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閱讀下文,回答28.~30.題  自屈原開始,中國文人的內心基調改變了。不再像諸子百家有那麼多的辯論和宣講,教育和傳道,而是有了更多的苦惱、憂鬱、猶豫、徘徊,雖然其中也關及民生和君主,但全部話語的起點和結局卻都是自己。憑自己的心,說自己的話,說給自己聽。被別人聽到,並非本願,因此也不可能與別人有絲毫爭辯。這種自我,非常強大又非常脆弱。強大到天地皆是自己,任憑縱橫馳聘;脆弱到風露也成敵人,害怕時序更替,甚至無法承受鳥鳴花落,香草老去。這樣的自我一站立,中國文化不再是以前的中國文化。帝王權謀可以傷害他,卻不能控制他;儒家道家可以滋養他,卻不能拯救他。一個多愁善感的孤獨生命發出的聲音似乎無力改易國計民生,卻讓每一個聽到的人都會低頭思考自己的生命。因此,他仍然孤獨卻又不再孤獨,他因喚醒了人們長久被共同話語掩埋的心靈祕窟而產生了強大的震撼效應。他讓很多中國人把人生的疆場搬移到內心,漸漸領悟那裡才有真正的詩和文學,因此,他也就從文化的邊緣走到了中心。從屈原開始,中國文人的被嫉受誣,將成為一個橫貫兩千多年的主題。而且,所有的高貴和美好,也都將從這個主題中產生。(節錄自余秋雨我對屈原的通俗理解)
28.依據上文,先秦諸子百家與屈原之後的中國文人,他們最大的差別為何? 
(A)諸子百家追求自身利益,屈原之後的中國文人則憂國憂民 
(B)諸子百家放眼天下國家,屈原之後的中國文人則探求內在心靈 
(C)諸子百家善於雄辯,屈原之後的中國文人則精於創作 
(D)諸子百家容易被利益驅使,屈原之後的中國文人則富貴不能淫。

參考答案

答案:B
難度:適中0.5
統計:A(0),B(0),C(0),D(0),E(0)

內容推薦

內容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