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吾本寒家,世以清白相承。吾性不喜華靡,自為乳兒,長者加以金銀華美之服,輒羞赧棄去之。二十忝科名,聞喜宴獨不戴花。同年曰:「君賜不可違也。」乃簪一花。平生衣取蔽寒,食取充腹;亦不敢服垢弊以矯俗干名,但順吾性而已。 眾人皆以奢靡為榮,吾心獨以儉素為美。人皆嗤吾固陋,吾不以為病。應之曰:孔子稱「與其不遜也,寧固」;又曰「以約失之者鮮矣」;又曰「士志於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古人以儉為美德,今人乃以儉相詬病。嘻,異哉!(司馬光訓儉示康) 注釋:1.忝:自謙詞,僥倖。  2.簪:插戴。  3.矯俗干名:故意違背俗尚以求取美名。  4.固陋:不開通、少見識。
43.( )「士志於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此段話在說明讀書人應具有什麼樣的精神? 
(A)著重物質生活的追求,其次為道德理想的追求 
(B)著重德行理想的追求,反對物質生活的沉溺 
(C)物質生活與道德理想的追求應該並重
(D)讀書人不論是以追求物質生活或道德理想為目標,皆應予以尊重。

參考答案

答案:B
難度:非常簡單1
統計:A(0),B(2),C(0),D(0),E(0)

內容推薦

內容推薦