誓詞中提出的政治主張,隱含了三民主義的宗旨。請問:其何者是屬於民生主義? (A)驅除韃虜(B)恢復中華(C)創立民國(D)平均地權。
- 改革層次可分為器物、制度與理念等三種層次,清末數次改革維新,哪一次的改革層次與其他三者不同?(A)自強運動 (B)戊戌變法(C)庚子後新政 (D)立憲運動。
- 小明整理了民初北洋軍閥的資料。請問:下列何者屬於皖系?(A)段祺瑞 (B)馮國璋 (C)張作霖 (D)曹錕。
- 清末,立憲派人士熱中於請願推廣立憲制度,但最後為何有許多立憲派人士改變初衷,轉而支持革命? (A)因同盟會成立,革命風潮日熾 (B)庚子事變後有感於清廷昏庸 (C)皇族內閣的出現,顯示清廷缺乏
- 康有為的維新變法和孫中山創立革命運動組織,同受下列哪一次戰爭的刺激? (A)甲午戰爭 (B)八國聯軍 (C)中法戰爭 (D)英法聯軍。
- 老師講述廣州黃花岡七十二烈士的事蹟,並提及有一個節日由來就是為了紀念這個歷史事件。請問:該節日為下列何者? (A)國慶日 (B)光復節 (C)植樹節 (D)青年節。
- 中華民國自建國以來至今,歷經許多變革,下列有關中華民國的總統稱號,何者為非?(A)中華民國第一任臨時大總統孫文 (B)中華民國第一任大總統孫中山 (C)中華民國行憲後第一任總統蔣中正 (D)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